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五章 不若守于中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有了前三章,是不是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无为啊。第四章就在讲道的用途,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我们去感受什么叫盅而用之,是不是流动的呀。又弗盈也,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冲满的时候,没有枯竭的时候。所以形容道是干嘛的?无处不在。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没有一个具体的现象。如果非要举例,就可以把它比作什么?空气啊。哪里有缝隙,哪里就会有空气,然后它又是流动的,没有枯竭的时候。什么意思啊?这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有没有产生个道?这件事情结束了,这个道就消失了。那里发生了一件事情,那里又产生了一个道,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没有满的时候,也没有枯竭的时候。
渊呵,似万物之宗。渊,深渊,形容这个道很深,深不可测,就像万物的那个根本是一样的。
挫其锐,解其纷。什么叫挫其锐啊?就是挫掉所有的那个棱角锐气。解其纷就是解决那些纷纷扰扰,然后形容它无处不在。
和其光,同其尘。只要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道,有尘埃的地方就会有道。
我们看这四句,什么叫挫其锐呢?举例,我们看到一个人太过于傲慢无礼或者太过于张扬,会怎么讲?嘚瑟不了多久。为什么会讲这句话呀?其实大家都是懂道的,这句话说出来是不是道?因为知道那么有锐气,如此的张扬,一定将来会受到挫折,是不是这样?这就是道。
解其纷,道会解决生活当中的那些纷纷扰扰对不对?所以言下之意,就是不用操心,道会去解决那些纷纷扰扰的。你说:那不行,这个事情就是纠结半生啊,可能这辈子都放不下了。道怎么解决你的纷纷扰扰啊?最后把你解决了,不就可以了吗?最后你都没了,纷纷扰扰是不是随着你就消失了,也就是道最后让一切都会消失的。所以你要不能让它消失,就连你一块消失。告诉我们,哪有什么纷纷扰扰,不要执着,因为执着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再看,什么叫挫其锐,解其纷呢?就是发现你还有锐气的地方,自己把它解决掉,不要等道来。道来可能会用力过猛,是不是这样?有纷纷扰扰的时候,自己把它化解掉。不化解,你的一生就是痛苦的,最后怎么没的都不知道。所以学了道做什么呀?就是让我们自己合于道。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就把它解决掉,这就是学习道的妙处。
学习了道,就知道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学习道,道是不是依然那么发展呢?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我们学习了道,不是可以阻止事情的发生,而是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些事情,是不是就可以及时转弯啊,这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无处不在,有光的地方就有道,没有光的地方呢,有没有道?也有道。有尘埃的地方就有道,没有尘埃的地方呢,也有道,形容道无处不在。还形容什么呀?道是没有好坏分别的,可以是光,也可以是尘埃。我们通常会认为光是好的,尘埃是不好的,但是道有分别吗?没有,都一样。
湛呵似或存。似就是好像有,好像没有;存就是有。所以道是什么?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一会有,一会好像又没有。湛指的是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比如说我们看到那个湖面,波光粼粼的那个样子,就叫湛。看似有没有那个水波纹?有。但是那个水波纹是固定不变的吗?不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可能平静了,一会儿可能又有一点。上面看似好像有光,一会儿可能又没有光,这就是形容道的那个状态。忽隐忽现,琢磨不清,觉得没有吧,好像又有,觉得有吧,好像又抓不住,就是这个状态。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象帝指的是天地,说,我不知道道是谁的孩子,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出生的,但是我知道天地之前就有了道。
第四章在讲道,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是我知道在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了。它是盅而用之的,而又弗盈,好像深渊一样,又好像是万物之宗。它可以挫其锐,可以解其纷,可以和其光,可以同其尘。同时它又是若隐若现的,时有时无的,好像看不清楚,但是我知道,道一直都是存在的。
第五章,第五章的主旨告诉我们少动守中,如何少动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以前祭祀,用草扎的那个祭品。说天地是不仁的,形容什么呀?天地去看万物都是平等的,像那个祭品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好坏,对立,分别,自然也就没有了仁和不仁。
举例,我们换一种思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自己了,变换一个位置,是谁啊?天地。我们现在就是天了。如果我们是天,我们的眼中只有人吗?看人和山有区别吗?看人和大树有区别吗?看小草和花朵有区别吗?这个时候,注意,我们是天,在这坐着呢。有一天来了个人(小雨)说:天,求你帮我个忙吧。我们说:帮什么忙啊?小雨说:邻居有条狗真讨厌,能不能让它消失?如果我们是天,怎么回答?说你俩是一样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如果看到的不一样,我们也就不是天了。想想我们是天,这时候你怎么做?无为嘛,就是它咬你有咬你的道理,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说:我能帮你的有限,只能告诉你,想想为什么它专咬你?是不是就明白了。
什么叫天地不仁呢?怎么可能帮小雨让那个狗消失嘛,因为在我们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万物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以什么叫不仁呢?就是没有任何的偏私。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人(晨曦),小雨求完了,晨曦又来了,晨曦说什么呀?老天,你长长眼吧,我生活过得太拮据了,太困难了,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来钱道啊。这个时候我们是天,怎么说?你找找自己原因吧,有没有发现,这就是道啊。就是穷有穷的道理,富有富的道理,开心有开心的道理,痛苦自有痛苦的道理。所以你找找原因就好了。是不是作为天,是不可能帮忙的呀,是不是无为,那我们再看下一句。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跟天不一样了,圣人看的是什么?百姓。因为圣人也是人,所以他看到的是人。他对所有的人是不是都是平等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呢?这两句先放在这里,我们一会整个讲完第五章再回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天地和圣人要不仁了。接下来老子啊又举了一个例子,什么例子呢?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橐籥就是大的那个风箱,说你看天地之间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风箱,我们有没有见过风箱的呀?就是不拉动它,什么都没有,只要一拉动它,风就是不断的,所以天地之间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风箱。
虚而不屈。虚就什么都没有,但是不屈,不屈是什么?就是没有穷尽的时候。看似是虚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只要拉动它,就会不停地产生,没有穷尽的时候。
动而愈出。只要动,动的越多,出的就会越多。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多闻是什么呀?知道的越多,数穷就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不若守于中,不如守着那个中。什么叫中啊?中就是本来没有动的那个状态,就是从来就没有动,因为只要动,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是不是这样?弄明白这个道理,再回到第一句,什么叫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啊?因为只要你一动,是不是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注意,通过刚才小雨和晨曦的例子,我们再来看,小雨找到了我们,这个时候你是天,说让我邻居那狗消失吧,如果你动了会怎样?行,我让这狗消失。然后有没有更多的人来找你?也可能有更多的狗来找你啊。是不是这样的?狗来了,说你凭什么让我消失,为什么不是他消失?其他人又来了,说你能让他那个消失,为什么不能让我这个消失?你为什么偏向他,他是你家亲戚吗?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要动就会越动越多,事情是不是没完没了啊。
晨曦来了,晨曦说:我生活很拮据啊。天说:给你两根金条用吧,他回家盖了房,买了车。别人也看着了,说不行我也找老天去吧,有没有发现?只要动了一个人,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啊。
第五章在讲什么?不若守于中。什么意思?就是少动。其实最好是不动,但是作为人能不能不动?不行,所以就少动,能不动的就不动。是不是还是在讲无为?为什么天地和圣人要不仁呢?就是你少动,因为只要动,事情就会无穷无尽,是不是就会没完没了啊。说你在路上开着车,你超了别人的车或者别人超了你的车,这时候两个人都下车了,怎么办?不动是什么,就是尽快地把事情解决掉,不用争一时的长短。如果你要争,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就没完没了啊。
跟爱人吵架是不是这样?只要想争个是非对错,有没有发现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两个人争的可能就变成了把五年前的事情都翻出来了,本身两个人今天就是因为晚上吃什么起了一点争执,结果把五年前的事情都聊出来了。像不像那个大风箱,越动越多,无穷无尽。所以想解决纷争,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少动,就是少说,就是少争对错,少争长短,不要论输赢,是不是就好了。整个第五章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若守于中,什么东西都不要动,只要动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