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仁是人人皆可追求和抵达的方向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100. 仁是人人皆可追求和抵达的方向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0:00
08:51

选篇1:里仁·06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选篇2:述而·30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温哥华泛熊

    非常精彩解说!期待杨教授同步音频书早日出版!杨教授以前版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都是高价书

  • 一个国学的小学生

    孔子把人应该具有的种种美德都归到了仁里。所以仁是孔子倡导、追求的最高伦理道德准则,也是孔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我们还可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至真至善至高的精神境界。 《论语.颜渊篇》,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做到仁是自己的事情,不能靠别人。 那么怎么做到仁呢?《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诉我们:“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从身边切近的事情做起,就是做到仁的方法。孝和悌就是身边最切近的事情。 所以孔子坚信,虽然仁的要求很高,但我们通过努力,从身边最切近的孝悌做起,就人人都能做到仁。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能达到。

  • 命运三重奏

    ❤宝宝最新思考: ✌仁,是内动力的机油,用来维持内动力的运转。 ✌因为无仁,缺仁,就会容易让自己颓废,易怒,和别人摩擦,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 ❤谢谢老师

  • 温哥华泛熊

    这是孔夫子旧书网上真实不虚

  • 命运三重奏

    ❤老师,宝宝是这样分析的: 🐌如果把"仁"当一种单纯思维来分析,那在刚毅木讷的外壳的包围下,"仁"的思维不一定能转换成为行动;  i.e. 我想要仁,但不一定能做到仁。宝宝持怀疑态度。 🐌如果"仁"当做一种行为来分析,那它需要配套的思维来给动力: 可能一: 如果"仁"的动力是"欲",而欲是与利相关的内动力,是有私心的,那"仁"就不是无私的,而是一种私欲的表象。有利才有仁,宝宝否定这种可能。 可能二: 如果"仁"是无私的,无欲的,那宝宝认为"仁"的动力是外动力,是来自大环境的peer pressure(社会压力)。 ❤所以宝宝认为,"仁"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整个社会一起努力的方向。🌹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