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邻里噪音中的人:这是一场长期对抗,承担不起成本的往往先认输

困在邻里噪音中的人:这是一场长期对抗,承担不起成本的往往先认输

00:00
09:39

坐在客厅,楼上噼里啪啦或撞击地板的声音清晰入耳;入睡时,隔壁邻居打鼾的声音持续传来;工作时,又听到放动画片的声音……

被邻里噪音包围,常常影响着刘佳的心情。她独居,有一只猫,但早已习惯在家中戴耳塞,当耳朵不舒服时,就换成降噪耳机。

自2003年起,每年的4月16日被定为“世界噪音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从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来看,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生态环境污染举报的59.9%,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1位。

“安静之家”发布的《2023年中国邻里噪音调查报告》显示,楼上噪音占所有邻里噪音超七成。

“如果你长期生活在噪音很多的环境中,你又比较内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空间的话,噪音真的会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刘佳说。

【1】挥之不去的噪音

刘佳称自己是一个对声音比较敏感的人。

四年前,她在家中备战考研,住宅在七楼,靠近马路边,汽车的声音不断从耳边擦过,她的心神被噪音牵动,甚至会不由自主数汽车经过的次数。“精神压力非常大,我就睡不着,那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神经衰弱,因为无法忽视那个声音,戴耳塞都无法忽视那个声音。”

家中装修时,她曾向父母提议装隔音涂层,但最后不了了之。一方面是全屋装修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作为装修设计的一部分,隔音涂层需要一开始就纳入规划,很多人并不会注意到隔音这个问题。

刘佳戴耳机的习惯持续至今。她告诉九派新闻,目前自己租住的房子隔音效果也很差,左右邻居、楼上楼下的各种杂音都能听见。在不工作或心情好的时候,她也会忽略噪音的存在,但需要工作或某段时间睡眠质量差时,“一点点噪音都会非常崩溃”。

戴耳机的人。图/视觉中国

跟独居的刘佳一样,合租的陈怡也被噪音困扰。她和室友的上班时间不一样,早上七点多钟,陈怡睡得正好时,隔壁室友开始洗漱,拖鞋摩擦地板声、开关门的声音,在安静的清晨格外刺耳。“她如果在家,我可能七点钟就要醒一次,这样也好,避免我睡过头。”

陈怡也曾有过关于噪音“交涉”的经历。那是在大学时,规定的午休时间内,对面的宿舍大吵大闹。她和室友把纸条贴在对方门上,委婉提醒对方。没想到,对方回了一个纸条,称陈怡她们在十二点到一点之间的声音也很吵。“很无语。最后是辅导员介入,说要按照学校规定的午休时间来。”

刘佳表示,城市人口本来就相对密集,要是自己当下的心情没有太多焦虑和负面时,噪音对她来说尚且可以忍受。“比如说邻居打鼾,我觉得都还好,可以理解,他们也不是故意制造的。”

【2】独居,不敢先挑起冲突

尽管试着去换位思考,但在被楼上噪音折磨太久后,刘佳也考虑去提醒。不过,这个念头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我听到过楼上打架的声音,在我看来楼上的邻居性格可能不是很友好,我又是独居的状态,就不想暴露自己家的位置。”她选择购买隔音棉和性能更好的降噪耳机来摆脱噪音困扰。

2021年在北京租房时,她曾因噪音报过一次警。当时,她处于居家办公的状态,住在低楼层,每天早上九点多,楼下商户装修的声音总会按时响起来,到了晚上、双休日也不停。

她坐在三楼自己的房间里用手机测分贝,发现就已经超过了限定数值,她拨打市民热线并报警反映这个问题。

刘佳很快收到了回复,警察去跟商户进行协商沟通。“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工作日的休息时间以及双休日的时候,是听不到那个声音的,对我来说就好多了。”

谈及这两次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她表示报警那一次自己这边是占理的,也有相应的规定。通过警方或政府部门去出面跟商户沟通这个事情也是合理的。而邻里噪音则相对说不清楚、更难搞。

噪音影响邻里。图/视觉中国

在王程看来,邻里噪音难解决的地方在于它的长期对抗性,“大家都要生活,承担不起长期对抗成本的人往往先认输。”而他,就是先认输的人。

他长期居家办公,楼上邻居铺的是木地板,孩子跑跳、扔东西,分贝总在45-65之间,从上午九点到晚上十点间断性发生。“我听了三个月,最终无力对抗而搬到了安静的环境。”

目前在新环境已经住了两个月,王程每晚依然要戴隔音耳塞睡觉,楼道传来稍微大一点的声音,他都会感到心惊焦虑,需要找中医进行辅助调理。

【3】博弈困局

“安静之家”发布的《2023年中国邻里噪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邻里噪音在空间上分类,主要分为:楼上噪音、楼下噪音、隔壁噪音、隔层噪音、低频噪音。

报告提到了通用的邻里噪音问题处理流程,该流程由五大主体组成:发现噪音→沟通→投诉→报警→司法程序。

这也和刘佳的主观感受比较符合。她所在的楼栋群里,常因噪音问题发生争执。有人在凌晨录下自己听到的噪音,声音特别大,直接发在群里。质问楼上为何制造噪音。楼上的住户否认,同样录一段声音发群里,称自己也受到了干扰,认为是楼下的声音。

“20多层有两个楼上楼下的住户,有段时间,每天都录对方的声音,比如一个小孩半夜哭、有一个人天天穿高跟鞋走路,大家也会相互报复故意制造一些噪音。”

刘佳称自己看了群消息都觉得尴尬,但物业也没办法插手。

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20年统计数据,邻里噪音投诉量正在逐年上升,占业主投诉比例超过40%,其中来自楼上的噪音占比最高,占噪音投诉量的80%以上。

耳机被放在房屋模型上。图/视觉中国

在深受噪音困扰时,王程不断浏览网上的帖子,“大部分人都支持受噪音伤害的人采取一些措施对抗。在一些贴吧,还会教你手段,有些可能是违法的,比如用震楼器。”

“这是一个博弈困局,噪音纠纷双方的立场,跟道德感和价值观有一定关系,但也可以说无关。”他说。

他有个朋友,夫妻双方和三个孩子,再加一个保姆,家里住了六口人,常年被邻居投诉孩子吵闹。在他看来,这位朋友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怎么看都是一位有涵养、有学识、富有同理心的人。“但当他跟我讲他和邻居的对抗时,我很震惊。他确实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他能配合邻居做的,都做了,但孩子就是不可能完全管住,楼房质量也就这样,他毫无办法。”

刘佳称,自己目前仍是租房的状态,实在忍受不了可以搬走,但如果未来买房的话,一定会考虑隔音条件。“噪音的问题虽然很难解决,但还是希望大家将心比心,不想别人带来这种噪音困扰的话,你就自己少发出一些声音。”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