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第三品第一讲解读】疑问品第三: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实无功德”?

【坛经 第三品第一讲解读】疑问品第三: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实无功德”?

00:00
05:04

《疑问品第三》这一品,主要是韦刺史与惠能大师的问答。那么在第一篇,韦刺史问惠能大师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布施行善,实在算不上功德?”


其实听到这个问题,我们也会疑惑,因为佛教的修行中,有布施这一项,这也是我们日常中常做的修行。既然这是佛教的修行,为什么惠能大师说这个不算福报功德呢?


其实这里的“功德”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福报功德,有不一样的含义。


我们平常所说的福报功德,是一种善因回报的善果。我们在之前的解读中说过,佛教讲究因果轮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要得到善果,自然需要我们种下善因。比如布施非常多的金银,会有很多福报功德,福报功德积累了就会得相应的善果。但这种福报功德被称为“有为功德”,因为是我们的修行是财布施,布施的是实质的金银财物,所以得到的福报功德也是因布施钱财多少而有限度的,实打实的。


那没钱布施的人怎么修行呢?怎么积累福报功德呢?可以进行法布施,就是给他人讲说佛法,让他人弃恶从善,这种布施得到的福报功德叫“无为功德”。因为布施的是佛法,能让他人弃恶从善,带给他人好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法用实际的数额来计算的,而且这种益处甚至能伴随人的一生,再影响其他人,所以这种布施所得的功德就比财布施要多得多。


这么看,无论是“有为功德”还是“无为功德”,只要布施行善,都是有福报功德的呀?但惠能大师这里说的“功德”其实是指“功德性”。“功德性”并不是我们播种的善因得的果,而是我们本性中就有的特质。


这种“功德性”与我们做不做好事没有关系,它就存在在我们的心中,等我们发掘。惠能大师所说的“功德性”具体是什么呢?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


上面这些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能够洞见完事万物的自性本空,一切显现都是幻相,不执著于任何布施等行为,三轮体空而行,能够见识自己的本心法性,平等看待、对待众生,内心谦卑,行为尊重合礼,时时念念不离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相所惑,不产生我执等等,总的来说,这些“功德性”可以说是我们的本心法性,是我们的每个人心中的佛性,也是我们通过修行对自身修养、觉悟不断精进的结果。所以惠能大师所说的“功德”,就是我们要修身养性,做到破除愚迷,明心见性,这些与做不做好事无关,因为它们就存在在我们的自身之中,只等我们顿悟发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