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真的有那么难?关于这一点,蒙古表示确实有点儿难于登天。
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近157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上,有着令其它国家垂涎三尺的资源,蒙古即便混吃等死也能潇洒几百年。再加上全国上下只有区区300多万的人口,所以理论上只要蒙古稍微争点儿气,不说称霸东亚,最起码也能富甲一方。
但今天的蒙古却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垃圾,原因无他,在高手如云的“东亚怪物房”蒙古实在是不值一提,毕竟在这片一亩三分地,即便是韩国也能排进世界前几。
所以,蒙古的目标,就是与世无争的“躺平”,简称“永久中立”。
自古以来,虽然世界文明只有数千年,但“弱肉强食”的传统却早已蔚然成风。因为世界不小,但欲望更大,所以竞争古而有之且无处不在,世界也时刻充满着“弱肉强食”的气息。
但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大小不一,强弱有别,小国弱国想要自由呼吸,必须深谙“墙头草随风倒”的生存法则,时刻唯大国的意志马首是瞻。
不过,不怕大国多强,就怕大国成双。小国不怕被大国压制,毕竟在生存问题面前,尊严啥的从来不值一提。但当两个大国同时起意,夹在中间的小国就只想当场去世,比如春秋时期夹在晋国和楚国两霸之间的郑国等小国,向南向北都会得罪另一边,不偏不倚却总被两边干,主动去世或许才是最大的主动权。
所以,小国和弱国的最大梦想,就是国际社会主持公道,给小国充分的尊重和呵护。当然,作为名副其实的小角色,小国也保证绝不惹是生非,坚决做国际社会的好公民,于是“永久中立”应运而生。
在今天23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社会,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7个,分别是:
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土库曼斯坦和哥斯达黎加。
根据“永久中立国”的定义,永久中立国根据条约或单方发表的宣言,在平时或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同时被国际条约或国际承认,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
因为永久中立国是具有特殊地位的主权国家,所以它们也是特殊的国际法主体。
也就是说,主权国家只要自愿承担永久中立义务,包括不对外发动战争、不缔结军事同盟条约且在战时保持中立,并被其他国家承认并保证该国的永久中立地位,就可以成为永久中立国。
而且因为只是在战争时受限制,其独立和主权地位不受影响,相当于有了防护罩,所以“永久中立”简直就是小国弱国的福音。
对此,蒙古趋之若鹜。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29日,时任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大上做激情演讲时,就曾高调宣布蒙古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认可和支持。
只不过6年时间过去,蒙古还是那个一塌糊涂的老样子,而所谓的“永久中立”也似乎遥遥无期。而之所以如此尴尬,根本原因在于永久中立的条件,蒙古一个也不具备。
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虽然蒙古邻国有且只有两个,气候环境更是相当恶劣,但蒙古的“区位优势”却相当出色。
由于中俄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所以围追堵截是美国的保留节目,时至今日亚欧大陆依旧处处保留着美国上蹿下跳的足迹。
但蒙古却有着“中间开花”的独特效果,试想,世界上哪里还有能同时让中俄两国都如鲠在喉的国家呢?这样高性价比的钉子,美国恨不得来它十个八个。
所以关于蒙古永久中立这个事,美国第一个不同意。
而日本作为美国事实上的殖民地,虽然在国际社会对美国亦步亦趋,叫它追狗它不敢撵鸡,但对蒙古问题日本也有着自己的脾气。
鉴于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常年被俄罗斯羞辱,在东海方向又逐渐失去主动权,所以日本经过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外线作战的思路,用小钱钱和蒙古打成了一片,企图以蒙古掣肘中俄,当然蒙古也投桃报李,不仅将日本人爱在心底,更为日本入常加油打气,俨然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所以蒙古永久中立这个事,日本说什么也不同意。
而作为事主的中俄两国,就更是让蒙古没了脾气。事实上蒙古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和中俄两国有莫大关系。
最早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千丝万缕,双方也在旷日持久的对抗中不断变迁。从匈奴到鲜卑,从柔然到突厥,再从契丹到蒙古,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了又走,从来不曾停留。
13世纪,蒙古迅速崛起,并如狂风骤雨般横扫亚欧大陆,建立了疆域空前广阔的蒙古帝国。1368年明朝建立后,蒙古退出中原,最后在明朝的猛烈打击下分崩离析。15世纪达延汗虽然重新统一鞑靼,但终归昙花一现,蒙古也在明末清初逐渐分化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
1616年后金建立后,随即开始了对蒙古的征服,并于1635年彻底征服漠南蒙古。
作为渔猎民族,清朝比小农经济支撑的汉家王朝更懂得如何经营北方草原,漠南蒙古也逐渐成为清朝的盟友。
而彼时的沙俄,也开始了在远东的疯狂扩张。
从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自立门户以后,深受蒙古影响的沙俄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彼时东欧平原上的游牧民族哥萨克作为半雇佣兵形式的军事集团,成为沙俄的重要盟友,为沙俄在远东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1582年,第一批哥萨克翻过乌拉尔山脉,掀开了沙俄向远东扩张的序幕,在哥萨克的猛烈打击下,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等政权纷纷灰飞烟灭。
1606年,沙俄前锋抵达西伯利亚周边地区;1639年抵达鄂霍次克海,并在1649年建立据点,标志着沙俄势力扩张到太平洋沿岸;1643年,哥萨克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彼时清朝倾巢入关,东北形同白地。等到清朝平定中原、消灭三藩且收复宝岛后,康熙皇帝从1685年开始两度对东北的沙俄侵略者用兵,确定了清俄的东段边界,沙俄也被迫退往外兴安岭以北。
遭遇清朝迎头痛击后,沙俄一路继续向北侵入堪察加甚至越过白令海峡,另一路则不断西退,和漠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国勾结,疯狂进攻漠北蒙古。
而清朝也开始了猛烈的疆域扩张,1691年康熙皇帝与漠北蒙古王公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标志着漠北蒙古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随后清朝两次击败噶尔丹,并最终在1759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将版图推向巅峰。
统一漠北喀尔喀蒙古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统治,包括移植漠南蒙古的盟旗制度,彻底改变其“逐水草而居”的特性,减少其聚沙成塔的可能以及抵抗天灾的能力;大兴黄教,以宗教控制人口增长;默许中原商帮进行经济掠夺,迫使其长期贫困等。
经过清朝的努力,到1911年,漠北蒙古人口不过50多万人。
清朝盛极而衰后,沙俄卷土重来,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先后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超过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更对蒙古进行了一系列渗透。而此时清朝在蒙古推行的“新政”也不得人心,于是漠北蒙古人心思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自立门户,开启了蒙古撕裂的潘多拉魔盒。虽然北洋政府据理力争,但只是保留了名义上的宗主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俄帝国崩溃,蒙古失去靠山,北洋皖系军阀徐树铮趁机于1919年收复蒙古和唐努乌梁海。
但随着北洋政府内部相互倾轧,再加上苏俄成功挫败帝国主义干涉和国内白军反扑,蒙古问题再生变数。
1921年苏俄以追击白军名义进入蒙古,随后蒙古在1922年成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1924年蒙古傀儡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去世后,蒙古成立共和国,并听命于苏联。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随后苏联加强了对蒙古的经营。
虽然苏联经营蒙古时间无法同清朝同日而语,但对蒙古的影响却深入骨髓。比如经济上完全排除第三国资本,政治上听命于苏联,思想上禁止崇拜成吉思汗,文化上推行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血统上要求蒙古领导人娶苏联人为妻等。
虽然此时的蒙古主权仍是中华民国,但在事实上早已成为苏联第16个加盟国。
1940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互相承认了对方在伪满洲国和蒙古的利益;1944年豫湘桂战役惨败后,大失所望的罗斯福将分摊美国压力的希望转向苏联,随后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包括蒙古“保持现状”。
1945年8月14日,苏联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求蒙古公投决定去留。随后经过苏联操纵,蒙古高票决定远走高飞,南京国民政府最终在1946年1月5日承认蒙古自立门户。
蒙古的“出走”,给我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从此东北、华北及西北广大地区深受威胁,首都更是不得不“天子守国门”,1963年苏军重返蒙古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苏联的“执着”,斯大林对蒋经国的话中有明确体现,那就是东方巨龙必将苏醒,苏联在远东需要缓冲,毕竟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苏联南部贯穿全境,一旦被我们切断必将痛不欲生。
而从苏联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其之所以没有将蒙古彻底吞并,根本原因在于错过了吞并的时间,最终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的缓冲。
关于蒙古问题,毛主席等领导人多次与苏联交涉,但都无疾而终,苏联甚至抛出“蒙古统一是外蒙统一内蒙”的结论,于是我们只能接受现实,而苏联则继续控制蒙古直到彻底血崩。
1991年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长期一蹶不振,想要重返蒙古力不从心,而斯拉夫文化退潮后的蒙古也开始了恢宏的民主化进程,为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趁虚而入提供了可能。
对于俄罗斯而言,蒙古的得失直接关系西伯利亚大铁路甚至整个远东的安危,所以即便力不从心,也一定要抢救一下试试。
而蒙古作为昔日我们版图上的一部分,直接关系我们北方的安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更不可能视若无睹进而听之任之。
因此,蒙古的“永久中立”,首先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毕竟主持正义的,就是食物链顶端的大国,让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舍己为人,它们表示你长得丑想得还挺美。
不过蒙古问题更尴尬的地方在于,它的“永久中立”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因为除了国际环境不允许,蒙古自己都做不到表里如一。
换句话说,蒙古真的从内心想要成为“永久中立国”吗?非也,虽然蒙古人少,但绝不可能万众一心。
对于蒙古而言,成为永久中立国当然好处多多,最起码不会为国家安全耽误了吃喝。但问题是蒙古虽小,但野心却气势磅礴,比如一支多达7人的海军,直到今天依然令公认最强的美国海军不敢近身1000公里,而且还定下了征服星辰大海的目标。
而且为了照顾美国兄弟的情绪,蒙古还主动表示要派出精锐到阿富汗给多国部队看大门,效果比起藏獒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蒙古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那有事没事就幻想着邻国来收复自己的“被害妄想症”,让蒙古虽然经历了民主革命,但依然保留了深入骨髓的传统爱恨。
在苏联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下,蒙古早已改头换面,成为披着黄皮的白种人,强烈的斯拉夫特色,保证了蒙古和传统宗主国的泾渭分明。
对于蒙古而言,半死不活的俄罗斯不可怕,钻空子的美日等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南方邻国的突然出发。毕竟从国土安全上来看,除了孤悬海外的宝岛,蒙古同样需要有个说法。
于是几十年来,蒙古一直将加狗才10000多的武装力量大部分安排在中蒙边境站岗,这种设定蒙古自己都看着发慌,毕竟这些武装力量对于邻国而言根本就不痛不痒。
正因为如此强迫的被害妄想症,所以苏联解体后,蒙古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所谓“第三邻国”战略的表演,企图通过与美国等域外国家进行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节点的外交,增加其在中俄中间上蹿下跳的本钱。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蒙古和美国在2005年互相承认为“第三邻国”,随后鉴于感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多,于是蒙古不断修改规则,将“第三邻国”对象扩展到印度这样的二流强国。
关于“永久中立”和“第三邻国”的关系,蒙古领导人曾说,两国各论各,也就是说我想永久中立,但又不想和美日等国断了联系。
就像很多田园女权享受利益时“女士优先”,承担义务时“男女平权”甚至“女性豁免”的丑恶嘴脸一样,双标的蒙古想要好处都占,注定只能是啪啪打脸。
而且,不管是国际环境承不承认,自己内部愿不愿意“杀身成仁”,蒙古在国际社会都没有说话的份。
所谓“拳头即正义”,蒙古虽然带着成吉思汗的血统,但早已被马克沁机枪教了做人,没事就喜欢能歌善舞跳个不停。
所以蒙古可能还没有到内部众志成城,外部广泛认同的地步,自己就先当场去世了。
想学瑞士,当然没问题,但你是有瑞士的山地地形?全民皆兵还是富裕外形?要知道,瑞士在1815年正式成为中立国后,之所以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除了全民皆兵令侵略得不偿失,社会发达能为战争方提供服务,比如存款,更因为这个小国真的不是啥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
但蒙古一没有尚武精神,二缺乏金山银山,三是区位相当令人喜欢,所以永久中立的事,只能继续等。
至于等到哪个猴年马月,蒙古不置可否,我们更是不得而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蒙古中立不易,背后故事挺曲折。
静夜史 回复 @飞行家笑什么: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