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誓师女孩,你的成绩的确很耀眼|九派时评

高考誓师女孩,你的成绩的确很耀眼|九派时评

00:00
04:38

最近,“青年人大”微信公众号刊文《百日誓师后,她如何走出舆论场的风暴眼》,文章介绍了符文迪走出网暴阴影,并投入全新大学生活的历程。至此,公众才知道,曾经在百日誓师因热血演讲而被网暴的女孩符文迪,已经在去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她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表现。对当事人来说,表现出对于高考冲刺的勇敢、激情,合情合理,但在一些网民看来,其言行却十分偏激、夸张,与之相关的各种“标签”和言语暴力也随之而来。

好在,被网暴之后,符文迪并没有被击垮,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取得了不错的高考成绩。但即便走入大学,那段经历也没有在记忆深处消失,只能想办法走出阴影。她说自己是一个要强的人,“视频其实把我拍丑了很多,但是我觉得我长得不丑,所以他们攻击对我无效;我的价值观没问题,他们的攻击对我也无效。”

网暴对一个人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一些被网暴者莫名其妙地遭受伤害,首先会将“问题”归咎于自己,似乎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引起他人的不满。然而,事实往往证明,网暴者不需要理由,被网暴者并没有错误。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些网暴者缺乏基本的同理心,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向无辜者发泄内心的怨气,却不考虑这会带来何种严重的伤害。

不仅社会伦理无法容忍网暴者,法律上也严禁任何形式的网暴行为。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比如,在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而在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意诋毁、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即便不少网暴者的行为没有被定罪,在不少网络社区上,也会被禁言、封号处理。

总之,不能纵容网暴者继续作恶,严厉处理一批网暴者,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也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从心理机制的层面来看,很多网暴者并非不知法律的要求,而是一旦进入网络“匿名空间”,就会将内心的戾气毫无遮拦地宣泄出来。现实中,他们或许不敢当着别人的面,去羞辱、侮辱人,但在网上,隔着屏幕,就敢肆意妄为。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任何人都要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从技术上看,想顺着网线,找到发布不良言论的人,也并非难题。任何网民都不能对网暴行为存在侥幸心理,而是要让自己保持线上线下言行一致,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

正如符文迪所言,“他们可能不够理解我的处境和价值观,我们完全是不同生命阶段的两个人,悲喜并不相通。”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应该尽量求同存异,理解他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

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一个人可以不喜欢、不认同别人的言行,但这不应该是党同伐异、谩骂诋毁他人的理由。在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构建一个没有网暴和戾气的空间。向任何形式的网暴行为坚决说不,也应该是人们的基本素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