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在俄国身,痛在欧盟心?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到底痛苦了谁?

打在俄国身,痛在欧盟心?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到底痛苦了谁?

00:00
20:11

欧盟,一个一言难尽的国际组织。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根据公投结果,96.77%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成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月17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废除1992年克里米亚宪法,在法律上与乌克兰划清界线,同时向俄罗斯提出“合体”申请。

面对克里米亚人民的高昂热情,俄罗斯方面迅速回应,总统普京在3月18日与克里米亚各方签订了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各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的协议,随后得到俄罗斯国家杜马下院和上院的批准。

3月21日下午1点30分,普京正式签署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入俄条约,标志着克里米亚半岛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直接原因是2013年底,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导致乌克兰20多年来一路向西的努力遭遇迎头痛击,于是乌克兰民怨沸腾,尤其是西部民众更是一再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强烈要求不为他们做主的亚努科维奇回家种红薯,而亚努科维奇则表示祖国需要我,人民需要我,简称“打死也不走”,于是矛盾激化,乌克兰危机由此爆发。

而乌克兰局势之所以不可调和、一触即发,根本原因在于苏联解体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颜色革命,让乌克兰早已被迷得团团转,最终上了西方所谓民主和自由的贼船。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是美欧等西方国家围堵俄罗斯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让本就众叛亲离的俄罗斯,国际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虽然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俄罗斯绝地反击,兵不血刃地夺回了克里米亚半岛,在黑海地区夺回了部分战略主动权,但经济制裁则是前所未有,随后多年GDP发展更是一蹶不振。

而即便俄罗斯能够逆势而起顶住西方国家压力,其夺走克里米亚半岛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心理冲击则影响深远,再度恶化了俄罗斯的国际人缘。

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将黑海周边搅得地覆天翻,美欧等西方国家实现了令俄罗斯疲于奔命的战略目标,事实上直到今天,俄罗斯也依然没有完全从乌克兰危机中彻底抽身,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更让俄罗斯痛不欲生。可以说乌克兰危机,依旧是俄罗斯的不可触摸之痛。

但,这样的胜利,却并不属于美欧,尤其是欧盟。作为美国如假包换的盟友,欧盟与美国在意识形态高度契合,在反俄的战略目标上同仇敌忾,所以在国际社会,他们总是同进共退,是真正意义上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但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在继承海盗起家的优良传统,加班加点地在国际社会巧取豪夺的同时,美国和欧盟也不忘各怀鬼胎。虽然没有到同室操戈甚至同归于尽的尴尬地步,但双方的同床异梦则是一贯的优秀品质。虽有同舟共济的表象,但本质上则是“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相煎太急。

而欧盟,总是笑中带泪,习惯跳坑的那一个。而乌克兰危机的所谓胜利,也成为“打在俄国身上,疼在欧盟心里”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这种隔山打牛的操作,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明明将炮弹都砸在了德日等法西斯身上,但最后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却元气大伤;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新中国将忍无可忍的复仇重拳凶狠地砸在忘恩负义的越南头上,但最终苏联却七窍流血最终在1991年土崩瓦解。

所以,欧盟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但就像西方国家一贯的“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风格一样,欧盟作为世界上整合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其优秀是一以贯之的,而这种优秀就体现在:明知前方是刀山火海,也要一往无前地感受刺激;明知前路是臭不可闻的茅坑,也要舍身忘死地先尝为敬。

那么,欧盟怎么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优秀表现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欧盟“得国不正”,这个点作为欧盟盟主的德国“深以为然”。

欧盟的诞生,根本原因不是1+1>3的强强联手,而是美苏争霸背景下的夹缝求存。

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将日不落帝国彻底打回了原形,更让整个西欧大地处处生灵涂炭、残垣断壁,而与西欧各国的一片哀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在二战期间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而且还在西欧各国盛极而衰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接过了资本主义阵营世界霸主的大纛,比如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纽约随即取代伦敦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东欧的苏联虽然在二战期间承受了4600多万人的惨烈伤亡,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恢复元气。但靠着斯大林模式的强大动员力,以及借助反击德国法西斯成功地将无产阶级革命输出到了东欧地区,建立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并驾齐驱的社会主义阵营,于是夹在中间的西欧反而在地缘政治格局中被边缘化。

而边缘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被美苏两大势力疯狂撕扯,直到山河破碎,体无完肤。所以为了自救,更为了找回“老子当年”的荣耀,西欧各国必须有所作为。

而在当时的背景下,抱团取暖是西欧各国自立自强的唯一选择。于是随着德法两大宿敌的和解,欧洲煤钢共同体在1951年正式建立,6个西欧国家组成了同进共退的经济联盟。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横空出世,对于美国而言无异是不怀好意的挑衅。毕竟二战结束后,美国在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通过强力援助扶持西欧各国经济迅速复兴。

而由于经济援助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所以“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将美元推向全世界,并将西欧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欧各国的抱团取暖,无疑有种忘恩负义的意思。

但美国却保持了最基本的风度,坐视西欧各国在眼皮底下不断增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身在西欧卧榻之侧,意识形态矛盾高于一切。而且一个团结起来的西欧,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苏联挖墙脚;另一方面,美国在1949年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西欧各国纳入到了美国的羽翼之下。再加上二战以来美国在西欧各国的大量驻军,确保了西欧各国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

因此美国很放心,西欧各国也很开心。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机构、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西欧各国的整合程度越来越高,如此高歌猛进的经济联盟也吸引了其他西欧国家的争相投靠,于是英国、爱尔兰、希腊等国纷纷加盟,欧共体的阵容不断扩大。

和欧共体的欣欣向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欧各国虽然在战后经济一度繁荣,但是很快陷入斯大林模式的桎梏难以自拔。再加上美欧等西方国家颜色革命的推波助澜,最终爆发了席卷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剧变。

而苏联崛起作为东欧剧变的高潮,也彻底宣告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烟消云散,以及冷战格局的彻底终结。

因为没有了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外在压力,国际矛盾也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剧变,美国和欧共体的关系尤其如此。

冷战时期,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和欧共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真正的同仇敌忾,但当共同的敌人烟消云散,欧共体就不再是美国的小可爱,而是美国的新公害。

而彼时的欧共体似乎并未察觉到美国炽热目光中的异样,反而继续奔跑在壮大组织的道路上。

1993年1月1日,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随后开始了咄咄逼人的东扩。

苏联解体后,作为主体继承者的俄罗斯元气大伤,无力重整东欧山河,于是东欧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为北约和欧盟的大举东扩提供了条件。

2004年5月1日,随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10个东欧国家的加盟,欧盟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成员国猛增到25个。

对于欧盟而言,规模的迅速扩大,对于欧盟在“一超多强”的国际社会凸显影响力,并增强对抗美国资本方面尤为重要。

但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福福之所倚”,在欧盟大家庭越来越兴旺的同时,也面临着东西部经济差距迅速扩大、原成员国不满以及整合难度增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欧盟在东欧跑马圈地的同时,北约也紧随其后,欧盟成员国与北约成员国再度实现了高度重合。

这是令欧盟无语凝噎的存在,因为北约的存在,会抹掉欧盟东扩好不容易取得的所有好处,并给欧盟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毕竟,东欧各国不仅在经济方面难与西欧各国相提并论,加入欧盟会给原成员国造成巨大扶贫负担,因为地理位置更靠近俄罗斯,所以当然美欧各国绞杀俄罗斯并遭到俄罗斯奋起反击时,东欧各国必然首当其冲。

所以以波罗的海三国为代表的东欧各国,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在经济上吃欧盟的饭,在政治上抱美国的大腿。

欧盟很生气,后果不严重,因为欧盟虽然整合程度很高,但基础是经济联盟,缺乏其他方面的影响力。更尴尬的是,作为欧盟实际领袖的德国,因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土不断萎缩,时至今日只剩下35.7万平方公里,在欧盟内部号召力不足,欧盟扩大后这种情况更加捉襟见肘。

对于德国而言,欧盟是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重要策略,因为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所以欧盟各国都是德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意味着欧盟盘子越大,对德国越有利,甚至涌入难民越多,对人口负增长的德国经济发展越有利。

这决定了欧盟在后冷战时代的一系列操作,包括东扩。而东扩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对欧盟就是真正的作茧自缚,就像干活越多犯错越多一样,德国主导的欧盟越膨胀,留给美国上下其手的空间就越大。

事实上除了在东欧上蹿下跳地使绊子,美国为了扼杀欧盟还准备了一系列惊喜,包括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让欧盟在欢天喜地中眼睁睁看着欧元遭遇迎头痛击;

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高盛集团瞒天过海将希腊这颗定时炸弹塞入欧盟车上,差点儿将欧盟炸得粉身碎骨;

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将欧盟置于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上,因为欧盟无论如何选择,都难以挽回成员国之间的离心离德;

而2016年开始的英国脱欧,则让欧盟遭遇了更为猛烈的冲击,因为欧盟不仅损失了一大钱包,更不得不面临着英国在周边的上蹿下跳。毕竟英国脱欧,就是因为下定了与美国沆瀣一气的决心,这意味着英国脱欧后,必然会成为美国围堵欧盟的重要前沿。而作为美国的亲戚加“英联邦”的领袖,英国搞破坏的能量难以估量,毕竟几百年来,英国就是靠着“离岸平衡手,大陆搅屎棍”的定位一步步登峰造极的。

所以英国脱欧给欧盟造成的冲击,可以说令欧盟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在静夜史看来,正是因为英国脱欧,才促使欧盟不得不主动向美国服软,毕竟只有和美国保持目标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压制英国的野心。只有主动跳到美国的坑里,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利益。

而乌克兰作为与英国对角线的国家,也是加深这种“斯德哥尔摩症”思想的重要国家。

虽然没有在欧盟经历“先上车后下车”的尴尬,但乌克兰却令欧盟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因为乌克兰不仅是东欧国家,连接着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平原,更是俄罗斯的西大门,关乎俄罗斯黑海方向的安全,所以乌克兰的局面相当复杂。

而乌克兰自古以来东西撕裂的局面,也让本就难以勠力同心的乌克兰更加难以同心同德。

虽然是基辅罗斯的核心,但第聂伯河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撕裂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而后分别崛起的沙俄与中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从东西两个方向不断撕扯,使东西乌克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面貌。

更尴尬的是,在乌克兰被东西撕裂的几百年时间里,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克里木汗国作为奥斯兰帝国的卫星国,也对乌克兰产生了巨大影响,乌克兰在成型之初是真正的“三国演义”,直到1783年沙俄消灭克里木汗国后才结束。

但问题是,沙俄可以消灭克里木汗国,可以瓜分波兰,却几乎难以向西再进一步,这也导致乌克兰虽然在沙俄“帮助”下实现了东西统一,却难以在思想上实现同步。

这也导致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内部就先东西撕扯起来了。彼时的乌克兰,东部长期受苏联影响,更经历了沙俄以来几百年的种族换血,在情感上更亲近俄罗斯。

而西部由于历史和区位影响,在情感上更亲近于欧盟。但问题是由于长期与俄罗斯“结盟”,工业更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水平也远强于农业为主的西部。

但架不住美国和欧盟的轮番忽悠,于是西乌克兰人民越来越坚定了与欧盟打成一片的决心,导致乌克兰的撕裂更加严重。

对于美国而言,只要将乌克兰搞得乌烟瘴气,令俄罗斯城门失火、疲于奔命就实现了目标,乌克兰本身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但欧盟不行,虽然也有坚定反俄的战略目标,但欧盟必须考虑乌克兰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个欧洲粮仓无疑令欧盟垂涎。

所以如果可以,欧盟会不遗余力地拉拢乌克兰,毕竟欧盟相比于北约对俄罗斯的刺激不可同日而语。

但为了美国的利益,欧盟最终断了拉拢乌克兰的念想。这种搞法虽然迎合了美国,也是克里米亚危机后的就坡下驴,毕竟当年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就是玩公投玩双标,俄罗斯夺回克里米亚只是以牙还牙。但欧盟确实与美国保持了战略一致。

这也意味着,欧盟经历了英国脱欧和乌克兰危机后,彻底放弃了几十年来的坚持,放弃了自立门户的努力,而这也注定了欧盟在东扩,尤其是乌克兰问题上,将成为最大的受伤者。无论美国在乌克兰砸向俄罗斯的拳头有多重,最终承受的永远有欧盟。

没有自主权的欧盟,终归还是逃不过美国的手掌心,逃避不了被美国左右的尴尬命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herry同学

    克里米亚半岛事件再度搅动国际波谷,欧盟深陷其中。

  • 滚滚长江东逝水hts

    只要让老百姓过得好就不会有什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