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苏轼《定风波》-从绝望到淡定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23苏轼《定风波》-从绝望到淡定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00:00
24:40

苏轼的《定风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词牌名:定风波

作者:苏轼

创作时间: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

创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心生感慨,故作此词。二、原文内容

复制代码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让我感到有些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注释

已而:不久,一会儿。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天气和晴朗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同时,“晴”与“情”谐音,也暗指感情上的无悲无喜。四、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即景生情,语言诙谐:全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小事,即景生情,语言诙谐,展现了词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

寄寓人生哲理: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句,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胸襟,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双关手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晴朗,又暗喻人生中的政治风云和荣辱得失,表达了词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五、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综上所述,《定风波》是苏轼在人生低谷时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词作,展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以及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泰山钓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