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45.4元一顿早餐,打包费占了9.5元。这是北京市民王彤近日在某外卖平台一家米粥铺购买早餐的经历,“打包费太贵了,快赶上一个单品的价钱了”。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吐槽点外卖时被强制收取打包费。每单外卖打包费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有的商家默认打包收费,只要点外卖,就自动添加打包费;有的商家是不勾选打包费就不能下单;有的商家则是让消费者选择打包普通包装还是豪华包装。
诸如“天价打包费”“包装刺客”之类的话题,此前就一度引发热议。在各方口诛笔伐之下,外卖平台和部分餐饮商家先后出面,允诺就此整改。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此类乱象非但未被杜绝,反倒在局部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很多案例中,打包费简直到了离谱的地步。有网友投诉称“我在××外卖平台上购买了两份牛肉汤和两个烧饼,店家收取了我8元打包费”。还有吐槽,“5个包子收5元打包费”“两个茶叶蛋需要2元打包费,只用塑料袋包装”“麻辣烫,每个菜加收0.5元打包费”……诸如此类的操作,已然超越了必要、合理的范畴,而根本就是巧立名目。
一个基本的道理是,但凡是外卖,就必然需要打包。这是这类商品或服务能够成立的前提要件。当消费者选择订外卖,那么为了完成订单合同,商家理应提供相应的包装,这本就是一个一体的过程。所以从履约的角度来说,餐饮商家为了履行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为了使得食物能够正常外送,就应当承担起打包的义务。当然了,从成本角度考虑,这笔支出说到底,还是消费者承担。
应该说,以往打包费折算在菜品价格里“无感收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大众认知中,那些基本款的“打包服务”,理所当然得由商家提供,就此单拎出来“直接收费”,毫无道理可言。理解关于“打包费”的一系列变化,其实说到底,无非就是个“变相提价”的过程:那些将“打包费”剥离出去单独收取的菜品,还是维持了原来的“含包装价”,这相当于悄无声息完成了涨价。
这种操作,原本也属于“市场自主定价”的范畴,可问题在于,一些单价很低的外卖,也借着这一机会暗度陈仓“大发其财”,于是乎就衍生了例如“每点一个茶叶蛋,就会多收1元包装费”的荒诞之事……当商家、平台、外卖员的激烈博弈外溢,最终呈现出来“包装刺客”等层出不穷的闹剧,或许是时候系统性思考大平台式网络外卖的商业模式了。关于成本和利益分摊,必须拿到台面上去谈,而不是放任“各显神通”剑走偏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