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大衣风靡海外,穿后不想脱,老外:“东方的时尚战袍”

中国的军大衣风靡海外,穿后不想脱,老外:“东方的时尚战袍”

00:00
07:11

前言:

早在七八十年代,曾经红极一时的土气绿色大棉衣,成为我国人民的“国民服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退出大众视野,被新兴的羽绒服取代。

谁能想到,这个在国内已经过时的“战袍”,如今却成了当下外国人追捧的“潮流神器”。

这件军绿色的大衣,究竟在国外风靡到什么程度呢?

军大衣:从中国工地走向国际时尚

军大衣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服装,它普遍存在于建筑工地和农村地区。

但是,这种平民化的服装最近却在国外掀起了一股“军大衣热”。

“穿上它,就像被一床厚实的毛毯紧紧裹住,太暖和了!”

老外的口中对军大衣评价极高,保暖与实用性兼具,在寒冷的冬天,一群穿着军绿色的大衣的老外出现在街头,在国外掀起一股追捧“时尚战袍”的风潮。

原本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的军大衣,在国外的价格被炒到了上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富豪们为了获取这种来自东方的奢侈品,也不惜高价进行代购。一时间,中国厂商的军大衣库存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除此之外,令那些为军大衣痴迷的老外难以想象的是,在中国,这种他们视为“梦中情衣”的军大衣,其实早已逐渐退出普通人的视野,被认为过时不流行了。

有些到中国旅游的老外,身着军大衣四处寻找同类“藏品”,殊不知这在当地人眼里已是过时之物。

军大衣现在在国人的眼中不常见,可以说现在00后的小孩子都不知道军大衣是什么服装,但是军大衣在中国某些特定场合还是很流行的。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电影拍摄片场,它仍是演员的最佳出镜服装之一,曾经刘德华在参加一项活动的同时,直接就是穿着一身军大衣,镜头中的他帅气出场,更是将军大衣带火了一阵。

再比如在冬天户外录制的综艺节目中,嘉宾基本上也都是军大衣打扮,既避免了品牌广告的嫌疑,又很合适当做国民代表服装。它与羽绒服一样保暖,且更加耐磨不易损坏。

还有时尚设计师也把军大衣搬上T台改良设计,让国人惊叹原来自己的传统衣着可以那么时尚,在一些游乐场的冰雪世界也会在入口提供军大衣租借,连小朋友尺寸都有,特别可爱。

登山爱好者更是将其视为必备装备,因为山间昼夜温差大,它既可以当大衣又可以当被子。即使临时起意登山的游客,也可以在山上租借到军大衣,这充分说明了它的保暖功能非常出色。

不仅人类喜爱军大衣,就连动物们也受益于它。有个俄罗斯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为热带出身的黑猩猩们穿上了军大衣,帮助它们安然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可见这种原本在中国很普通的服装,经过文化传播和风尚转换,已经成为另一种文化中的热门时尚单品,甚至受到人畜共赏。

现如今,各类轻型羽绒服代替了军大衣,在少数农村地区,如果出远门或者下地干活的人们还是会选择穿着军大衣,因为它实用、保暖的特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而军大衣在国内的消失,与在国外的红火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种平凡的服装因文化差异而扭转了局面,成为另一种文化里的热门潮流,这种反差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风尚的导向标往往就是如此奇妙。或许,我们还会在某个角落里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潮流转移”现象。

那么,如此潮流的军大衣究竟从何而来呢?

国潮复兴,军大衣再成时尚

军大衣,最初是英国设计,为解决士兵在严寒地区作战的需要而制作。

其特点是腰部以上双排扣,背部加厚,长度及膝,既可以抵御寒风,又不影响行动。这种设计思想极大考虑了军人的实战需要,保证了军队战斗力。

军大衣早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初期只有军官和贵族才可穿着,一直到了二战时期,苏联红军大规模装备,军大衣才开始走进普通人的视野。

到了改革开放后,由于“知青下乡”运动的影响,军大衣从农村传播开来,当时的知青把这些衣服带回了家乡。

一时间大街小巷几乎人人穿着军大衣,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服饰。

白天出门,晚上盖被,冬天御寒,军大衣的多功能性深受欢迎,不仅如此,与之配套的还有解放鞋和军挎包,组成了当时最“靓”的着装,穿着这一套,仿佛自己也成了军人,倍感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军大衣逐渐被世人遗忘。皮夹克、羽绒服等时尚单品进入人们视野,军大衣只留在工地和边疆地区,就这样军大衣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

直到最近,随着国潮的兴起,年轻一代重新发掘军大衣的独特魅力。它结实耐磨的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复古与户外着装,时尚博主们以军大衣为素材,设计了各种新颖穿搭。

一时间,军大衣再次成为流行元素,这是青年人主动寻找民族自信、文化认同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可以说,军大衣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服饰身份,承载着一代人的文化认同与精神追求。

其实在国外流行的不仅仅是军大衣,还有我们东北的大花棉袄。

东北大花袄:从中国农村标志到全球时尚风潮

东北大花袄,这是一种起源于中国东北农村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艺术刺绣和鲜艳的色彩,从一个地区特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时尚新宠。

20世纪70年代,大花袄几乎是每一个东北农村孩子的必备服装,它们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图案多为显眼的大花样,能够在远处一眼辨识。

随着时代发展,大花袄逐渐在东北农村消失,却在国外掀起了一股热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东北旅游,一睹大花袄的风采。他们不仅被大花袄的美感所吸引,也对其保暖功能赞不绝口。

于是,许多外国人决定将件宝藏单品带回家乡,北欧寒冷的气候让大花袄尤其受到欢迎,它被视为一种来自东方的特色服装,与当地的羽绒服相比更实惠又同样保暖,一时间,各种大花袄在欧美一线城市掀起抢购热潮,成为街头时尚经典。

东北大花袄的流行也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讨论,有专家分析,大花袄之所以在国外大受欢迎,一方面源于它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强烈的震撼感,另一方面也来自人们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和崇拜。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越来越频繁地碰撞、交流,大花袄似乎成为一种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让彼此的文化魅力得以彰显。

与大花袄齐名的还有中国古典旗袍,这两种传统服饰都通过改良创新,焕发出时尚动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使者。

也有中国服装设计师表示,中国元素将是未来国际时尚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设计师应该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单品。

如今,大花袄已经超越了地域限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号。它以视觉冲击力唤醒世人对非西方文化的兴趣,传承了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软实力的魅力。

它也预示着中国元素将在未来继续影响并丰富全球时尚趋势,我们应该以开放和自信的心态,继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互鉴、互学、互进,共同缔造一个多彩的世界文明版图。

结语:

中国的军大衣在海外爆火,反映出中国文化产品的世界影响力日益提升,我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担负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精神。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