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方面,我们学习一点历史地理的知识,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常识,便于理解,我们学习中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由于历史地理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历史和现实的情况又是互相关联的,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历史地理的常识来解答的问题。
最普通的一个例子,我们在古典文学或者现实生活中间都会遇到不少历史地名,它们的确切地点在哪里呢?当然这不是我们学一点历史地理知识就都能够回答的,有的专家们还在争论不休,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我们大家都看过《水浒传》吧,《水浒传》里就有一些地名,比如讲到梁中书担任北京留守。又比如说我们看小说《说岳全传》《岳飞传》,里面讲到康王赵构在南京登位。北京和南京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有人认为这个就是现在的北京和南京——事实上有人这样认为,有的甚至在编戏了,把它搞错了就闹大笑话了。因为现在的北京在北宋时,一直在辽朝的控制之下,北宋从来没有占领过现在北京这个地方,梁中书怎么会跑到那个地方去做官呢?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赵构,历史记载以及小说也讲得很清楚,他先是在南京登位,然后往南逃,逃到什么地方呢?逃到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如果前面的南京就是今天的南京,他是怎么跑法的呢?所以这里我们就要了解,北宋时的南京和北京到底是什么地方?
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古今地名有很多变化,知道这么一个原则,我们注意在有关的工具书里查一下就可以了。比如说在《辞海》里面一翻,北宋时候的北京就是大名府,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大名县,而北宋的南京就是宋州,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市。如果我们还有兴趣的话,可以再查一下,历史上被称为北京的地方,包括大名府在内,至少有十个。西晋的时候的洛阳曾叫北京;南北朝南朝刘宋时候的京口,现在镇江这一带也叫过北京;十六国时候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它的都城统万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白城子,古城那个地方),也叫过北京;北魏时迁都洛阳以后,把它原来的旧都平城,也就在今天山西的大同也称为北京;唐朝和五代的唐晋汉这三朝,把太原府(今山西太原)称为北京;金朝曾经把辽朝的上京临潢府(内蒙古的巴林左旗)称为北京;明朝初年把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称为北京。以后就到了明朝、清朝,现在的北京,就有了北京称呼。
所以你看,历史上称北京的地点有十个,而且都不在一个地方,如果我们搞错了,就会出现像刚才这样,把北宋的官弄到辽朝的地方去了。这是我们看历史小说中(的情况)。
现代文学里,有的时候也碰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他的人很多,他为什么自己起的沫若这个名字?这里也可以有一点历史地理知识讲一讲。沫若这两个字,是两条河流历史上的名称。早在西汉的司马相如文章里,他就已经提到了沫若。这两条河是今天什么河呢?沫水就今天的大渡河,若水就是今天的雅砻江,以及跟雅砻江汇流以后的一段金沙江,具体的就是在四川宜宾上游这一带的金沙江,这里也可以称为若水。大家知道郭老是四川省乐山市人,乐山就在大渡河旁边,所以他是生长在沫水之滨,离开若水也不太远,这个范围里。我想这大概就是他自己起名沫若这个原因吧。
还可以举一些大家很熟悉的例子,长城和运河,这个都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两项杰作,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也早已闻名于世界。但是对长城和运河我们大家是不是对它的基本情况都了解了,或者说对长城运河的一些基本事实,我们是否都知道了?我看好多人还不一定。
比如说,有些人站在北京八达岭的长城上,他赞叹2000多年前的工程多么伟大。八达岭这一段长城跟秦始皇造的长城是根本无关的,八达岭的长城是明朝时候做的,而秦始皇做的长城远在八达岭以北至少100多公里,那个时候主要是土城加上一些条石,也没有那种砖城。所以我们现在游览的长城,离秦始皇造的长城时间也不是一起的,地点也根本不同。还有的人,包括有些著作都这么说,说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开凿于1400多年以前的隋朝。这话对不对?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错的。为什么?因为隋炀帝在6世纪初开的是从洛阳到涿郡(今天北京这个地方),以及从洛阳到余杭(今天的杭州),这样两条运河,所以当时并没有直接从北京沟通到杭州。而北京到杭州之间运河的贯通什么时候呢?那是一直到1293年,再到元朝才最终完成了从北京到杭州,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基本上沿这个线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隋炀帝时候开的运河,为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奠定基础,但这个又是两回事,其中重合的部分并不是很多的。所以往往大家讲大运河,对这个历史过程就不太清楚,包括有一些著作上面提到的都搞错了。
我们还可以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谭其骧教授,他曾经对黄河的变迁做过深入的研究。黄河对我们中华民族发展,一直到今天的国民经济都是影响很大的,研究它历史当然很有必要。谭其骧先生研究的结果,就发现黄河在西汉这一段时间是经常泛滥成灾的,但是东汉以后差不多1000年的时间,就处于安流的状态下,就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灾害。什么道理呢?他认为近1000年黄河安流的原因,主要的就是因为黄河的中游原来已经一度开垦为农田,但这一阶段里面弃农为牧,或者耕地都荒废了。这样使原来被破坏的天然植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就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黄河中游流进去的泥沙大大减少了,泥沙减少以后,河床就不至于淤高,所以河水也就不再泛滥。相反的在这以后,黄河上游中游,特别是中游又得到了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流入黄河的泥沙增加,河床淤高,导致黄河泛滥。我们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的经验,就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现在要在西北地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要保护森林,要植树种草,要农牧并举。所以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我们增加一些历史地理的常识,也是很有益处的。中国历史地理所研究的范围,比今天的中国要大,也就是不限于今天的中国,还应该是历史时期的中国。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现在的中国范围,一个是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
这个范围究竟是什么呢?具体地说,就是以清朝完成统一以后,也就是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范围,我们把这个作为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具体说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地图上,全图看一下,北面东北从外兴安岭开始,包括蒙古高原,然后到西北的巴尔喀什湖,葱岭、帕米尔高原这样一条线,北方到这个范围。其他跟今天的国界大致上相同。我们把这个作为历史中国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面活动过的一切民众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众。曾经在这个范围里面建立起来的,不论是哪个民族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
确定这样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
第一点,中国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我们说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政权,比如说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这些朝代,这些固然是中国,我们传统也是这样看法的。但是其他一些兄弟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我们都知道藏族的祖先吐蕃人,他们长期在青藏高原上建立政权,而且这个政权活动的范围一度包括今天的新疆、甘肃,以及四川省西部这些地区,范围也很广;又比如契丹人建立了辽朝,辽朝的范围也很广,今天我们国家的东北以及东北以外的地区,包括现在今天北京以北这一线,是辽朝的范围;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在今天的甘肃、宁夏、陕西北边这一带;女真人建立的金朝,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最后是满族人所建立的清朝。
这些都不是汉族统治所建立的政权,那是不是算中国呢?我们说当然也是中国。即使这些政权之间曾经是互相对立的,即使某些民族,某些政权一度不归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所控制、所统治。但是这些民族以后都逐渐融合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来了,今天都是大家庭的一员。因此他们在历史时期的活动,他们所建政权当然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那种认为只有汉族政权管辖的地区,或者只有中原王朝统治范围才是中国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点,中国这个概念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春秋时候的中国,只是指现在黄河中下游局部地区,以后中国的概念逐步就扩大了。原来不认为中国的地方,比如长江流域、岭南,逐步也被认为是中国了,扩大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往西也扩展了。包括曾经是少数民族所建立政权,以后都被认为是中国了。比如说我们知道西晋以后,匈奴以及其他一些民族在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政权,以及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到唐朝的时候,都把它算在中国的范围里面了。同样的宋、辽、金,这三个一度互相对立的政权,到元朝的时候编历史的时候,也都认为是平等的中国政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了。这就说明后人很客观地承认了历史事实,纠正了当事人的民族偏见。所以我们今天讲历史上的中国,不能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面,或者纯粹站在某一个民族的立场上。我们不能用什么春秋人的观点、唐朝人的观点、宋朝人观点来划分什么是中国,什么不是中国,我们应该看到历史时期,中国各个民族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国这个概念逐步扩大,到了清朝很自然地形成了那么一个范围。
所以第三点,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疆域,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是这个范围里各个民族经过长期交往,一次一次的统一和分裂,最终结合而成的。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先后都曾经隶属于同一个政权,或者曾经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的联系。所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并不是清朝统治者军事征服,说单纯靠军事征服的胜利所取得的。我们知道历史是这样的,在清朝打败了准噶尔统一新疆后,当时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就提出来要求加入清朝。如果要搞军事扩张的话,这是很好的机会。但是当时清朝统治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就清朝统治到这个范围为止,不再往外发展了。所以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是符合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结果的,也符合我们在这个范围里面,各兄弟民族大家共同的愿望。而在这以后,大家知道我们的东北、西北被大片掠夺走了,我们当然不能把这种结果来代表历史上的中国,也不能认为给占走的领土就不是历史上中国一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把历史上中国定成这样的范围。
这里还应该指出来,这个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这个范围以外,还有某些地区曾经隶属于中国政权,比如朝鲜北道的北部,今天越南的北部,都曾经是中国设置郡县的地区,这是历史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对这一阶段的领土解释的时候,那当然就不能根据清朝的界限,不能认为这些国家以后独立了,就否定这个历史事实。同样历史上还有一些政权,它的范围一部分是在清朝的版图之内,还有一部分在版图之外。这种情况我们具体分析,主要是看他的政治中心在哪里。如果这个政权的政治中心,还是在我们刚才讲的范围之内的,那我们把这个政权包括其范围之外的地区,也作为历史中国一个部分;相反,如果它的政治中心已经移到这个范围之外了,我们就不把它作为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上疆域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这里我们讲的只是划分历史上中国范围的一个基本原则。具体的每一个时期的疆域范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可能一一详细地讲。如果要了解我们历史时期中国的范围,可以看看谭其骧教授主编的在《中国历史地图集》。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大师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和思想肌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