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灭后晋,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此后,辽人与中原人的来往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包括统治者在内的许多辽人,逐渐从游牧生活改为定居生活,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个时期,也产生了一批独特的生活用品。
绿釉鸡冠壶,瓷质,辽代文物,高36.5厘米,腹径16.9厘米,底径11.6厘米,现藏新乡市博物馆。
此壶壶体扁身平底,上扁下圆,下腹微鼓,矮圈足,稍外撇。直口,管状流,提梁较高并有指捏纹。梁下及腹部下侧均装饰有凸弦纹。通体绿釉,釉色厚重均匀,釉质莹润光亮,釉面有流动痕迹及细碎纹片。近足部露胎,胎白,质地坚致细腻,胎上施白色化妆土,胎釉结合紧密。
鸡冠壶在辽代的兴盛,似乎与辽代统治者割舍不下的草原情结紧密相关。
随着游牧生活逐渐变为定居生活,鸡冠壶不再需要随身携带,于是壶的提梁向上弯成环状、壶身变圆、带有圈足,方便放置。
或许是他们仍旧忘不了背着皮囊驰骋游猎的生活,便将这种向往寄托于风俗习惯,并融入了日常用品的使用。
绿釉鸡冠壶底部
专家解读
据新乡市博物馆社教部助理馆员王元黎介绍,鸡冠壶流行于辽代,金代烧造渐少,元代以后基本不见。从目前的资料来看,鸡冠壶多出土于当时辽代统治核心地区,如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且绝大多数出土于契丹贵族墓葬,汉人墓葬很少。
鸡冠壶形制大体经历了从矮粗到细高,由阳刚向挺秀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从游牧向农耕生活过渡中契丹人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绿釉鸡冠壶,高身圈足,壶口加长,捏梁式且提梁较高,风格典雅纤秀,釉色鲜亮,造型独特,从造型特征判断其应为辽中后期、中原地区窑口烧制的瓷器。
鸡冠壶是契丹族与中原民族在文化交流上的产物,是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它不但在质地、形制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反映出契丹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情趣,而且从形制方面的演变趋势中,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通过鸡冠壶的形制、使用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辽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丧葬制度、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