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02】现代病(上):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吗?| 名校学者精讲

【悲剧的诞生02】现代病(上):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吗?| 名校学者精讲

00:00
13:10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余明锋,欢迎来到《你好尼采》。从今天开始我们打开《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开启一次精神的旅行。我想大家不妨把阅读《悲剧的诞生》这样一本世界名著,理解为跟随作者尼采来一次时间、空间和文化上的穿越,一次旅行。


那么讲到这里我首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完成一次穿越,你愿意去哪个时代?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很玄幻,但“穿越”其实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旅行的经验,我们出门旅行,其实大家想一想,就是摆脱当下的时空。更深一步来看,是摆脱以欲求的姿态来面对生活,是吧?比如我生活在上海,那么只要我在上海的范围内,我所看到的一切、经历的一切,它都是我的欲求的姿态当中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买一张机票跑到云南或者西藏或者什么地方,那里的人当然也生活在他们的生活当中,但是我作为一个游客,当我去看到眼前的一切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摆脱了当下的时空。这个意义上,我就不再以欲求的姿态来面对眼前的东西了。有关于此,有一位影响尼采很深的哲学家叫叔本华,他有精妙的说法,事实上换了一个时空之后,不但眼前的东西变得和欲求无关,而且我们自己因此也变得干净了起来。


因为暂且斩断生活中的关联之后,我们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来面对眼前的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风景。在那个地方生活的人,也成了我的风景。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它就是一趟精神旅行,它也是我们从生活当中摆脱出来,是不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然后到晚上歇下来的时候,打开《悲剧的诞生》这样的经典,我们就不是以欲求的姿态来读这个书,我们知道读这个书是什么?是无用的,对吧?白天我可能做的财务的工作,到晚上如果我再去读财务的书,那就太无聊、太劳累了。这个时候我打开一本经典,这个时候的经典,恰恰因其无用而有大用。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在读经典的时候,就在让自己以另一种姿态来生活,这是在一般意义上来说的。阅读经典,无论我们读小说或者看电影,其实都有这样一种审美的意义。大家想是不是?如果我们走进电影院,其实就想那两三个小时从生活里面超脱出来,我接着要谈的是我们阅读《悲剧的诞生》,还有更具体、更进一步的穿越的意义。


当尼采在这本书当中谈论希腊人是怎么活的,这看起来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远是吧?他事实上在谈希腊人怎么克服悲观主义的,在这个意义上他在给现代人的病症寻找药方,这又和我们相关了。但是希腊人的药如何医治现代人的病呢?这可以说是我们讲解这部书时要回答的一个总问题。那么在这一讲,我们首先从两个方面来解析现代人的病。


第一个方面,现代人在叔本华和尼采这两位哲学家看来,就处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的无限欲求当中。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下生活的主旋律无疑仍然是科技和经济,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可是从这样的一个主旋律当中,我们不得不说,衍生出了一个时代情绪,也就是我们当下人的焦虑和迷茫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就是对当下生活的一个准确的诊断。叔本华或许也是最接近我们当下真实生命状态的一位哲学家,我们的卷和丧,我们的忧郁和迷茫,都能够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而尼采当他在读大学的时候,读到叔本华的时候,就在其中找到了共鸣。我们读《悲剧的诞生》,要理解尼采的思路,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叔本华,特别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那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基于一个相当简单的断言,就是生命无非欲望。大家想想,你会认同吗?生命无非欲望。可能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会认同的。


当我们意识到欲望的基本事实之后,我们会发现生命本质上是痛苦的,这是叔本华做的进一步的推论。第一个论点——生命无非欲望。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生命本质上是痛苦的,这是一个惊人的论断。你可能会同意前一方面的判断,但是对于后一方面的判断,你可能会反驳说:“我就活得挺快乐的,同志,别那么悲观!叔本华开心一点!”


但是叔本华会回答说,如果你清醒地看,首先人生无非欲望,而欲望基于痛苦,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假如我现在感到口渴,我就有喝水的欲望,所以欲望本身它就有一个痛苦的基因。比如说我想有一种精神性的欲望,我也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那是因为什么?我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这里面就有我的痛苦。因为这样的痛苦,所以激发了我的欲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叔本华说欲望往往不得满足,那我们会因此而陷入痛苦。大家想想生活中是不是这样?我们的欲望十之八九恐怕得不到满足。我想考进北京大学,结果我考进了同济大学,或者我想考进同济大学,但是我高考失败,我可能只考进了什么大学等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很多,我们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是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因此而感痛苦。进一步,假如欲望得到了满足,假如我顺利地考进了我所想要考进的大学。叔本华说,那就会有十个百个欲望等在后面,他说这是人生的常态,对吧?


我考进了大学之后,我还想我得是这所学校里面最优秀的学生。我曾经是我高中里最优秀的学生,现在我进了我想要进的大学,我发现身边人都很优秀,于是有十个百个欲望等在后面。这是第三点。他论证为什么“只要人生无非欲望,那么人生的本质上就是痛苦的”,那你可能会问,有没有可能真的得到满足?这就是叔本华要谈的第四点。


叔本华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因为叔本华这位哲学家他有一个和很多哲学家不一样的地方,他是一位富商的后代,并且早早地继承了家产,他很有钱。我们普通人想要得到满足的欲望,他都很容易地就得到满足,所以对此他深有体会。


他说,如果那十个百个欲望都得到满足,那会怎么样?会感到无聊。而无聊恐怕更加痛苦,因为它不仅让人感到痛苦,而且它让人感到绝望。我们一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它会牵引着我们去努力是吧?但是如果你真的很容易得到满足,那你会感到绝望的。在别人看起来你过着好像很体面的生活,但是你不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这就是无聊。好,那么这个就是关于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几点论证。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进一步还表现在他断言,人生不但痛苦,而且是可笑而无意义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往往窥不破人生的真相,哪怕在理智上我们认识到了,但是生活中我们照样去欲求,于是就试图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去让自己获得幸福。


可是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自己很可笑,叔本华会说你这是在抱薪救火,自己的努力很可笑。所以这个意义上,我们有人生的所有的痛苦,这个意义上它有悲剧的痛苦,却没有悲剧的尊严。这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又一个方面的表现。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事实上,影响尼采自身的这一位哲学家叔本华,他并没有停留在悲观主义。叔本华常常被归类为悲观主义哲学家,可事实上我要强调他没有停留于悲观主义,而是明确地指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我把它称之为“主体的变形”。


在叔本华看来,只有完成一种主体性的变形,也就是从欲求的主体转化出来,生命才有安顿可言。因为只要没有完成这样的变形,那么我们就还是在抱薪救火。


叔本华谈的一般的人类状况,我们得强调说它对于现代社会是有诊断力的,因为无论科技的进步还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时代的两个主旋律,它确实都是欲求的姿态。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不但在其中保持为欲求的主体,而且不断地以进步的信念来加固这种主体性,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的生存的姿态。所以这个意义上,叔本华的诊断确实对我们来说,尤其有一种力量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只要我们还是这个意义上的欲求的主体,从叔本华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不得安宁。


当代韩裔德国思想家韩炳哲,他有一个著名的提法叫“绩效社会”,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他谈绩效社会,其实就是更明确地指出了这样一种欲求主体所陷入的自我剥削的处境。这个意义上,他还是在谈一个叔本华式的处境,无非是在谈当下的新的机制。那么这是现代人的病症的第一个方面,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的无限欲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007_jr

    阅读经典,用另一种姿态来生活

  • renew_j5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挺好

  • 燕京_5d

    人人都应学习一点哲学。

  • 花木深处向军

    一下子就切入问题核心了,精彩!

  • 麦田_xt

    了 moreata,o

  • 范特茜

    韩炳哲的书买了一套,小小短短的,非常易读!

  • 静玲喜欢听

  • 007_jr

    叔本华:生命无非欲望,欲望基于痛苦。欲望往往得不到满足。

  • 听友325303960

    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