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明青花花鸟纹瓷盘:穿越大洋的艺术使者

博物院|明青花花鸟纹瓷盘:穿越大洋的艺术使者

00:00
04:17

在英语中,“china”不仅指中国,也有瓷器的意思。因为在古代,其他国家认识中国,常常是从瓷器开始的。

青花花鸟纹瓷盘,瓷器,明代文物。高5.5厘米,口径28.5厘米,底径15.7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

该瓷盘属于明代外销瓷,又称“克拉克瓷”。盘内底的主题纹饰为八角开光花鸟纹,其间一鸟立在岩石之上抬头仰望,一鸟振翅高飞于空中,二者一上一下,相互呼应,牡丹花纹则衬之其右,平添了几分活泼气息。器物整体胎质略薄,青花发色明亮,色彩变化得宜,使整个画面生机勃勃。

故事从七百年前的商船“克拉克”号开始。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劫掠了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并在船上发现装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陶瓷,由于当时搞不清这批中国陶瓷的确切产地,故而将这批瓷器以船号“克拉克”命名。

当克拉克瓷步入欧洲时,立刻引起了巨大震动。活泼清新、自然精致的瓷器受到了西方贵族的追捧,贵族们把拥有中国陶瓷视为显示身份、地位及财富的象征。

随着西方群体对瓷器需求的增多,大量订单也接踵而至。这不仅刺激了中国外销瓷的生产,也给中国的制瓷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同时,瓷器的贸易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这些精致的瓷器走向世界。

专家解读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外销瓷,顾名思义,是为了对外进行贸易活动而生存的商品瓷。西方人认为这种瓷器是他们通过商业贸易所购得的,所以也称其为“贸易瓷”。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也是瓷器外销的繁盛期。

明初,朱元璋实行“海禁”,这一政策致使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外销瓷的销售遭到了重大的打击。直到隆庆皇帝即位后才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这一政策实施后,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对外贸易活动逐步得到恢复,外销瓷市场也开始复苏。

到了万历时期,西方的商人开始大量的从中国进口瓷器销往欧美各国。荷兰东印度公司截获的称之谓“克拉克瓷器”的瓷器,即是中国青花瓷。清新活泼、随意自然的克拉克瓷,深受欧洲贵族欢迎。

从隆庆开关到明王朝灭亡,瓷器的对外销售始终保持着不断发展的势头。但清朝建立后,这一态势发生了改变。清顺治十二年开始,清廷实施禁海令,对外贸易再次中断,从而造成中国瓷器难以继续出口。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