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直播间》编剧​:每个病例都取材于真实新闻

《手术直播间》编剧​:每个病例都取材于真实新闻

00:00
10:42

《手术直播间》改编自起点中文网作者真熊初墨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天才医生郑仁因要查探十八年前“冤案”的真相来到海城医院,与急诊科“咸鱼”主任苏云组成了一对“欢喜冤家”,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疑难病症。

该剧原著作者真熊初墨是一名医生,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真实的案例,病例选择都比较有特点,剧中出现了很多冷门、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病例。比如,口红涂多了会导致“尿血”,还有打工人咖啡过量会导致肾衰竭,吃太多田螺会腹泻等。日前,该剧编剧十四阙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原作中让自己最催泪的案例是与地震营救相关的篇章,看到地震章节的时候,眼泪哗哗掉;让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连体婴手术,所以在改编时拿来当作了最大的案例。

改编:案例首先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新京报:目前市场上医疗题材的作品很多,在你看来,《手术直播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最为吸引你?

十四阙:《手术直播间》的原著小说用外挂系统开辟了医学类爽文的赛道,以科学扎实、丰富多彩的真实病例为根基,向对医学一无所知的读者们展现了医学的强大魅力。在那之前,医疗题材是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观众不会主动去涉猎的领域,而《手术直播间》打破了这道壁垒,读得轻松愉快,又长见识。

新京报:这部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对原著小说的影视化呈现上,主要的改编思路是怎样的?

十四阙:最大的初衷是缓解医患矛盾,给大众提供一个了解医生、医院、医学的渠道。医学跟普通人是有“壁”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角色去感知疾病和治疗,会产生很多偏差和误会。而电视剧,能通过相对“娱乐化”的方式,让大众轻松地接纳科普、理解医生。所以主角郑仁是一个集所有医生美好品质于一身的、理想化的人物,海城医院也是个垂范式的梦想医院,是我们呼唤真善美的目标和方向。

新京报:原著作者真熊初墨本身就是一名医生,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真实的案例,在案例以及情节取舍上,剧版有什么样的标准吗?

十四阙:简单来说三大标准,首先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口红中毒、减肥导致梦食症、舌头卡在饮料瓶里等;其次就是常见但高难度,目前医学界还在挑战攻克,困难重重的手术:比如肝癌晚期介入栓塞术等;最后,罕见病,比如腹茧症、连体婴等。我们效仿美剧一集一个大病症、N个小病症,再用连体婴为开端和结尾,将它们串联起来。

新京报:在整个改编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或者挑战是什么?

十四阙:原著主角什么手术都能做。而剧本第一版写完后,拿去给医疗顾问一看,说这个还有那个手术,这些手术主角通通没有资质做。只能按照主角可以做“普外+介入”类手术的设定,把不属于这个范畴内的病例全部删除。再拿着剩下的病例找对应的医疗顾问把关,却发现即使同属于普外,不同医生的意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医学界很多病症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分歧。最终我们决定,在分歧无法统一的时候,遵循原著。或者说,原著说可以,那就可以。

人物:张彬彬和代旭都是非常加分的好演员

新京报:剧中的男主角郑仁从说话、行事风格上,都显得比较高冷,这个人物有医生原型吗?还是艺术加工的成分比较大?

十四阙:我父亲心梗去世,期间我出现神经性耳鸣,回北京看业内非常有名的耳科大拿时,他说“爸爸都是要死的嘛,没什么的。”当时我都惊了。当我接到《手术直播间》这个项目后,第一个跳入脑海中的医生就是那位大拿,顺带一说,他的投诉率很高,但技术确实很牛。原著中郑仁的性格比较四平八稳,自有光环和爽感,落到电视剧里,需要为他增补很多不一般的特质,于是参照作者的偶像——协和的潘教授,以及我遇到过的那位耳科大拿,增加了“高冷”“直性子”“不擅交际”等特点。虽然艺术加工了,但本质上,还是那个勤奋努力、妙手仁心的好医生。

新京报:剧中刘敏涛饰演的院长苏离也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雄心勃勃,表面上一直强调要追求利益,内心有着自己的坚守。关于她的人物构想是怎样的?

十四阙:苏离是唯一一个原创角色,在原著里,海城是个男院长,男主后来去了别的医院。改编的时候,我们不仅想写好医生,还想写一家好医院。对医院来说,最大的困境是:“治病救人重要,还是赚钱重要?”把这个命题一次次地抛到苏离面前,让她作出选择,也是通过她来扪心自问——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剧中,苏离每次都选了治病救人。我搜过相关新闻,医院、医生给患者垫钱的报道有很多,也就是说,现实中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然后我把它们全部浓缩到了海城里,那是我或者说所有患者梦想中的乌托邦,希望有那样一位“女王”,带着她的“黑白骑士”,在医疗之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新京报:剧中两位主演张彬彬、代旭在你看来,分别有什么气质符合剧中的人物?他们的表演有为人物带来一些什么额外的加分吗?

十四阙:张彬彬比我预想中帅太多了。但他身上自带沉稳踏实的气质,包括他的声音,低沉悦耳,让人觉得这样的医生跟你说话,哪怕你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只要他说“能救”,你就会相信他。不得不说,张彬彬为设定有些“悬浮”的郑仁,带来了非常珍贵的信服力。而代旭则是另一种风格,非常“灵动”,把傲慢变得可爱,把自恋变得搞笑,把自艾自怜变得惹人怜爱。二位老师都是非常加分的好演员。

设置: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在医学界是不存在的

新京报:很多医疗剧都采用了“双男主”的人设,这种设置有什么优势?为何医疗剧都喜欢“双男主”?

十四阙:双主角彼此竞争、亦敌亦友,具有极大的剧情优势,能以二人的关系为起承转合,串联故事。不止医疗剧喜欢,历史剧、武侠剧、偶像剧,都有很多“双主角”类型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手术直播间》中的“双男主”人设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十四阙:《手术直播间》的主角其实更像仙人掌,一开始看是个单球,其实是群生的。当主角遇到一个个对手、伙伴,最终形成团队时,仙人掌也就开花了。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在医学界是不存在的,团结的整体、互助的协作才能做成手术。

题材:重点放在了团队精神上

新京报:之前医疗剧被大家诟病的一个点就是,披着医疗外衣的偶像剧或者言情剧,在这部剧中的爱情线上有什么样的设想?

十四阙:原著有两条爱情线:郑仁和谢伊人;苏云和常悦。两条线我都很喜欢,郑仁对恋爱的忐忑、知道老丈人身份后的震惊,以及无往不利的苏云偏偏在常悦那儿各种吃瘪,都充满了喜剧色彩。但改编时,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团队精神上,着重表现医术、医德和医患三条线。

新京报:医疗题材中涉及各种疑难杂症,以及人世百态,可以被展现的内容很多,剧版在改编中,最为看重的部分是什么?

十四阙:因为主角和医院设定得太理想化,所以在“病例”也就是展现老百姓的生活上争取“接地气”。每个病例都取材于真实新闻:癌症患者被丈夫无情抛弃、哥哥跑外卖资助弟弟上大学、网红主播作死冒险、失独老人坚持高龄生二胎、还有蹬三轮资助学生的老爷爷……哪怕第一集一语带过的“骂人遛狗不拴绳,被刀刺”都有相关报道。医院就是社会的缩影,还是最凄惨、不堪、绝望的那一面。当患者来到医院,求助的不单单只是肉体上的病痛,还有精神上的。“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才是医护人员的全部工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