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10.8万件

去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10.8万件

00:00
13:11

4月23日,北京市举行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9.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8万件,同比增长22.41%。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57.4万件,同比增长20.20%,商标有效注册量总计307.9万件,同比增长5.8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同比增长20.43%。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29.9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36.95件,稳居全国第一。

在第24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北京地区152项专利获奖,金奖、银奖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地区1部作品、2家单位荣获2022年“中国版权金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北京排名全球科技集群第四。

亮点1

在全国首批试点开展专利批量预审工作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新胜介绍,北京在全国首批试点开展专利批量预审工作,为培育创新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沛的动能。

潘新胜表示,知识产权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北京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动能。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创新基础。北京支持高价值专利持续产出,出台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专项政策,实施高校院所专利申请前评估专项,围绕国家实验室、高精尖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分析,拓宽知识产权创造绿色通道,深化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全国首批试点开展专利批量预审工作,为培育创新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沛的动能。

推动知识产权高效能运用,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面落实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盘活高校、科研机构存量专利,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平台,解决专利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综合能力;支持高精尖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加快高质量专利在产业的应用和扩散;组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亿元,支持近500家单位开展专利转化运用工作。

推动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落实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构建市区两级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全覆盖”工作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积极争取增设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预审分类号,推动京津冀跨区域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势互补、执法协同联动,打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

发挥“两区”建设知识产权政策集成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积极推动“两区”建设知识产权集成式政策创新,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发行证券化项目,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完善闭环式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模式,促进服务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关村论坛、服贸会等举办全球性知识产权论坛,推动清华大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硕士项目落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亮点2

连续16年版权登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版权局二级巡视员冷文波介绍,去年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总登记量110.7394万件,同比增长5.02%,连续16年版权登记量居全国首位。

北京市构建了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格局。印发《2023年北京市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任务清单》,明确了推动专项行动、执法协作、社会监督共治等23项重点任务;新增4家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专班成员名单,专班成员总数达到14家;召开了3次全市版权保护行政司法协同治理工作会议,推动解决高频涉诉企业调解、建立非法网站快速投诉查处渠道等9个问题并落地实施。

建立《著作权案件线索通报会议机制》,进一步构建全领域、全方位的版权执法新型模式;开展京津冀版权司法保护联动,推动三地法院共同构建辖区内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开通社会投诉热线,供社会各界提供侵权线索,提高版权案件办理效率。

全面部署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专项工作,重点部署“剑网2023”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瞄准新兴领域,持续开展涉及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等领域网络版权监测工作。北京市版权局与市公安局、市文化执法总队多次会商研究打击侵权盗版工作,查获一批非法印刷、批发、销售盗版图书的违法犯罪团伙,现场查获盗版图书261万余册。在国家版权局开展的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评比中,北京市有20个单位和个人荣获2022年度有功单位、有功个人奖项,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版权贡献。

聚焦数字化发展,先后建设完成北京市软件正版化检查服务系统、数字版权证书系统、可信版权链以及可信版权链-天平链协同平台、公证证据保护平台等,数字化协同治理平台进一步形成;推动实现线上公证电子证据保全业务系统与司法机关数据对接,为权利人维权提供便捷服务。

亮点3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去年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立案738件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李崧介绍,去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共立案738件,结案639件,罚没款317万余元。

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要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专利、侵犯老字号企业的合法权益、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去年查办涉环球影城商标侵权和虚假宣传案、侵犯北京市珐琅厂老字号商标权案等典型案件,释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强烈信号,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协作配合,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及时开展会商研判,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依托京津冀执法协作机制,三地加强案件协查、联合执法,不断提高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全链条打击力度。去年,在三地联合开展的执法行动中,依法扣押涉嫌商标侵权商品7845箱,货值22万余元。

此外,坚持执法与宣传并重,通过案件公开、媒体曝光等方式,加强典型案例解读,发挥执法办案的警示震慑作用,引导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围绕“3·15”“4·26”“5·10”等重要节点,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亮点4

京津冀三地联合执法去年扣押非法出版物261万余册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于鹏介绍,去年京津冀三地文化执法部门开展打击整治侵权盗版图书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扣押非法出版物261万余册。

据介绍,针对广大权利人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侵权问题,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突出网上网下共同治理,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坚持以“剑网2023”专项行动为牵引,统筹推进“清朗·亚运”、院线电影、青少年版权保护季等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从速查处某公司未经许可通过其运营的手机APP“电视家”向公众传播京津冀蜀多地电视台节目案等系列重大典型案件。

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头三地文化执法部门签署《京津冀地区版权执法合作协议》,推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会同市公安局、市版权局,以及天津、河北文化执法部门开展打击整治侵权盗版图书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京外印厂3处、库房5处,以及京内销售窝点15处,依法扣押非法出版物261万余册,抓获非法印制、批发、销售盗版图书嫌疑人28名,斩断多条印制、发行盗版儿童图书等违法利益链条。

同时,不断健全版权保护机制。积极推动版权领域行政司法协同共治,会同法院和版权协会等组织召开助推版权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座谈会、NBC环球及北京环球度假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研讨会等系列工作会议,健全完善首都版权保护全链条工作机制。每逢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在京重点平台召开版权预警工作会,推动监管关口前移。今年春节期间,指导督促在京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开展版权问题自查自纠,累计删除网络侵权链接338万余条,处置侵权账号21977个。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