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繁荣,毁于涨价?恍若昨日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卅年繁荣,毁于涨价?恍若昨日的哈萨克斯坦动荡,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

00:00
17:54

哈萨克斯坦,一个风云激荡的国家。

2005年12月15日下午3点暨哈萨克斯坦当地时间下午1点,中哈原油管道正式投产。

在投产仪式上,亲自启动油泵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是“中哈合作的典范”。

中哈原油管道由中国石油集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共同投资,项目西起西海的阿特劳,终点为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全长2798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作为中国第1条跨国输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对中哈两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中哈原油管道推动了中国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大大提升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水平;而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这是第1条不经过第三国而与市场直接连接的管道,增加税收充实钱包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也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国家,靠近里海的优越区位,使得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异常丰富,而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又大大提升了哈萨克斯坦资源的变现水平,所以尽管哈萨克斯坦和其它苏联加盟国一样,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遭遇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但却能“靠海吃海”并很快恢复元气,并成为典型的资源富国,悄无声息间实现了共同富裕。

然而,三十年过去,虽然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依然不可胜计,但经济的繁荣却似乎戛然而止。尤其是2022年开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曼格斯套州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由原先的每升60坚戈(约0.9元人民币)涨至每升120坚戈(约1.8元人民币),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原本安定繁荣的哈萨克斯坦瞬间被卷入风云激荡的漩涡。

理论上说,商品价格的涨跌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市场经济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实在再正常不过,除非油桶价格居高不下。但哈萨克斯坦人民对此次涨价却似乎尤其不满意,他们纷纷走上街头,甚至冲击政府机关,迫使哈萨克斯坦政府辞职,总统托卡耶夫更是宣布曼格斯套州和阿拉木图市实行为期两周的紧急状态。

突如其来的动荡反映了哈萨克斯坦民众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更凸显了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的脆弱。毕竟将资源作为经济支柱,本就是一项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一旦资源总量减少或者价格出现波动,国家立时就会天下大乱。

但问题是,放眼世界,世界上靠资源坐吃山空的国家多了去,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就差把“我有石油我骄傲,天生我材当土豪”写在脸上了,但国内局势却保持了相对稳定,即便国际油价的频繁波动也没有让它们寻死觅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因液化石油气涨价就群情激奋甚至揭竿而起,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静夜史看来,哈萨克斯坦此番动荡,首先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必然结果,毕竟在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改善困难的情况下,民众本就心怀不满。再加上疫情的猛烈冲击,民众生活水平又遭遇直线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液化石油气涨价就是名副其实的导火索,让忍无可忍的广大哈萨克斯坦人民骂骂咧咧地就上街游行去了。

而哈萨克斯坦人民之所以一点就着,一着就火山喷发,静夜史认为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

众所周知,十字路口的区位除了交通便利,就是各方势力层出不穷的疯狂撕扯,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而当十字路口国家实力又不值一提时,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撕扯就会尤其刻骨铭心,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曾被不断瓜分的波兰早已泣不成声。

而哈萨克斯坦相比于波兰等一般意义上的十字路口之国,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个“五道口”之国。

众所周知,“五道口”是一个高等学府的别称,代表了低调奢华的凡尔赛。但“五道口”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却是名副其实的灾难,毕竟除多了一双“关注”的眼睛,哈萨克斯坦尴尬的实力,更是注定了跌宕起伏的尴尬命运。

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欧大陆的草原带上,这条横亘在亚欧大陆内部的地貌类型,东起大兴安岭,穿过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哈萨克丘陵,令里海平原直达东欧平原。

千百年来,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不断沿草原带迁徙,高潮是蒙古三次西征,哈萨克斯坦成为游牧民族东去西走之地。

不过因为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以及长山山脉的高耸入云,迫使西来的侵略者向南折向印度,所以哈萨克历史上的主要影响力来自东方。

张骞凿空后,汉朝开始经营西域,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也在前60年随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成为中原王朝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朝覆灭后,突厥等游牧民族称雄,中亚地区也开始了突厥化进程。

唐朝前期将中亚纳入安西都护府后,这里成为佛教的势力范围。安史之乱导致中原王朝盛极而衰后,阿拉伯帝国势力进入中亚,开启了中亚的伊斯兰化进程。

13世纪蒙古西征的风卷残云,再度深刻改变了中亚的格局。蒙古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盛极而衰后一分为二,部分族人为躲避战乱向巴尔喀什湖以南迁徙,由突厥人和蒙古人组成的他们,成为“哈萨克”民族的前身。

16世纪初,哈萨克族陆续建立了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个汗国。彼时的蒙古,在被明朝发散后,鞑靼和瓦剌相继崛起,随后鞑靼分化为漠南和漠北蒙古,西迁到中亚的瓦剌则演变为漠西蒙古,其麾下的准噶尔部强盛一时。

为了躲避准噶尔汗国锋芒,小玉兹和中玉兹分别在1730年和1735年投入沙俄怀抱,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吞并。

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大玉兹并入清朝版图,中小玉兹也纷纷向清朝称臣。

19世纪下半叶清朝盛极而衰后,沙俄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哈萨克斯坦最终成为沙俄帝国的一部分。

沙俄的强取豪夺,最终取得了对中亚的统治权。哈萨克斯坦在经历了中原王朝的深刻影响,以及大规模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后,又被注入了斯拉夫文明的基因。

相比于中华文明的“潮来潮往”以及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潜移默化”,沙俄采取了更加直接粗暴的方式,即种族换血,让中亚的斯拉夫特色越来越明显。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中亚地区风起云涌,先后建立起了吉尔吉斯斯坦自治共和国、土耳其斯坦自治共和国、布哈拉人民共和国和花剌子模人民共和国。

为平息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浪潮的风起云涌,苏俄从1920年开始在中亚推行大规模的“民族识别”,人为地“创造”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塔吉克五个民族,并将各民族聚居区边界划分得犬牙交错,最大限度遏制了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浪潮,避免了中亚的远走高飞。

而后,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政策,中亚五族陆续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36年,哈萨克斯坦升格为苏联的加盟国。

苏联时代的中亚,虽然经济落后,但并不默默无闻,层出不穷的矛盾,考验着苏联的管理水平。为压制人口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苏联除分化出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更不断支持哈萨克斯坦的成长,比如将此前沙俄从哈萨克斯坦夺走的5个州划入了哈萨克斯坦版图,使哈萨克斯坦的国土面积高达272.5万平方公里,比其它中亚国家的面积总和还要多。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对哈萨克斯坦非同寻常的“慷慨”,为的是增加俄罗斯族在哈萨克斯坦总人口中的比例,最终达到同化哈萨克斯坦的目的。

苏联的操作几乎取得了成功,比如1989年时,俄罗斯族在哈萨克斯坦总人口中的比例高达37.8%,仅次于哈萨克族的39.7%,为哈萨克斯坦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可以说,相比于中华文明的久远,突厥化和伊斯兰化的深刻,俄罗斯的影响更为猛烈,直接影响到了哈萨克斯坦的近现代化进程。以至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还一再对俄罗斯表示“爱我别走”,对苏联的依赖真的是发自肺腑。

但问题是俄罗斯去意已决,甩开哈萨克斯坦的力度堪比渣男换女朋友,于是哈萨克斯坦只能与俄罗斯劳燕分飞。

由于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元气大伤,对中亚这一后花园也力不从心,而由于中亚一直以来都不够强大,被苏联“分而治之”后更是一言难尽,于是各方势力开始纷至沓来。

除了为增加对抗美国纵深,高举“泛伊斯兰”大纛,将中亚作为势力范围的伊朗;以及“脱亚入欧”不成,只能“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地复兴突厥,高唱“泛突厥主义”的土耳其。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横空出世,更让哈萨克斯坦成为新丝路上的核心节点。

虽然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长期力不从心,但因为中亚关乎大国地位,所以俄罗斯紧抓所有机会王者归来。

除此之外,美国的阴霾可谓无处不在,虽然在阿富汗深耕20年锤子的成果也没有犁出来,但以阿富汗为跳板,对中亚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

某种程度上说,综合国力鹤立鸡群的美国就是中亚地区风起云涌的罪魁祸首。毕竟对于美国而言,能让同时毗邻中俄又威胁伊朗和土耳其的中亚乌烟瘴气,一箭四雕的效果简直不要太舒爽。

而这样的无耻行径,也自然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印度。

虽然远离中亚且没有美国跨越万水千山滋事挑衅的能量,但苏联解体让印度看到了希望,中亚的动荡更让印度燃起了“王师北定”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印度和美国一样,也有着“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没事找事基因。

对印度而言,中亚不仅是千百年来征服者破门而入的地方,更是印度冲出南亚,迂回北方邻国身后,甚至左右世界风云的竞技场,所以在“五道口”之外,印度一直有另辟蹊径,到中亚“寻根问祖”的念想。

面对这些得罪不起的势力,哈萨克斯坦的处境一直非常艰难。而哈萨克斯坦之所以能在强邻环伺中独善其身,根本原因在于现代哈萨克斯坦开国领袖纳扎尔巴耶夫的“长袖善舞”。

在哈萨克斯坦综合国力不值一提的情况下,纳扎尔巴耶夫首先需要的是在各方势力中寻找平衡。

但问题是作为“鸡立鹤群”的弱者,仅有平衡远远不够,毕竟随便一个失衡,哈萨克斯坦就会灰飞烟灭。所以在努力做到八面玲珑的同时,纳扎尔巴耶夫的基准点是紧握俄罗斯的双手。

虽然俄罗斯去意已决,但斯拉夫痕迹依然入骨三分,尤其是数百万俄罗斯人。所以,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对哈萨克斯坦而言至关重要。而得益于苏联时代与叶利钦等领导人的“交情”,俄哈关系长期稳定,这也成为哈萨克斯坦政局长期稳定的定海神针。

然后,在哈萨克斯坦羽翼渐丰时,通过弃核、反换血等方式,逐步削弱俄罗斯力量,最终提升了哈萨克斯坦的自主权。而自主权的前提,依然是大国之间的微妙平衡。

所以说,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的长期稳定繁荣,纳扎尔巴耶夫居功至伟。在这30年时间里,美国从未停止上蹿下跳,土耳其和印度始终在蠢蠢欲动,哈萨克斯坦的国际环境并不轻松,靠着纳扎尔巴耶夫这一舵手的操控,哈萨克斯坦小心驶得万年船。

但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终归会过去,所以哈萨克斯坦必将变天,而“大树底下不长草”,强势的领袖一般会导致弱势的接班人,而这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可谓名副其实的灾难。

所以,内因依然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哈萨克斯坦的危机,依然是出自内部,具体来说也就是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力不从心。

而哈萨克斯坦的动荡,必然会对中俄两国产生巨大威胁。毕竟俄罗斯在西方国家的围追堵截下早已顾此失彼,尤其是乌克兰早已剑拔弩张,如果作为后院的哈萨克斯坦起火,俄罗斯必然疲于奔命。

而哈萨克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节点,某种程度上直接关乎“一带一路”倡议的成败,所以哈萨克斯坦的动荡,作为美国等西方国家“颜色革命”的阶段性成果,也考验着中俄两国的默契、友谊和智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注孤笙

    高昂的生活成本,无处不在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