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周|在市民生活“最后一公里”中实现法治、智治、共治

成都一周|在市民生活“最后一公里”中实现法治、智治、共治

00:00
08:54

2024.04.15~2024.04.21

每天,都有一组数字在成都秒速更新:已超2100万的常住人口仍在持续新增,已达7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跃居全国第一,常态化“600万+”人次的地铁单日客运量触顶700万,超3115个政府信息系统在云端高效便民……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一道复杂命题,关系着城市运行与发展的基础,也绑定着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周,成都修订的两项规范性法律文件公布,回应市民关切的小区物业、“电马儿”等身边小事,为城市治理夯实法治基础,并通过新推进“错峰共享停车”等科学化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效能。解决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的身边小事,打开的却是城市法治、智治、共治的无限空间。

两部条例背后的法治、智治和共治

上周,新修订的《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和新修订的《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同日公布。

一个关系着居住品质、一个关系着出行安全,两部《管理条例》都是落脚在市民生活中“最后一公里”的小事,自然备受关注。同时,随着这些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治理的不断下沉深入,往往就在身边小事里隐藏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这也是两部《管理条例》在制订多年后迎来修改完善的重要原因。

《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在矛盾突出的地方发挥法律的准绳作用,强化刚性约束。例如物业服务收费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向来是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成都此次修订相关条例,新增信息公开机制,赋予业主查阅、复制权,并保障业主参与小区共有资金的决策权、监督权。

物业收费标准双向调整制度、物业服务人规范退出程序、车位不得只售不租、保障业主隐私权……条例中的每一项新规,其实都是对强制“刷脸”、小区停车难、换物业难等等市民呼声的回应。通过规范小区治理领域中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转变和能力提升有了法治轨道。

《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面对的是成都超1000万人次的非机动车日均出行量。随着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事故上升,新的地方性法规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需佩戴安全头盔、禁止非法改装、规范行停秩序等通行安全方面的内容,在规则的保护之下通往城市更便利的交通和更宜居的生活。

法治之下,看见智治。

上周,“成都智慧物业”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小程序功能模块,业主可实现一键查看小区物业信息和物业服务动态,以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等。其实,这也是《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针对业主大会成立难、运行难所提出的技术保障。例如,在小程序上点开全市统一的电子投票表决系统,就能让小区的表决投票过程更加高效、公正、公平。对于那些在小区事务中没有参与感的居民而言,小程序所代表的智慧治理,更精准便捷地提供了公共服务,让民生供给抵达到每个人的身边。

“成都智慧物业”

智治,是为共治。

让每个治理末端的人有了参与感,治理这张大网才真正织密。

无论是《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规范业主自治,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还是《成都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明确各个部门对非机动车的管理责任,要求单位、学校等加强使用非机动车的宣传教育,都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着力提高社会共治水平。“人民城市人民建”,充分激发市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也是成都希望在城市和市民之间形成的互动。

民生实事中看见”小巧思“

两部《管理条例》的修订之外,一系列民生小事也体现了城市治理中的”小巧思“。

上周,成都公交在荷花池公交场站推出市内首个错峰“共享停车”服务,推出共计50个停车位,与市民共享场站资源。针对公交场站日间公交车出车率高、空余车位多的特点,场内50个停车位在每天08:00~18:00闲时阶段开放对外停车服务,为社会车辆车主临时停车提供了更多的新选择。“白停小车+夜停大车”,错峰和共享相结合,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上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正式开通。与以往中转模式不同,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优化了中转流程,免去了提取托运行李等待、再次办理托运手续等流程,缩短了中转路线,极大地提升了天府国际机场中转效率和便利度。在旅客的点赞中,无形间擦亮了国际门户枢纽的名片。

成都海关关员验放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旅客

以数字技术为城市治理精细化提供有效支撑,以人性化的服务作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落脚点,这是成都用智治来作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答案。

在“一会一赛”的筹备现场,志愿者和企业的身影,则让人再次关注到成都共治的氛围。

4月20日,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举行。1000余名来自四川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7所志愿者保障高校和8家在地央企国企的“小青椒”陆续上岗。他们将活跃在世园会现场以及交通枢纽、旅游景点、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为中外游客提供语言翻译、游客引导等志愿服务。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世园会志愿者中,有101名志愿者曾服务过成都大运会,“小青椒”所代表的志愿精神在城市传递,也是点亮城市多元共治的一束光。

4月17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科技成果推介对接专场活动举行,重点展示了成都在场馆保障、园艺应用、生活服务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创新科技成果。AI虚拟智能骑行系统、元宇宙沉浸花园、吸式捕蚊器等等新技术,把世园会的科技感拉满。在参会的企业看来,科技型企业与国际性盛会是双向奔赴关系,能给创新成果提供应用场景、能给游客带来更好体验、能共襄城市的高光时刻,企业必当全力以赴。

一个个梦想交织

一个个行动汇聚

带来一座城市的精彩绽放

在人与人的互相携手

和温暖传递中

大城走向善治

在市民的广泛参与

和积极创造之中

城市变得更有韧性、更具温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逆光流星_

    老早就该整治这些只收钱不干活的无量物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