现代社科讲述和论证事实,一种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社会性事实、文化性事实,它不能宣称“本文讲的是科学的,你们都该相信”。还得靠修辞。只不过其修辞有显性的,也有隐形的。显性的修辞有名有姓,如比喻、反讽,具有比较高的艺术性;隐形的修辞则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未被命名的策略。
上世纪末,生于1942年、现年82岁的经济学家迪尔德丽·N. 麦克洛斯基在《经济学的修辞》中较早揭示了修辞的秘密。书评周刊专题《社会科学的修辞》采访了她与其他十一位国内外学者,请他们一起回忆那些让他们喜欢的、说服他们的社科文本。
本篇受访者为意大利学者维拉·扎马尼。
维拉·扎马尼:下面这句话是我想谈的,它曾启发我的学术生涯:
“如果不追求他人的幸福,就不可能达到个人的幸福,这是一条普遍规律。”原文为意大利文,“It is a universal law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reach individual felicity without pursuing the felicity of others”是我的英文翻译。
这是安东尼奥·吉诺韦西《公民经济的教训》中的一段话。
吉诺韦西是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他可以被视作亚当·斯密的对立面。斯密的思想建立在个人功利主义和竞争基础上,而吉诺韦西则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诠释了意大利传统的“公共利益”或“公共幸福”。吉诺韦西在国际上并不为人所知——与他研究取向一样的其他意大利经济学家也是如此——因为在过去的两百年里,通过盎格鲁-撒克逊工业革命,斯密的思想取向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是在最近,鉴于盎格鲁-撒克逊式做法在环境生态变化、世界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方面的消极影响,意大利的思路才被重新发现。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拯救我们的人性,合作必须复活,经济不应该只受竞争的支配。
采写/罗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