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00后”想要成为孤独症儿童特教老师

当一群“00后”想要成为孤独症儿童特教老师

00:00
18:49

3月底,南京突然迎来一场春雨。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并未打乱陶禧和同学们的计划,他们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宁校区出发,前往近20公里外的江宁区特殊教育学校,赶赴一场和特殊儿童的“约会”。

陶禧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是教育部在2023年新增设的本科专业,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专门培养孤独症教育师资的本科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开设该专业的院校。

在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上,高校有哪些创新?目前孤独症教育专业教师培养有哪些难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们有哪些收获和变化?在4月2日第十七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来临前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以及相关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绝对数量不断增多的孤独症儿童

在上大学之前,“00后”陶禧对“孤独症”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爸爸朋友家的女儿。“和她家吃过一次饭,那个孩子可能自闭程度比较严重,全程一句话也没说,但是特别不安分,吃饭的时候一直动来动去,家长说什么都没用。我看着都有点儿害怕,而且很不知所措。”

孩子为什么会得孤独症?他们为什么会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孤独症儿童会不会伤害他人?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对于彼时的陶禧,这些都是未知的问题。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或孤独症谱系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会沟通障碍和狭隘兴趣、重复刻板行为等。

央视财经2023年4月2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提到,根据推算,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为已占各类精神残疾首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雪在采访中提到,目前孤独症的患病率日益提高,在国内儿童孤独症患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七到百分之一。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孤独症”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云认为,孤独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多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与国内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不断提升有关。徐云提到,2012年,其刚开始接手承担有关孤独症重大科研项目时,调查显示公众对孤独症的总体知晓率不到40%。联合国大会在2007年专门设4月2日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2015年的全国助残日主题也与孤独症有关,以及一系列与孤独症有关的影视作品,如《海洋天堂》《自闭历程》等的出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大家对孤独症的知晓率越来越高了。”

另一方面,徐云提到还与对孤独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日益科学精准有关。孤独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行为观察,所以科学的孤独症早期筛查十分重要。2013年,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国残联印发《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将儿童孤独症纳入其中。2022年,国家卫健委又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指导各地针对孤独症开展健康教育、筛查、诊断、干预、康复、教育等服务。“这样有能力做孤独症早期筛查的医生数量也增多了,所以孤独症儿童的绝对数量就增加了。”徐云说道。

徐云提到,目前孤独症病因不明,没有特效药物,但孤独症儿童通过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环境提供良好支持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生活自理和自我照顾能力,而且完全可以找到工作,自食其力,还可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药物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效果,所以就要靠特殊教育的手段来引导,这样才能让孤独症儿童也能跟正常孩子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

率先开设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

与不断增多的孤独症儿童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

2024年3月,教育部在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时提到,2023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7.7万人,比上年增长5.91%。

传统特殊教育专任教师通常关注的是盲、聋、智力障碍三类孩子,这也意味着我国孤独症教育的师资缺口大、人才专业化程度低,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

“教师是关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特殊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体育学院特殊教育教研室主任戚克敏曾表示,大多数特殊儿童入读普通学校后,总会遇到种种挑战,需要专门的老师提供针对性支持和帮助,不仅需要专业过关的授课教师,还需要负责对特殊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补救教学,对普通班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与各种支持服务的教师。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探索的路径是:结合学校特色,向教育部申报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

2023年4月4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申报的“孤独症儿童教育”目录外新专业通过审批并将于2023年高考结束后对外招生一事,引发关注。

“国家对孤独症群体越来越关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将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写入其中,社会上对这类儿童关注程度也比较高。”该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孤独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拉表示,申报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是响应国家政策和回应社会需求。

同时,李拉表示,随着孤独症群体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多,其在特殊儿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是这些孩子进入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之后,专业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方面的师资是非常缺乏的,大多是康复机构或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康复机构老师更多的是医学康复、心理学的背景,特教专业的老师虽然学的是特殊教育,但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也了解比较少。”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建校42年来,已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3万余名专门人才,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

事实上,在2023年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申报成功之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已经开始了孤独症教育本科师资培养的筹划。2021年,该校正式成立孤独症教育研究中心。2022年,在特殊教育专业中增加孤独症儿童教育方向。

“这样我们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事实上就形成了听障教育、视障教育、培智教育和孤独症教育这几大方向。”李拉表示,在选择专业方向时,申报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超过了传统的培智教育方向,最后形成了两个规模班。

在李拉看来,从在特殊教育专业中设置孤独症教育方向,到设置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考量,“将它独立出来之后,我们可以更加聚焦孤独症儿童整体发展,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上进行系统设计,这样培养出来的准教师专业性更强、针对性也更强。”

记者了解到,独立设置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更加聚焦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在设置课程时,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也充分考虑到孤独症专门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等不同安置环境下的孤独症孩子,希望能培养能懂得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交往、自理自立自强能力的专门师资。

解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而非康复问题

“我未来最想从事的工作就是特教老师,所以大学期间一定要把专业课知识学扎实。”陶禧笑着说道,这一学期的学习既充实又有挑战,“课程其实蛮多的,而且涉及面非常广,有文有理,还有专业课。”与此同时,她也为自己学到大量专业知识而兴奋。

从2023年9月正式踏入大学校园至今,包括陶禧在内的首批50余名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历练。

有赖于此前已经开展的孤独症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对于新设的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等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李拉表示,与以往更多从医学或康复切入不同,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师范教育能力培养,所以核心课程围绕着“孤独症儿童教育”展开,“就把它放在普通教育或者是特殊教育的情境下,如何解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而不是要解决医学上的康复问题。”

他表示,在公共基础课程之外,设置了包括孤独症儿童心理与教育、孤独症儿童诊断与评估、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教育、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等在内的多门专业课程。在大一阶段,则更多的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史、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教育学基础课程。

“学生只有先接受了教育学科的一些训练,了解了基本的教育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向特殊教育专业发展。而且在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课,也需要用到之前的基础知识。”该校特殊教育学院教师王澜淇说道。王澜淇教授的课程是《特殊学校班级管理》,也是目前孤独症儿童教育方向学生正在学习、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学生大三时要学习的一门专业课。

王澜淇介绍,其所教授的《特殊学校班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我希望学生上过这门课以后能够做到到了学校,可以立刻上手管理好一个班级。”王澜淇说道,在学生学习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后,这门课程就会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每一个干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如像班级常规制定,都是要根据班级里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比如能力基础、功能水平等等来确定的。”

从亲密接触到职业认同

对于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首批50余名学生而言,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入学前对孤独症儿童的了解并不多。但作为未来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教老师而言,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密接触是一种必然。

学生们也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参与志愿服务、实习等方式主动走到孤独症儿童身边。“孤独症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也不说话,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也不闹腾、无法沟通,他们对一些指令也有反应,互动很好,跟我们志愿者玩儿得很开心。”在第一次和班级同学前往江宁区特殊教育学校后,陶禧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观察。

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徐语眸回忆自己在志愿活动中发现的一个孤独症儿童,症状比较严重,对他人的沟通几乎毫无反应,“就一直在玩细毛线、头发之类的东西,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真实地与孤独症儿童面对面,看到孤独症儿童的种种表现,徐语眸脑海中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各种理论知识被激活,“理论和实践产生交汇的这一刻非常奇妙。”

2023年寒假期间,徐语眸选择到一家孤独症康复机构实习,与短暂的志愿活动不同,这一次她与十几个孤独症儿童的朝夕相处,这不仅让她感受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背后那一条条“共性特征”究竟如何在孩子们身上具体呈现,更惊奇地发现原来孤独症孩子的性格、表现是那么多样化。

“当初选择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是因为高考失利,高考前都没有听说过我们学校和这个专业。”误打误撞进入了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徐语眸却并不后悔。“其实我选专业之前确认过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我曾去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参观,还带了小礼物跟孩子们互动,我们相处得很愉快。”

在李拉看来,在特教老师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因为成为老师后要面对的是孤独症儿童以及其他有发展性障碍的孩子,“如果老师对孩子们不理解、不认同、不接纳,那他是不会愿意从事特教行业的,所以理念很重要。”

同时李拉提出,理念之下,是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与孤独症教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核心是技能,尤其是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面对特殊儿童的时候,给他们提供科学的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等等,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记者注意到,2023年10月,首批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学生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徐云就来到了学生们身边。作为特聘教授,徐云向学生们介绍了全球和我国孤独症教育的基本情况,还针对此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孤独症本身的复杂性、如何发掘孤独症个体的发展潜能等问题,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叮嘱学生们一定要有坚实的理想信念,掌握扎实的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特殊教育学院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了专业导航课程,分专题由不同教师授课。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专业介绍与学习方法指导”“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动态”“孤独症儿童师资培养的动态”四个专题中,了解所学专业,慢慢建立专业认同感。

陶禧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她的研究题目是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徐语眸则记下了很多见习中的瞬间:感统课上,孩子和老师互动游戏时咯咯直笑,谁见了准会跟着扬起嘴角……

在徐语眸看来,教育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孤独症儿童心理。“我常常觉得,特教老师的幸福就藏在这些点滴时刻里,是这些明媚的瞬间让特教老师燃起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的勇气和信念,甚至转化为执着和热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