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讲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从公元1276年起到1949年,从元朝灭宋统一中国起到解放,这段,我们把它叫成行省时代。
行省这个制度开始于元朝,元朝时候的全称叫做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就某某行省,再简就叫某某省。譬如说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就简称为河南行省,再简就是河南省。
省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是从元朝开始的,但是省这个名词是早就有了的。不过古代的省跟元明以后作为行省简称的省,含义不仅是不相同,并且正好相反。西汉时候就有出现省,西汉时代把宫禁之内叫省中,皇帝的宫廷范围之内叫省中。魏晋以后逐渐把设在宫廷以内或者宫廷附近的尚书、门下、中书这些中央政府机构都叫做省,上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是省的最早的意思,是中央政府机构。
从魏晋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行省的前身,叫做行台、或者叫大行台、或者叫行台省。台和省本来设在京都城内的中央政府机构,有的叫省,有的叫台,都是设在京都城里头的。但是国家一旦发生重大的事件,需要由掌握中央政权的位居宰相的大臣,率领一部分中央政府人员离开首都到外头去,或者到前线去征伐或者镇压,这就形成了一个或者几个出行在外的,不在京都城里头而跑出去的台省。隋唐时代所有行台、行台省都是有事情才设,这件事情了了、结束了,这个行台、行台省也就废了。所以行台、行台省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不为常制,不是经常的制度。
到了金朝的末年,外头有蒙古入侵,里头有农民起义,到处很不稳定,金朝政府为了维持他统治,需要不断派出中央大员,中央宰相一级的大员到各处去镇压防守。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叫尚书省,因此就在地方上设了许多行尚书省,金朝末年就有好多行尚书省。而蒙古进入中原,它首先是跟金朝接触,因此就学了金朝的制度,也设立了行尚书省。在元朝宪宗以前,蒙古的首都是在蒙古高原上的和林,离被它征服的黄河流域和葱岭内外的西域都很远。为了镇压统治这些地区,宪宗元年就在金朝的故都,今天的北京设立了燕京行尚书省,在畏兀儿(元代对高昌回鹘国的称呼)的故土设立了别失八里行省,在西辽的故土设立了阿母河行尚书省。世祖以后就改变成拿中书省来总领中央的政务,中央由尚书省改成叫中书省了,地方上也就把行尚书省改成叫行中书省。
不管是行尚书省,还是行中书省,在元朝初年都还不是正式的经常性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是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的机构。可是由于元朝初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汗,这是从元太祖到元世祖了,从开始侵入中原,到灭西夏、灭金、灭南宋,这个过程相当久,前后经过了70多年之久,在这样长的军事征伐、镇压管制时期之内,它就无法撤销各处的行中书省,所以行中书省的制度就延续下来了。而行中书省在一个地方驻扎日子久了以后,不可避免地就要在军国大事之外干预到地方政务,行中书省本来是只应该管军国大事的,但是它在这个地方驻扎久了之后,它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到这个地方上的事情,地方上的官就得听他的。因此行省逐渐地就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了。因此行省就从中央政府变成了地方政府的称呼了,这个是逐渐演变的,不是说是哪一天中央政府下的命令,照这么办,不是这样的,这是逐渐演变的。而这个演变的过程大概完成于元朝灭南宋之初期,就是1276年左右这个事情就完成了。
不过元朝一代中央政府还叫中书省,中央政府也是省,地方政府也是省,中央政府叫中书省,地方政府叫行中书省。中央的中书省有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这种官。而地方上的行中书省,因为它也是中书省,所以同样也有这些官职。元初的行省辖境是很大的,管的地方很大。那么元朝初年的行省制度改变得很频繁,一会儿这个设了,一会儿又废了,一会儿并了,一会儿又分了,很频繁。要到中叶以后才稳定下来,稳定下来之后,全国就分成1个中书省的直辖区和10个行中书省。另外还有一些边区不在中书省、行中书省的范围之内的。
中书省的辖区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的黄河以北的这部分,10个行中书省平均一省大约有今天两省这么大。
到了明朝,明太祖因为要厉行中央专制集权主义,他觉得行省的长官跟中央政府的长官一样大是不合适的,应该是中央官要比地方官大一些才对。所以就取消行省,改为叫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就叫布政使司。接着又把中央的中书省也废掉了,把中书省的头头宰相也废掉了,从此之后明朝不置宰相。由皇帝自己来直接管理中央政务。因此这以后,原来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也就改成叫京师的直辖区。京师直辖区有时候就叫京师,有时候就叫直隶。等到他的儿子明成祖的时候,两都并建了,明成祖最后定都于今天的北京,正式的名称叫京师。南京也是有中央六部设置的,也是由中央政府的设置的,叫两都并建,京师、南京两都并建。所以明成祖以后就把京师周围的直辖区叫做北直隶,把南京周围的直辖区叫做南直隶。自从宣宗宣德以后,明朝一代的常制,经常的制度是全国分成两个直隶,就是南北两直隶,13个布政使司,就这么15个区划。但是民间习惯上把一个直隶或者一个布政使司,叫做一省。省在明朝不是正式的称呼,但是民间经常用,所以习惯上就把全国叫成15省。
清朝初年沿袭明朝的制度。其实明朝的南直隶在清朝的初年,在顺治年间已经改成叫江南布政使司了。因为明朝是把南京看成是京,清朝不把南京叫京了。康熙六年把江南省分成江苏、安徽两省,把陕西省分成陕西、甘肃两省,把湖广省分成湖北、湖南两省,这样就从15省变成18省了。清朝一代很长的时期都是18省。
这个18省大致上相当于明朝后期的疆域,大致上就是以汉族为主的地区,清朝习惯上叫做内地18省,至于不在18省范围之内的边疆地区,清朝原来是不用省的建制和省的名称的。在东北关外,绝大部分不是明朝的故土,而是满族的发祥地。它在东北关外设置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奉天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每个将军管一大片地方。奉天将军又叫盛京将军,这是东北三将军三个辖区。西北新疆地区是乾隆年间新开辟的叫新疆,政治中心设在伊犁,由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地区,外蒙古地区由驻扎在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来统辖。内蒙古采用盟旗制度,内蒙古分成六盟管四十九旗,西藏、青海都由中央设置办事大臣,底下西藏有西藏的一套制度,青海北部是盟旗,南部是土司,是这样的。
从清朝初年一直到光绪以前,这套制度基本上不变。光绪年间才开始在边疆地区,仿照内地的办法也建立行省。先是在光绪十年(1884年)把新疆改成省,新疆地区就不再归伊犁将军管了,而归驻扎在乌鲁木齐的新疆巡抚管了。设了行省的,行省的首长就叫巡抚,就设了新疆巡抚了。第二年就是光绪十一年,又把原来属于福建的台湾府改成省,也多了个台湾省。但是台湾改省之后,10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了,第二年李鸿章就去签订了《马关条约》,就把台湾割给了日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把东北原来三个将军辖区改成三个省。所以清朝末年一共有22个省,就是原来的18省之外,加上新疆、东北三省一共有22个省。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个不是清朝的全部的版图,因为还有22省之外的地方,也是清朝的疆域,这就是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这些都在22省之外的。
到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在22省之外,又设置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这几个特别叫做特别区域;到了国民党政府的时代,又把这几个特别区域加上宁夏、青海建成了6个省。国民党建了6个新省,连同原来的22个省,所以国民党时代一共有28个省,但是也不是说这28个省是等于中国的全版图,还有西藏、外蒙古这两块。所以28个省加上两个地方,这是国民党时代的疆域,这是“九一八”以前的地方行政区划,因为“九一八”以后,东北搞了个满洲、伪满洲国,这以后的变化就又是一套,我们在这地方就不谈了。
总而言之,元、明、清、民国都是行省制度。地方上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就是省,但行省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划各个时代又是有所不同的。
元朝省以下有路、府、州、县,一般路都是归省管的,但是府、州就有不同的了,有的是归路管的,有的是直接归省管的,还有的州是归属于路的府管的。县有的直属于路,有的属于府,有的属于州。这样说情况很复杂。明朝的省底下有府、州、县三种,清朝的省底下有府、厅、州、县。明清的州,清朝的厅,有直隶于省的,也有归府管的,直隶于省的就叫直隶州、直隶厅。归府管的就叫某某州、某某厅了。元明两代的州,有的管县,有的不管县。清朝凡是属府的州一律都不管县了。所以元、明、清三代不管县的州实际上就等于县,不过是比较重要的县而已。
到了清朝宣统末年,就开始废府,到了民国初年就把全国的府都废掉了,还把所有不管县的州、厅都改成叫县。所以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代的地方基层政区就只剩下了县一种,不过在那个时候在省跟县之间还保留了道。这个道不是北洋时代才有的,道在元、明、清时代就有了。但是我们刚才为什么不讲道?因为元、明、清时代的道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构。
道也分成好几种,有的地位很重要。譬如说清朝把苏政府、松江府、太仓直隶州,这两府一州设立了一个叫苏松太道,但是这个道员不驻扎在苏州,而驻扎在上海县,因此习惯上就把苏松太道叫成上海道。而上海道由于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上海强划了一些租界,所以上海有很多外交事情,这些外交事情上海县不管的,都归上海道管的。所以上海道在清朝末年很重要,经常见于记载。北洋时代省县之间有道,道的地位也相当重要,因为一个省要直接管辖100来个县是有困难的,所以都要通过道,道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国民党政权建立的初期,国民党政权建立的初期,就把道废掉了,它想把地方行政区划实行成省、县两级制,但是实在行不通,所以不久又在各省设立了叫行政督察专员,行政督察专员的办公机构就叫专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专署就管十几个县,这就说明了省和县之间还是要有个中间机构的,直接省来管县的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历代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很复杂的,我在这里头所讲的只是一个轮廓,任何时代都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我不可能在这地方仔细讲了。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大师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和思想肌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