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 | 槐树口村记

正观漫读 | 槐树口村记

00:00
06:58

槐树口,为郑州荥阳崔庙镇丁沟村西北方向的一个自然村落,自成村民组。北距杨南村不足一公里,西南与七村河村隔土岭约二公里,东望贾峪岵山,西临丁店库区远眺万山。槐树口村始建于1962年,由丁店库区西侧的胡寨村胡底生产队部分群众搬迁至此繁衍生息而来。

成村之始,丁店水库尚未完全截流,密县、鲁山、汝州、登封、禹州南来荥阳县城的官道,就在村口经过。当时,现在坡上大路位置还是灌溉水渠,旁边的坡下土沟中小路仅作为向南辘辘坡方向交通,与官道在村口会合后蜿蜒经杨河村到达渡口,经木船摇橹拉索可至对岸,再往荥阳城关。彼时,村口有两棵直径一米多的大槐树和四家可食宿的饭铺,在水井旁边位置,后胡同林曾建土草房一间做代销点;道路旁有砖砌厕所、临时歇脚的大石墩,在胡冠军、胡建平、胡万顺拆迁前的宅院大门外。

槐树口成村时,仅有胡姓12户,李姓3户和王姓1户,先在槐树岗东西两道土崖下南北排开打土窑洞居住,后在官道旁修建各式草、瓦、平、楼房居住,到1964年春人口达到16户67口人,到2022年末含常年居住、外出工作仍保留祖屋的家庭达到200余人。

槐树口建村与丁店水库蓄水投用直接相关。1958年,丁店水库建成开始蓄水,原胡寨村胡底生产队的土地被分隔两岸,群众聚居在水库西侧村中,需要往来隔河耕种、运输种子农具、储存粮食,耗时费力。经村民提议、生产大队同意,第一批群众过河搬迁到水库东岸,开始生产、居住。1965年春,胡底生产队正式分为胡西、槐树口两个生产队,槐树口生产队划归丁沟大队管理,后大队改村委、生产队改为村民组。根据渊源取长、人口取多的原则,胡西、槐树口两个村实为亲兄弟分家另住关系。

槐树口成村之初,恰逢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沟北村至树叶吃光、树皮剥净的地步,沟西专门腾出筒子房停放饿殍,七村河有人以观音土为食腹胀而死。人间惨剧中,胡寨村将水库东侧的土地绝大多数分给槐树口村,加上因为临近库区、枯水期露出的土地也能种植粮食作物,人均实际土地较多,所受饥馁较其他村为少。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槐树口村无偿将村口两侧土地交付杨南、沟西两村,至今已少有人知,实是延续了兄弟村庄厚待彼此的传统。

在这种淳朴民风的氛围里,不足百人的小村庄很少有吵嘴骂街,绝无打架斗殴,尤其是村南村北的胡建功、胡爱春两人结婚成家,至今相敬如宾,传为美谈。村中胡长幸、胡富强兄弟考学分配,分别到北京军区联勤部、河南教育出版社任职,开创了读书闯世界的出路,为村里后生树立了努力学习的榜样。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潮流里,辛勤奋斗也有了改善家庭生活的机会。胡建勋当起了农村电影放映员,胡万幸用电动工具升级了传统木匠,胡宏伟会开小四轮拖拉机,胡冠华带着兄弟们学会了修理销售潜水泵、生意做到了外地市,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胡万顺、胡海军、胡建平、胡建功分别到地方煤矿、供销社、机械厂做了工人。80年代是村子里人丁兴旺的年代,胡同林在村口的代销点除了服务新修的大路上来往的人群,也是村里的宣传栏、消息站和议事厅。

囿于文化的贫乏和交通的隔绝,槐树口村始终还是一个耕地种田卖公粮交提留、养鸡喂猪贴补家用的传统农村,村民和孩子们循规蹈矩、俯首帖耳,一幅乡村的恬淡场景,始终没有出现村办企业、务工队伍、商业合作的苗头。偶尔尝试在农田里种植西瓜、中草药,挖一方塘养些鱼、围半亩地养些鸡鸭,已经能算是村里的经济。虽然村人有努力在县城、镇区安家落户的,也没有对老家祖屋产生什么改变,甚至水边的各家各户的菜园子还贴补着城里的餐桌。

宁静的日复一日里,外界的一个规划却打破了乡村的平静。省里的郑洛高速线路选择槐树口村附近作为服务区,还特意开辟了上下站口,未来这里必然将被喧嚣的车流占领。从消息传来到落地,村民也被拆迁暴富的流言兴奋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被补偿安置在南侧一公里的新村小区了。唯一值得慰藉的是,村里的土地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占用征迁,关于已到账占地拆迁款和剩余土地使用权益的讨论,成为分散居住的村民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纽带。

2024年春节,槐树口村原址已经被清表结束,根据工程规划或推平或修坡,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模样,只能凭回忆想象出原来的院落和物件陈列。

六十二年,是槐树口村的历史。短,在于还没有经历一个人从出生到故去;长,在于足以让在此居住过的人铭记一生。就像浩若繁星的普通村庄,与他人无关,却承载了深深的记忆。

槐树口村,已成过去,未来正在悄然接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