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车轮战”!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各年龄段均易感染

呼吸道感染“车轮战”!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各年龄段均易感染

00:00
13:45

春日伊始,身边咳个不停的人又多了。

去年以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开春至今,随着流感和支原体的偃旗息鼓,另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呼吸道疾病被人们重新提起——百日咳。

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此外,2024年这两个月的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

不寻常的迹象引起了疾控部门的警惕。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当前我国的百日咳防控应当引起重视。”

最近,儿科大夫们注意到,临床上出现的百日咳患儿越来越多了。这似乎昭示着,百日咳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已经发展到临床医生有切身感知的地步了。

元旦前后,卓正医疗儿科医生高峥发现,前来就诊的患儿时不时就能被确诊为百日咳,“前段时间,我们有时会遇到具有百日咳临床特征的患儿,而在进行病原学靶向测序等检查验证后,发现确认是‘百日咳’还是会把我们吓一跳。因为结合临床病史,前来就诊的这个孩子,此时很可能已经成了一个传染源。”

某一线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姚庭也感受到,从去年以来,百日咳患儿的数量明显增多,周边地级市也是如此。就诊的患者中,年龄偏大的患儿症状有时并不典型;小婴儿的咳嗽则更严重,尤其夜间痉咳,“几乎咳得憋过气去”。

姚庭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所在城市对百日咳有具体防控要求,比如确诊病例所在医院如果不具备收治条件,则需要转到有收治条件的医院治疗。如患者病情允许且具有居家隔离的条件,则可以返回家中继续治疗;隔离时间需要达到自发病之日起40日,或发作性咳嗽出现后30日,以防止百日咳的传播。

早在2023年12月,北方城市某三级医院的儿科主任张霜觉察到了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微妙变化。为此,她向医院检验科申请,希望可以开展百日咳抗体快检,用来辅助临床确诊百日咳患者。

2024年3月份,这项检测在医院全面开展,不过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百日咳患者。张霜认为,为了公共卫生的需求,发现百日咳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推动百日咳快检在医院落地,仍然是有必要的。

从大夫们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共性特征。基于快速、便捷、敏感性高的检测手段,医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发现百日咳患者。

这也是一些疾控人士的共识。在他们看来,检验能力提升,或许是百日咳患病率数据上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实际上,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百日咳发病率就呈现出上升趋势。

2013年起,中国陆续有3个PT-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2019年,核酸PCR检测试剂也获准上市。时至今日,医疗机构逐渐将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PT抗体检测以及更敏感的核酸PCR检测方法作为诊断百日咳实验室依据。

在2023年下发的一份《百日咳诊疗方案》中,百日咳的诊断标准被更新——除细菌培养、PT抗体检测外,核酸检测也被正式纳入。这说明,诊断标准的变化或许也是近来百日咳确诊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一位基层卫生工作者回忆说,数年前自己在参与一次学术报告时发现,似乎一个城市里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够开展百日咳的病原学检测。时至今日,稍具规模的医院都有能力开展百日咳的病原学检测了,即便自己不能检测的,也可以送至第三方机构帮助检验。

而一位儿科医生则感慨道,如今的年轻父母在面对孩子生病的时候,似乎有着更鲜明的求知欲,希望弄清楚病因。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临床提高检测能力,尽可能开展更多更全面的病原学检测,以满足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需求。

检测能力提高的另一面,是医学界正重拾对百日咳这种古老疾病的重视和警惕。

疫苗大规模接种以来,由于百日咳处于低流行状态,加之其治疗手段与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类似,所以在早年的临床实践中,为了追求诊疗效率,一些医生并不会刻意区分和识别百日咳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尽快经验性用药往往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

然而,随着其他国家“百日咳再现”现象增多,中国医疗界也开始担忧“百日咳再现”的风险。因此,尽可能搞清楚百日咳在中国的真实流行情况变得尤为重要,而这需要所有临床医生的努力。

2011年,《百日咳免疫预防专家共识》出台;2021年,《中国百日咳行动计划专家共识》出台。在这十年间,部分省份加强了对百日咳的监测报告,全国百日咳报告发病率的确呈现出了上升趋势。

数据的上升,反过来作用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加强对百日咳的监测,带动更多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参与到发现和识别百日咳的工作中来。

回到问题的关键,百日咳患病率的提高,究竟是因为我们发现它的能力越来越强,还是因为百日咳真的正在越来越流行?这两个答案或许都对。

相比从前,我们现在更有意愿和能力检出百日咳了。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可能正在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曾被我们严重低估的,百日咳流行情况。

百日咳有哪些症状?

应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一起来看

01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一种叫做百日咳鲍特菌的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一样,经过口鼻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各年龄段均易感染,病程可达2-3个月。请注意,百日咳属于乙类传染病,需要隔离。

02

百日咳有什么症状?

百日咳整个病程分三个阶段,为了方便大家看,我们用一个图表列举。

有些百日咳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咳嗽,但6月龄以下婴儿剧烈咳嗽后可能会引起口唇发紫、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小婴儿家长及儿科医生更应引起重视。

03

百日咳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1. 抽血:“手指血”血常规在早期会有白细胞升高,但不能诊断。“静脉血”百日咳抗体准确性高,但出结果慢,要7-14天。

2. 鼻咽拭子测核酸:“捅鼻子”或者“刮喉咙”,检测百日咳的DNA,准确性高,出结果快,一般1-4天出报告。

3. 胸片:可以排查百日咳引起的肺部感染,相对其他病原体,百日咳鲍特菌引起肺炎几率小些。

04

百日咳该怎么隔离?

百日咳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需要隔离。

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百日咳鲍特菌随飞沫迅速传播,未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在发病3周内传染性最强,有效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期。

隔离期:未治疗病患自发病后隔离21天。

经敏感抗生素治疗者治疗后5天。

05

打过百日咳疫苗,为什么又得了?

首先,现行的百日咳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大部分学龄期儿童及成人均已过疫苗保护期。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儿童、青少年感染后常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成人病例可因症状不典型或隐匿性感染难以引起重视,从而成为婴幼儿感染的传染源,使得传染更容易传播。

虽然百日咳都无法产生终身免疫。但是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仍然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非常必要。

06

百日咳真的要咳一百天么?

不是的。

从百日咳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第一、二阶段会持续四到八周,恢复期时间不定,大多数患者在两个月内可以“结束战斗”。

所以,百日咳不一定会持续咳百日,当然也不会在百日的时候戛然而止,还需要积极治疗哦。

07

百日咳疫苗接种方案是怎么安排的?

我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目前针对百日咳实施的是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婴幼儿童应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分别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

各位家长请注意,目前我国使用的百白破疫苗仅可用于7岁以下儿童,因此7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暂无可用的预防百日咳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第一剂百日咳疫苗在6周龄且不晚于8周龄开始接种,6月龄内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随后完成1剂次加强免疫;学龄前儿童在5岁左右加强1剂次;青少年时期在10岁左右加强1剂次;成年后在20岁左右加强1剂次,以后每10年进行1剂次加强;对于孕妇,建议在每次妊娠的孕中期或孕晚期进行1剂次加强。但目前仅为建议,尚未完全实施。

08

得了百日咳该怎么治疗?

目前推荐口服药物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有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推荐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

09

可以用中药治疗么?

可以的。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的《百日咳诊疗方案》明确提到了中医治疗方案,和大家共享。当然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具体方剂调整还是要面诊中医医师。

10

居家如何护理?

总的原则是:多休息!少刺激!

1.环境护理:通风换气,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各种诱发痉咳的刺激。

忌惊吓扰动: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引起阵发性痉咳;少训斥,多安慰,减少对痉挛性咳嗽的过分关注,避免患儿心里紧张。

忌气味刺激:室内环境保持清新,避免烟雾、油烟味等异味刺激。

宜保持患儿心情舒畅;宜保证充分休息。

2.饮食护理: 均衡饮食营养,保证营养的供给;少量多餐慢食。

宜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面条、米粥、蒸蛋等。

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