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旅客获救背后 一场充满巧合的生命接力|看见正能量

心脏骤停旅客获救背后 一场充满巧合的生命接力|看见正能量

00:00
06:21

4月12日下午1点57分,一名旅客心脏骤停,晕倒在成都东站站台上。但是,她也是一个不幸中的幸运乘客。

当天下午2点07分,四川友谊医院急诊科医师周加彬、护士杨潞在成都东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准备去救治一名痛经的旅客。

“站台上有人晕倒,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车站工作人员的对讲机传来同事急促的声音。

“马上打120来接痛经患者,我们还是先抢救危重病人。”不到一分钟,周加彬和杨潞作出决定——安顿好原本需要救治的病患,奔赴站台进行另一场更需要他们的抢救。

四川友谊医院急诊科医师周加彬、护士杨潞。 曹菲 摄

新手救护员的急救首秀

12日下午,最先对站台上晕倒的旅客实施急救的,是成都车站的客运值班员杨帆。

巧合的是,4月10号,也就是事发两天前,他刚刚通过了医院的急救培训,拿到了国际救护员证。在培训中他学会使用“AED”,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

当天下午1点57分,听到对讲机中的呼救之后,杨帆迅速奔向A14/15站台,马上检查旅客状况。“眼神涣散,胸口没有起伏,伴随着濒死状的呼吸。”这与他培训时学到的心脏骤停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有了初步判断,急救措施也就变得明确——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上AED。此时,客运值班主任刘峰已经通知同事带着AED赶往站台,并拨打了120,随后开始广播寻医。

成都车站客运值班主任刘峰和客运值班员杨帆。 曹菲 摄

“我是医生,你们是否需要帮助?”一位手拿翻译器的外籍旅客的出现,给杨帆打了一剂“强心针”,经他判断,病患确实是心脏骤停。

之后,杨帆与其他几位有医务工作经验的旅客轮流对病患进行心肺复苏。

“AED来了!”同事安宇宵冲向站台。紧接着,两人将AED戴在病患身上,通电、抬手,在强大电流的刺激下,病患身体有了剧烈的起伏。“真的和电影里一模一样,我的心情也特别紧张。”杨帆说。

1点57分旅客倒地,一分钟后杨帆赶到现场,初步检查判断后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后“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内,这名旅客得到了有效急救,也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先救谁?急救医生分秒间作出选择

当天下午2点07分,周加彬和杨潞到达了成都东站南进站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候车大厅。他们要救治的是一名痛经旅客。

移动过程中,两人听到车站工作人员对讲机里传出的声音,得知站台上有一名旅客晕倒了,正在进行心肺复苏。

先救谁?周加彬短暂犹豫了一下,又很快作出选择:根据分级抢救原则,两人决定先到站台抢救晕倒的旅客。

“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特殊处理,让危重病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这是我们作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职责。”杨潞说。

2点12分,他们到达站台,此时患者还未恢复自主呼吸,周加彬立刻接手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杨潞则为病患推了一支肾上腺素。因为原本救治的病患并非心脏骤停,他们没有带相关仪器。

幸运的是,几分钟后仪器就到了。接到120急救指令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带着“LUCAS”赶到了站台。

“机器工作了大概一两分钟,就监测到患者有了自主呼吸和脉搏。根据首诊责任制度,我们接收了这名患者,将她转移到医院的急诊室。”周加彬说。

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再次发生心脏骤停,成都六院医护人员带来的心肺复苏机派上了大用场。“长时间的人工心肺按压的力度和精准程度肯定是不能跟机器比的。”杨潞补充,“从见到患者到抵达医院之前,我推了10支肾上腺素。”

这名晕倒在站台的旅客无疑是幸运的。

周加彬告诉记者,他在患者的脑部CT中没有发现明显水肿,也就是说,在她心脏骤停这段时间内,由于得到了及时救治,大脑并没有出现长时间的供氧和供血不足的情况,也就没有明显的脑损伤。

“整个院前急救过程都是环环相扣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杨潞说,“特别是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内,车站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是非常重要的。”

4月16日,医院ICU评估后,将这名患者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目前,她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已经平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