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众人提倡文字横向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建国后,众人提倡文字横向排版,大师陈寅恪一气之下立下一条遗嘱

00:00
05:4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下,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字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由纵向排列变为横向排列,这无疑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然而,国学大师陈寅恪却对此坚决反对,甚至还立下一条遗嘱。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文字的排列方式均为纵向排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纸张出现之前,竹简是文字最主要的载体,受条件限制,文字只能采取纵向排列方式。后来随着纸张的普及,竹简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人们早已习惯了文字纵向排列,这种书写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二十世纪初,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出版物开始使用横向排列方式印刷文字,在专家学者当中,也出现了支持横向排列的声音,但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并没有大规模施行。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些封建糟粕被摒弃。在1950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陈嘉庚先生首次提出,希望能改变文字排列的方式,由纵向排列改为横向排列。但由于当时百废待兴,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一建议并未引起重视。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文字排列方式的问题也再度提上日程。1955年,《光明日报》发布了一篇使用横向排版的报道,并在报道中详细阐述了横向排版的好处和意义,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郭沫若对《光明日报》的做法颇感兴趣,他还专门进行了实验比较,发现横向排列相比较竖向排列而言,无论是书写速度还是阅读速度,都更为流畅。因此,郭沫若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将文字横向排列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郭沫若认为,人的两只眼睛是横向分布的,因此更适应文字的横向排列方式,采取横向排列方式,能够有效的减轻人的视觉压力。人民政府对郭沫若的建议相当重视,为此还专门在学校中做过试验,结果显示横向文字的阅读速度要比阅读纵向文字的速度快0.3倍。这一试验结果引起了整个文化界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支持郭沫若的建议,这样一来,改变文字排列方式的时机变的成熟起来。然而,著名语言学家陈寅恪却提出了反对意见。陈寅恪在古典文学和语言学等领域颇有建树,他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身上除了极高的文化造诣外,还有着传统文人的固执与刻板。虽然这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人的气节与风骨,但也会成为新事物的发展障碍。陈寅恪认为,文字横向排列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文字竖向排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如果要改变这种方式,势必会引起汉字的衰落,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当不利。此外,陈寅恪还对汉字的简化表示强烈不满。陈寅恪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在此之前,便有很多人提出要取消汉字,以字母代替,这种想法颇为大胆,一旦实行便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彻底消亡。所以,陈寅恪对于改变传统文化的做法深恶痛绝。陈寅恪的反对并未起到任何作用,1956年,《人民日报》新年第一版全部使用了文字横向排版,这标志着传统文字排版方式在我国的正式实行。自此之后,国内出版的书籍报刊纷纷采用横向排版,实行了几千年之久的纵向排版在中国彻底终结。这样的结果显然是陈寅恪不愿意看到的,他再三发表声明,对横向排版进行否定。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文字排版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任何人都难以改变。陈寅恪见否定无果,一气之下竟然立下了遗嘱,自己的作品以后出版,必须是纵向排版,并且还特别强调,要求自己的作品出版时必须使用繁体字,否则不允许出版。事实证明,陈寅恪的担心是多余的,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并未彻底消亡,而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