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开通外卖了,这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去年11月,读者即可在家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成都图书馆”内的“喜悦到家”轻松下单借阅图书,并享受送书上门服务。据统计,先后有上千位读者借阅了3万余册图书。
近日,“图书外卖”又登上热搜,这是因为这家图书馆宣布其网借服务范围从大成都范围拓展到成德眉资都市圈,让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读者也能够共享阅读资源,相当于周边城市的读者也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省会城市的图书资源。
不得不说,成都图书馆的做法既富有“逆向思维”,又具“互联网思维”,还符合“共享经济”的逻辑,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合时宜”的。图书这种长期停留在图书馆里的固定资源,很多人都没想到居然可以流动起来,并且可以流动到每一个读者的家里,这是一种新型的“共享思维”。
已有上千位读者用外卖方式借阅了3万余册图书,这个数据说明人们的需求真实存在。回想一下,过去想要找一本书,得先跑到图书馆检索一番,如果没找到还得寻觅其他更大的图书馆。但在线上图书资源丰富、线上信息海量的今天,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精力去“复刻”以前的做法了,于是,图书馆可能与以前相比稍显冷清,或是变成了单纯的自习室。
这也提醒我们,现阶段要理解社会共享资源如何流动起来,就要首先理解人们的“懒”。尤其在线上与线下生活高度重合的今天,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需要服务的人理解为网络用户,而网络用户的懒,使得他们在使用服务、获取信息时,都不由自主地选择线上即可完成操作的最方便、最省钱、效率最高的方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两种类似的服务中,总是那个能让用户少走一步路、少花一点钱的方式会最终胜出。
在图书馆借阅率下降的情况下,一方面移动端即可获得海量信息,替代了看书等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一方面人们埋头线上生活,很少再有时间前往图书馆读书。那么图书馆书籍这种固定资源,又作为社会共享资源,既要连接到户,又要流动起来,就要用外卖的方式。甚至,这个外卖信息还需要时不时出现在外卖平台的首页上,才不至于被忽略。同样还需要考虑的,是配送费会不会超出人们的期望值。
这的确也让我们思考,今后的公共服务,大概率也得朝着互联、快速流动的方向发展,才不至于被闲置浪费。就像当图书馆的网借服务范围从城市扩展到城市圈,就意味着即使是在图书资源不够丰富的小城市,也可以指尖操作获取必要的书籍,辅助自己学习参考,那么一家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就大大扩大了。
要理解到,“酒香也怕巷子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特点,今后“知识外卖”“文化外卖”可能真的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时时刻刻注重“效率”的今天,公共服务要转“被动”为“主动”,未来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去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