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每天听见吴晓波·第八季》重磅上线,三重特惠待领取!
如果您想更深度地学习商业,找到更多同频的伙伴,我们为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学习成长的“吴晓波频道商业领袖营”正式上线了,购买ximi圈就能加入,买一年送一年,前1000名再送喜马拉雅年度会员。点击跳转就能了解详情~
大家好,我是刘轶。很荣幸受到吴晓波老师的邀请,来和大家分享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经典著作《非暴力沟通》。
我们为什么要学非暴力沟通?
我想我们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不仅仅是在和他人的关系当中,我们也在和自己的关系当中。而对关系来说最大的一个影响,也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沟通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看法,其实都是由语言来书写的、来创作的。语言让我们得以合作,那在今天的世界,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因为不知道怎么样去更好地沟通,带来的许多的问题。比如说青少年孩子们的心理危机的问题,它看似是一个心理危机,却和背后养育者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与孩子合作紧密相关。
我们也会看到在今天的组织管理当中,越来越多的组织者困惑于如何去激发年轻一代的员工的创造力和驱动力,对我们的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我们如何在沟通当中去创造一种全新的合作的关系。
那么我们还会看到,在今天的世界还有一些更加让我们心痛的暴力性的事件的发生,比如说网络的暴力、校园的霸凌,乃至于世界层面的冲突。
我们往往会对非暴力沟通的名字产生一种直接的解读,认为说这就是一个沟通的方式,我是不是就学一学这样一个工具,我就很快地能够达到我想要的关系和沟通。非暴力沟通其实让我们看到在语言背后的那个思维的部分在发生什么样的问题。
马歇尔博士他用这样的一个方法,来支持我们去活出非暴力沟通的思维,那么这个方法非常地简单,它只有4个要素,8个字: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在观察这一章,马歇尔博士引用了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这样一句话,他说不带评价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体现。可以说我们跟这个世界的互动,便是受限于我们自己的视角的。我们和一个人相遇的时候,很快会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评价:这个人是不是我喜欢的?这个⼈他长得好看吗?这个人是我想要跟他沟通的吗?等等。
这背后都带着我们自己的视角,甚至是我们的评价,我们很难如实地去看见一个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为我们的沟通带来直接的冲突。
那么观察的工作,其实是一个打开我们头脑的工作。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视角的局限性的时候,我会先去打开一个好奇,问一下对方发生了什么,在这一部分,哎,你或许是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在。每一次我都会发现,对方的立场一定是和我自己已经假设的立场不一样的,那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底下,我才有可能跟对方进一步地去沟通,而不是因为我自己的一个判断,就草草地可以说是对这件事情下了论断。那这便是观察带给我们的意义,它让我们可以打开我们自己的头脑。
在谈到感受的时候,马歇尔博士也说到,我们大部分人的感受就好像是乏味的军乐团。当我们被问到感受的时候,我们的回应往往是我没有什么感受,我感觉挺好的,仅此而已。而实际上,感受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整个的身体,它就是一个感受的存在。
试想一下,当一个孩子摔了一跤,他首先感受到的一定是疼痛,但是我们往往收到的来自外界的回应是:赶快站起来,你怎么走路这么不小心;不痛不痛……所有的这些回应都和感受无关,我们往往是去跳过这个感受。
但是正是因为我们长期忽略了感受,我们学习在明明有感受甚至是疼痛的那一刻,让自己的感受封闭起来,开始慢慢用坚硬的保护层,去像盾牌一样包裹在我们⾃⼰的这个柔然(内⼼感受)之外的时候,我们也就慢慢学会了以一种更加麻痹的方式在跟这个世界互动。
那什么是需要?非暴力沟通会说到所有人不论他做什么、说什么,都是在尝试满足需要,也就是说需要是我们内在的生命的动力。
那么了解需要,其实也让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的感受的根源到底是来自哪里。我们很容易认为是由外界引发了我们的感受,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感受的不舒服,要在外界去找一个归因。比如说是今天我遇到了某一个让我不开心的人,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杠精,所以我不开心。或者是今天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天气,遇到了这样一个塞车,所以让我非常地烦躁。
那么试想,我们如果将感受的根源都放在外界的时候,我们人就无异于这样一个情感的奴隶,或者说是就像木偶一般,我们随时随地都会被外界的事情发⽣而影响的话,我们自身的力量、自身的自由又来自哪里呢?所以非暴力沟通指引我们去看到、感受,真正的根源其实来自我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请求是回应着我们的需要,当我们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再去行动,去尝试回应我的需要。
正向的请求,意味着我们去翻译转换我们语言当中常有的这些否定式的表达。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说,你能不能不要再这么晚睡啦,你能不能不要再老是看手机了。那我们往往在听到不的时候,其实会引发我们内在的一份伤痛感,进而会将这个对方说不的这个表达,解读为他对我的某种拒绝和否定,这就让我们在提出请求、得到回应的这个过程当中,就又增加了一个困难、一个阻碍。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怎么样让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应用在我们的实际的沟通的过程当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亲子当中的例子,这个例子可能我们许多家长都会经常遇到。当家长看到孩子在看手机的时长,超过自己的理想当中的时间的时候,就会引发非常多的苦恼啊。
那我们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怎么样去支持到我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真正的观察是什么。我们往往是会深陷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判想法当中,比如说认为孩子看手机不自律,如果继续这样子下去的话,孩子就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等等。那观察是什么呢,或许是孩子早上起来的时候,他先会看一下床头柜上的手机,然后大概过了多少时间,他再开始自己的生活的一天。
当我们带着评判的视角来看待孩子带给我们的感受,往往就会因为这个评判开启了我们不想要的指责。但是当我们看到观察的时候,我们的内在那个紧张感就会有那么一些些的放松。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可能会感受到焦虑、害怕、担心、紧张等等,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感受背后的渴望是什么。或许当家长感受到担心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他非常希望能够去贡献到孩子的身心的健康,能够给到孩子一个正向的指引,他希望能够服务到孩子的生命。
那另一方面,可能当家长感受到有一些难过,那背后可能还有的渴望是跟孩子之间的联结。
当我们体会着这份自己的渴望、美好的渴望的时候,我们也会慢慢地放松下来,你的内在也会多一些空间。那这个时候我们也就具备了一些条件,去看一看孩子在那个处境下他到底在经历什么。或许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我们可以进入到孩子这个角色当中去体会一下,当孩子在看手机的时候,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可能会感受到或许是一份压力,甚至是一份紧张、焦虑,而在这个压力、紧张、焦虑背后,他渴望能够和同伴经由玩耍建立一些联结。
在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再一次地结合对孩子这份理解,去告诉他说,我也意识到当你早上起来看手机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那你平时的这些学业,现在的阶段可以说是压力非常大的,那对你来说也许这就是你少数可以自己支配的一些放松的时间。那你也很希望能够跟其他的同学,能够有一些放松的、一起玩耍的时刻。
那与此同时,我在那一刻也是会有一些担心和紧张的,我非常希望能够支持到你有一个更加健康的身心。我还会有一些难过,因为我非常希望我们之间是能够有更好的联结的,我希望能够和你之间保持沟通希望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支持到你。那你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既让你有一些放松,也能够是有益于你健康的方式,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吗?
所以刚才我其实就做了这样一个带着对方的同理,以及自我的这样一个诚实的表达,那最后我其实也提出了一个行动的请求,而这个行动的请求其实是在尝试回应双方的一个需要。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在联结了对方、联结了自己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其实内在也有了一些新的可能性,我们自己也会有一些请求去满足双方需要的请求。
那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最后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去体验非暴力沟通,我们通过这份体验能感受到联结的力量,去体会到和平如何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
今天的片尾曲是James Horner的《Creating Governing Danamics》,转发今天的音频给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邀请好友一起学习吧~
听完了今天的音频,吴老师想问问大家,你针对这期节目内容产生了哪些思考?《每天听见吴晓波》第八季已首发上线,新老用户享受5折优惠,前3000名再送喜马会员季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