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过剩下的破局寻路:降价反向带动企业创新 差异化或成新机遇

储能过剩下的破局寻路:降价反向带动企业创新 差异化或成新机遇

00:00
06:32

新型储能即将迎来历史性时刻。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超过抽水蓄能。

行业蓬勃发展的A面下,储能企业面临着“痛并快乐着”的B面。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储能行业展会——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多家企业均向贝壳财经记者传递了要努力活下去的信息。

“我认为‘卷’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甜蜜的烦恼’。”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卷”恰恰说明行业具有活力,且降价反向带动了企业创新。

鹏辉能源研究院助理院长王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储能市场足够大,增长足够快,意味着依然存在许多机会,随着工商业储能发展等涌现出的差异化需求,将决定下一个快速增长期哪些企业往上,哪些企业往下。

“包括储能,新能源依然是未来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参展企业在现场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新型储能迎历史性机遇,过剩周期企业喜忧参半

新型储能正在迎来最好的时刻。CNESA最新预计提出,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超过抽水蓄能,迎来历史性时刻。

而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另一面,身处其中的企业早已告别“躺赢”时代。在ESIE现场,多家参展企业均向贝壳财经记者提及了产能过剩的行业大背景。

“中国目前有上万家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缺乏后续资源与经费继续投入研发。”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ESIE 2024的开幕致辞上表示。

蜂巢能源储能销售中心总经理高春鹏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统计中国储能企业有17.8万家,入局储能3年以内的公司倒闭率5%,5-10年的公司倒闭率16%,有1.28万家企业在行业中仅坚持了5-10年。

一家系统集成商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市场储能几大应用场景中,工商业储能项目尚具备一定经济性,但大储电站尤其是源侧目前还较难实现盈利,项目方自然追求更低的建设成本,因而不断挤压设备厂商利润空间。但行业的快速增长依然吸引着广大玩家涌入,低价竞争的行为难以避免。

“就国内市场而言,扩产真的不是瓶颈。”奇点能源产品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张翼接受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现阶段电芯环节投资门槛已经较高了。虽然新进入者短时间内可以组建团队,投建产线并生产出产品,但一旦未能跟上电芯迭代的下一个技术方向,新投资的产能立刻就会成为落后产能。

要努力活下去——多家参展企业均向贝壳财经记者传递了同样的信息。

在业界陷入看似没有终点的竞争同时,也不乏声音认为,应从更长的周期看待当下的储能行业发展。

“我认为‘卷’应该是我们这个行业‘甜蜜的烦恼’。‘卷’恰恰说明这个行业具有活力,说明大家都在关注,有更多的资本与人才涌入,市场空间也非常大,这些都是利好。”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接受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应该将储能价格下降单纯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应该看到背后整个行业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且价格下降反向带动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创新进行降本,为行业繁荣与技术进步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创造。

差异化竞争或成破局利器

“包括储能在内,新能源依然是未来确定性最强的赛道。”有企业在现场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鹏辉能源研究院助理院长王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制造业领域,技术非常重要,而与技术同等重要的还有规模,电池制造同样如此。但因这个市场足够大,增长足够快,意味着依然存在许多机会,随着工商业储能发展等涌现出的差异化需求,将决定下一个快速增长期哪些企业往上,哪些企业往下。

多位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强调了新型储能在电网稳定性调节方面无可替代的作用。张翼表示,风光装机量持续提升下,电网对调节性资源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而目前最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电化学储能。不同于抽水蓄能受制于地理因素,以及飞轮、压缩空气等储能形式周期较长,电化学储能电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例如大储电站在各项手续齐备的前提下约两个月即能完成建设,工业园区配置的工商业储能项目仅需两至三周时间,这样的便捷程度目前是具备绝对优势的。

贝壳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储能行业依然不乏来自其他领域的新面孔。作为自光伏跨界的储能新秀,晶科能源在展会期间向贝壳财经等媒体公布了储能业务的目标: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排进行业前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