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只是意外,中国才是真爱?中东6国扎堆访华传递了什么信息?

美俄只是意外,中国才是真爱?中东6国扎堆访华传递了什么信息?

00:00
18:08

中东,一个波谲云诡的地区。

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随后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至此经过2000多年的颠沛流离,犹太人终于重建了自己的国家。

以色列的横空出世,深深感染了广大阿拉伯国家,它们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并在第一时间调兵遣将。5月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风风火火地杀入巴勒斯坦,震惊世界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作为名副其实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中东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区位成为各方势力东去西走、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而各民族和宗教你死我活的厮杀,让中东这片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热带沙漠地区非但没有成为不毛之地。反而刀光剑影、热闹非凡。

而近代以来随着石油资源的陆续发现,中东各国在纷纷化身“狗大户”的同时,各大国炙热的目光也开始挥之不去,它们的“上下其手”也让本就鸡飞狗跳的中东更加乌烟瘴气。

而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大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中东的局面也更加纷繁芜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彻底改写了世界格局,英国作为极盛一时的“日不落帝国”,终于在经历了二战的惨烈“洗礼”后元气大伤,不得不“识时务为俊杰”地战略收缩,退出巴勒斯坦,允许以色列独立建国就是“大势所趋”。

而作为被犹太财团深深影响的大国,美国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以色列的坚强后盾,美国也迅速取代英国成为影响中东的新生代棋手。

当然,二战在拖垮了英国成就了美国的同时,也让苏联实现了涅槃重生,在承受了空前惨烈的巨大伤亡后,苏联依靠斯大林模式的强大生命力,短期内迅速实现的东山再起,并一跃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而在美苏争霸成为二战后国际格局主旋律后,有美国的地方当然少不了苏联。事实上作为历史比美国更为久远的国家,俄罗斯的中东布局也比美国的年龄更为久远。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亚,从此俄罗斯以“第三罗马”自居,并走上了死磕奥斯曼帝国,重现拜占庭帝国荣光的努力。

而无论拜占庭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是名副其实的中东国家,所以俄罗斯对中东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愫。

在“重回中东”的执念下,沙俄与奥斯曼帝国前后进行了12次惨烈大战,是奥斯曼帝国盛极而衰的重要推手。与此同时,沙俄还在高加索地区不断南下,夺走了波斯帝国大片土地,在中亚的扩张也高歌猛进,在征服中亚后又将触角伸向了阿富汗甚至西藏,最终与英属印度在阿富汗形成了对峙。

苏联建立后,对中东依然“不改其志”,例如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与苏联分别占领伊朗南北部,尽管土耳其充分吸取一战教训坚持恪守中立,但依然逃不过苏联对土耳其海峡的“热情”,直到1952年北约将土耳其收入麾下,苏联才终于黯然伤神。

二战结束后,为围堵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沿亚欧大路自西向东分别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1955年11月成立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号称“中东版北约”,是资本主义阵营在中东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舞台。

不过虽然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水火不容,但作为新生代超级大国,美苏两国在遏制英法,防止其死灰复燃方面还是高度共鸣,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就是两国通力合作的结果,英法势力也至此彻底退出中东,不得不接受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尴尬命运,中东则成为美苏两国同台竞技的重要舞台。

由于苏联不遗余力地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一度收获了阿拉伯世界的空前好感,尤其是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埃及。但问题是。经历了几次中东战争的“洗礼”,人多势众的阿拉伯国家始终难以战胜美国扶持的以色列,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各怀鬼胎,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最终与苏联渐行渐远,尤其是埃及最终实现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主动放弃了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地位。

而阿拉伯世界的貌合神离,也使得苏联在中东的经营不断遭受挫折。

本以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全面反美的伊朗会与苏联打成一片,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霍梅尼提出了“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有伊斯兰”的口号,再加上中东自古以来“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因此苏联的中东战略雪上加霜。

而1979年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则让整个中东为之胆战心惊,因此苏联在中东的地位更加被动。

相比之下,美国的中东战略则相对稳健,虽然“巴格达条约组织”在1979年9月一拍两散,但美国在中东的谋篇布局则势不可挡。除了以色列几十年如一日的愈战愈勇,伊朗的一如既往的携手并肩,沙特阿拉伯等中东石油输出国也成为美国的新队友。

因为在越南战争中难以自拔,美国在60年代遭遇了自二战后最严重的冲击,除了国内社会阶层空前撕裂,自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在1971年轰然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利益交换,从此石油结算必须与美元挂钩,于是美元石油霸权在1974年正式建立,成为美国掠夺世界的主要力量,沙特阿拉伯等中东石油富国也成为美国的重要抓手。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伊反目,随后美国支持伊拉克与伊朗爆发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以最原始的斗争方式,让伊朗和伊拉克都元气大伤,但萨达姆却因此膨胀,最终美国“不得不”在海湾战争中痛下杀手。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应该说美国的操作并无不妥,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影响力在中东全面退潮,美国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中东是我家,谁不同意给它大耳刮”的思想,于是其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扭曲起来。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作为海湾战争的延续,最终实现了物理超度萨达姆的目的,但问题是美国在打碎旧世界的同时,却几乎没有建设新世界的预案。这也导致了伊拉克人民在失去家园,得到自由的同时,彻底“放飞了自我”。

所以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就是:美国劳心费力许多年,最终却给伊朗做了嫁衣。毕竟伊朗近水楼台先得月,扶持什叶派控制伊拉克东部,美国渴望扶持傀儡政府达到掣肘伊朗、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同时控制波斯湾的目的,但傀儡政府连内部危机都自顾不暇,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在筋疲力竭的情况下,奥巴马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从一线“参与者”转换为二线“仲裁者”,并在2015年通过斡旋同伊朗签订了《伊核协议》。

《伊核协议》对伊朗而言表面友好,伊朗的温和派也由此掌权,并开始了在中东的猛烈扩张,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等什叶派国家,处处都有伊朗的身影。

理论上说,只要伊朗穷兵黩武,美国在合适时机出手,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什叶派国家,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国家水火不容,美国以调停为主静观其变,最终必然能实现压制伊朗并重新称霸中东的目的。

但随着2018年特朗普一脚踢翻《伊核协议》的大锅,并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两国关系也急转直下,伊朗强硬派也重新上台。

如果说美国在伊朗沉不住气才导致前功尽弃,那么在逊尼派穆斯林国家的一系列骚操作就是真正的作死,除了与土耳其的貌合神离,甚至在2016年军事政变未遂后将埃尔多安推向俄罗斯怀抱,美国豢养的NGO们也时刻在战斗。虽然不能为美国主子分忧,但添乱帮倒忙它们一直很专业,2011年从突尼斯一触即发的“茉莉花革命”,也称“阿拉伯之春”,先后席卷了利比亚、埃及及叙利亚等国,再度将本就不平静的中东搅得天翻地覆。

美国虽然擅长浑水摸鱼,却不得不面临着中东各国对美国越来越不满的事实。

而这样的危机,也让中东国家痛定思痛,并最终明白,和平与发展的希望,在东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源远流长,汉朝张骞凿空进而开辟了丝绸之路后,中东成为陆海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阿拉伯国家也成为中原王朝与欧洲文明的桥梁,以及中国“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通道。

阿拉伯帝国崛起后,曾与大唐帝国进行过怛罗斯之战,其后的民族融合更是不曾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力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东事务中都处于相当边缘的位置,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渐放弃了以意识形态为评判标准的外交政策,经济贸易成为我们和中东国家交流的主要形式,比如与伊朗和伊拉克的“国际援助”,与沙特阿拉伯的“东风-3”导弹交易,本质上都是为解决国内企业的困境,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而我国多达50多万的劳务派遣人员,也是我们除军售外,与中东各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方面。

当然,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我们经济外交的重要目标。1993年,我们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而中东是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我们为了石油安全,不得不在中东有所作为。再加上苏联解体后中东地区再度风起云涌,为我们的积极作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正式宣布: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将派出联合舰队赴索马里海域护航。

作为中国海军在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再度“回归”,索马里护航吸引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我国海军走向远洋,在中东事务中积极作为的标志性事件。

2011年利比亚内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部队联合行动,撤离了身在利比亚的35000名中国侨民,再度震撼世界。

越来越积极的外交政策,让中东各国看到了中国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自信,并坚定了中东各国靠近中国以平衡美俄影响力的决心。

而在中东各国中,“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无疑是最积极的。

从1981年5月25日成立开始,海合会与中国的关系就不断发展。在欧盟、东盟等区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海合会也渴望与中国这个空前庞大的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再加上中国大量的石油进口,尤其是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海关系更是高度依赖,相互共存。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中国与中东关系迎来历史性巨变,为了反映中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中东被认定为“邻居”,这意味着未来中东将是中国最优先的地缘战略区,尤其是在美国围堵变本加厉的大背景下,中东对中国的战略价值而言不可估量。

所以,除了海合会,我们与其它中东国家尤其是伊朗的关系也不断发展。

伊朗作为巴基斯坦邻国和邻波斯湾国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体来说就是“中巴经济走廊”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尽管伊朗与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国家水火不容,但都是中国的重要伙伴,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中国在中东的最大贸易伙伴,伊朗则是中国的经济伙伴和战略安全伙伴。

相比之下,在“脱亚入欧”问题上折腾了一个世纪的土耳其看起来已经不像是中东国家,但问题是土耳其虽在北约,却难以加入西方,在埃尔多安时代只能“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回头与阿拉伯世界打成一片。

只是,奥斯曼帝国的不堪记忆,让中东各国对土耳其的所谓“泛伊斯兰主义”深恶痛绝,无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放弃所谓的宗教纽带,转而以民族为核心推动“泛突厥主义”,将黑手伸向了遥远的中亚甚至新疆。

所以概括起来,在经历了美苏英等大国的轮番影响,中东时至今日依然鸡飞狗跳、乌烟瘴气。但这样的乱局,尤其是美国的失败政策,为中东各国的“向东看”提供了历史契机。

作为名副其实的后来者,我们的中东策略相比于美国更加务实,因此取得的成功也更加真切。

诚然,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然还将影响甚至主导着中东的发展进程,但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尤其是疫情的猛烈冲击,美国的力不从心肉眼可见,而中国无疑再度赢得了中东各国的好感。

虽然在经贸先行的大背景下,当前中东与中国依然是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也就是买家与卖家的关系,毕竟中国需要中东的石油资源,而中东则依赖中国的基建能力。但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复兴,未来中国与中东携手并肩的局面必将更加朝气蓬勃。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随时随地的发风

    中东局势变化真是比戏还精彩,一不留神又有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