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于4月29日举行。新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年会参会体验感进一步增强,无感通行、人形仿真机器人、人工智能排座、增强现实拍照、裸眼3D空中成像讲台等30余项前沿技术在论坛年会得到首次应用。
19项科技成果发布
记者了解到,本次年会发布的科技成果在推荐、遴选过程中,各相关部委和单位在全国范围推荐了近300项成果,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遴选出了开幕式10项、成果专场发布会19项科技成果。
今天发布的19项重大科技成果“含金量”十足,按照“四个面向”分成四个板块进行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布了怀柔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取得系列国际先进成果等5项原创性突破性科技成果。面向经济主战场,发布了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等5项技术精深、转化应用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成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布了超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芯片等4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布新一代原子磁强计脑磁图仪等5项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
为一批外资研发机构授牌
除了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发布会还包括专项发布、重要成果签约、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授牌等环节。
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支持下,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成果在大会上顺利发布,中关村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构建“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监管体系,是我国综保区监管模式的重大创新实践。
北京市医保局则解读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涵盖创新药械研发、审评审批、生产制造、流通贸易、临床应用等八个方面32条举措,对创新药械企业给予研、产、审、用的全链条支持。相关政策对于加速中关村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发布会,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3技术聚焦》,在世界技术焦点数据库2万1千多个技术焦点的基础上,遴选出排名前100的技术进行发布。中国地质大学发布了地球科学研究趋势报告,基于2014-2023年全球50万篇地球科学文献数据,通过科学分析方法,凝练成30个主题向全球发布,反映地球科学最新趋势和进展。这些科技热点报告有助于全球科学家把握科技方向、共享研究成果。
会上还签署了系列国际科技合作协议、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协议、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入驻协议,推介了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并为一批外资研发机构授牌,助力广泛链接全球智慧、共享发展成果。
无感通行等30余项前沿技术被首次应用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回顾本届论坛年会总体情况时表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共举办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5大板块128场活动,其中包括平行论坛60场。包括10余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120多位院士级以上顶级科学家发表演讲,外籍占比超过30%。218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国内28个省区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162家国内外高校、225家创投机构、百余家独角兽企业、上万家科技企业等深度参与,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年会国家级功能进一步强化,十余家部委牵头主办24场平行论坛,占论坛总数的40%;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450余位外宾现场参加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占比近一半,创历年新高。平行论坛近600位演讲嘉宾中,境外嘉宾占比48%;前沿引领性进一步凸显,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模型架构创新、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具身智能等热点,展开多元对话,加强前瞻研判;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境内外媒体广泛关注,160余家媒体的近1700名记者注册报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参会体验感进一步增强,无感通行、人形仿真机器人、人工智能排座、增强现实拍照、裸眼3D空中成像讲台等30余项前沿技术在论坛年会中得到首次应用。
论坛年会期间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举办全球健康与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等平行论坛,体现了凝聚全球共识、共享发展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强化开放合作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首发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原子选频激光器等一批重大成果。聚焦“四个面向”,集中展示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全球最新技术进展和成果。
聚智聚资聚力更好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重磅出台《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赋能中关村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投资北京大会”发布了231个招商合作项目,总金额902.21亿元。为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颁牌,支持外资企业在京落地发展。论坛年会期间,发布了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榜单、指数、倡议等近100项成果,共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673.17亿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