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治要40-4-7

论语治要40-4-7

00:00
03:47
40-4-7

另外我们著书立说,写了很多的东西,但是不是自己的心得报告,也就说自己并没有证到那个境界,那很可能都是道听途说,那么这样的人也是属于巧言令色之人。如果我们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学君子、学圣贤之道并不是拿着这一个尺子,去衡量别人,说“某人是巧言令色”“某人是小人”。那么我们这样学,这个孔老夫子也会掉眼泪了。

那么“鲜矣仁”,这一个“仁”,我们上次已经学过了,说它从人从二,那么看到这个字,就联想到儒家讲的“三达德”,也就是“智、仁、勇”。也就说圣贤人教我们修学的纲领都非常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所以你抓住这个纲领,就很容易能够契入。这个就是告诉我们,要想获得三达德,有“智、仁、勇”的品质,要从心地上来下功夫。

在下面有几条小注,上面说朱子曰:“圣学不外求仁。”圣学就是指儒家的教学,儒家的教育宗旨在哪里呢?宗旨就是在求仁,当然这个仁,从人从二。说是两个人相处之道,要推己及人,实际上这个离仁已经差了一层。那么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是视人如己。这两个人是一个人,就把别人视作和我是一体的,这才叫“一体之仁”。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把别人和自己视为是一体的呢?那就是要从孝悌来做起。所以圣贤之教,宗旨是求仁,行先孝悌。也就是在实行上要以孝悌为基础,所以圣贤求仁从哪里学起呢?就是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来学起。

“其贼之者,以巧言令色为甚。”“贼”就是贼害的意思。那么破坏这个仁道,破坏孝悌的,障碍了我们求仁这个学问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巧言令色。所以一个人不诚实,处处想欺骗别人,在做学问上就很难前进。这个就是讲巧言令色和求仁是很远的,相差甚远,而且是贼害求仁道的。

后面还说:“但务巧令以媚人者,必非诚实之士。”这个不仁之人心术不正,这个人他专门在巧言令色上来谄媚巴结人、讨人喜欢,这样的人是假仁假义,不是真正的仁,所以一定不是诚实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