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起来要命的「痛风」,为什么总在晚上发作?

疼起来要命的「痛风」,为什么总在晚上发作?

00:00
05:34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急性发作是不少患者的痛苦经历,尤其是在夜间。

美国曾有研究表明,痛风在夜间、清晨急性发作的风险约为白天的3倍;我国一项对100名男性痛风患者的调查也发现,夜间发生痛风的几率是白天的2.5倍。

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痛风为何总在晚上发作,教你科学稳住尿酸。

为什么痛风总在夜间作乱?

在一定条件下,血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析出尿酸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滑膜部位。这种结晶是酸性物质,会引发化学性炎症,诱发痛风,导致疼痛。

天津市胸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文凌表示,夜间,往往是满足痛风各类发作条件的“完美时段”。

!

血里缺水

白天人们会时不时补充水分,保证了血液的稀释和良好流动性,但夜间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便不再有水分补充,血液便会“浓缩”,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析出结晶,导致痛风发作。

!

体温、气温都低

到了夜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体温降低,且外界环境的温度也在降低,血尿酸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减低,更易形成尿酸盐结晶,诱发痛风。

!

深夜激素分泌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尿酸盐结晶引发的炎症反应,从而避免痛风的急性发作,但机体对这种激素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在深夜0点时水平最低,直到凌晨4点才开始逐渐升高。

因此,炎症便有了诱发痛风的可乘之机。

!

打鼾导致缺氧

有研究表明,半数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患有高尿酸血症。

因为缺氧会影响肾脏功能,减少尿酸的排泄,造成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增加了痛风发作风险;缺氧还会抑制机体的抗炎作用,加重炎症反应。

而且,痛风和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常合并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等代谢异常,这些也可诱发痛风。

尿酸高,带来一串病

高尿酸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约1/3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作风险之间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当达到一定浓度,尿酸盐结晶就可能沉积于关节,引起炎症。

有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体检时发现尿酸高,觉得不痛不痒,于是置之不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肖湘成表示,其实,高尿酸血症与很多慢病密切相关。

伤及心血管

发表在《柳叶刀·风湿病学》上一项涉及86万人的最新研究显示:

相比普通人,痛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升高58%,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12种不同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风险升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第一大共患病是高血压,数据表明,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受试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尔/升,高血压发病率就会增加13%。

引起肾脏病变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有关。

当过多的尿酸盐沉积于肾脏,会引起肾结石、间质性肾炎和急慢性肾衰竭等。此外,尿酸盐若沉积在软组织,还可能引起皮肤病变等。

科学稳住尿酸,做好6件事

好的生活习惯有助降低血尿酸,也能减少其他因素诱发的尿酸盐晶体沉积的几率,进而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晚饭“挑”着吃

为防止夜间痛风发作,患者要尽量在不影响起夜次数的前提下,晚饭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啤酒、肉汤等,饭后适量饮用白开水,有助稀释血中尿酸的浓度。

夜间注意保暖

睡前可以喝一杯水,痛风患者夜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

及时控制体重

患者应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尤其是超重的痛风患者要科学减重,改善代谢紊乱和缺氧情况,减少夜间痛风发作。

多做伸展运动

推荐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还可以多做些伸展运动,例如经常活动手指、脚趾、肘部、膝部等。

不过,处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应卧床休息,可抬高患肢,待疼痛缓解后72小时方可逐渐恢复活动。

别擅自停药

监测发现,70%的痛风患者在用药1年内有停药行为,其中近一半患者在停药8个月内重新开始降尿酸治疗。

一部分人是因为用药管理不到位,比如认为不疼就可以停药,还有一部分是出于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心与焦虑。

尿酸高主要是代谢出了问题,没症状不代表代谢能力恢复,若没调好代谢就停药,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一停药就反弹。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尿酸水平和肝肾功能,方便医生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肝肾功能是否损伤,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