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业,对于家有孩子的人来说,有时候能称得上“天大的事儿”,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有关作业的话题总能引发热烈讨论。近日,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的“作业熔断制度”,就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所谓“作业熔断制度”,就是学生晚上写作业时间不超过9点半,到这个时间点后,即使没有完成,第二天到学校也不会受到批评。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必要且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年纪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会越多。但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孩子并不多,有的是因为作业繁多,有的是因为孩子贪玩、写作业磨蹭,也有的是晚上时间被课外学习占用。从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角度,以学校规章制度的形式定点“停作业”,既有减负的现实考量,也有助于孩子们未来的身心健康,但在“一刀切”式的制度之下,如何让作业熔断机制在所有学生、所有家庭身上都起到良好效果,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实际上,作业熔断机制并非南宁第一次提出。这几年,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都有学校曾推出过类似的熔断机制。可见,晚上多长时间用来写作业,最晚几点睡觉,已经成为家、校、学生共同面临的现实困境。
打破这个困境,需要明确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同样的孩子及家庭。一份作业,有的孩子课堂知识掌握得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业的效率就高;而对有的孩子来说,可能需要用别人两三倍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不同的孩子对写作业的认知也不同,有的孩子能想方设法地尽快完成作业,有的则拖拖拉拉,绞尽脑汁地不写或少写。而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成员状况、孩子数量、空闲时间等等都各有差异,这些现实情况都是需要正视与面对的,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套在所有家庭与孩子上。
怎样才能解决作业、睡眠与学习成果之间的矛盾?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齐心协力才是良策。学校不必“一刀切”似的“下任务”“定制度”,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家长则与孩子做好沟通、放平心态、培养良好作业习惯……只有当每一个环节都能科学合理地看待课后作业,用等一朵花开的耐心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