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春季湿气重?中医祛湿有妙招

中医养生|春季湿气重?中医祛湿有妙招

00:00
07:02

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的时期,但你是否觉得早上起床很困难?白天头上似乎裹着一层东西,让人提不起精神?大便总是不成型,或者总有一些黏在马桶上?在中医眼里,这些可能都是“湿”的问题。

湿气究竟为何物?从何处而来?湿气重的表现是什么呢?怎么有效的祛除湿气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薛茸丹为大家详细解答。

视频加载中...

什么是湿气,湿气从何而来?

湿气既属于致病因素,也属于病理状态,湿气致病具有重浊、黏腻、伤阳气、疾病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一般将湿邪分为内湿和外湿。

提到外湿,就不得不提到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表现,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气候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当这些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或者人们的抵抗力下降时,这六种气候就会变成邪气,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六气中的湿气如果发生异常,如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所阴暗潮湿,就会容易使人体感受湿邪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大多是指肺、脾、肾脏腑功能受损导致,其中与脾虚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胃处在人体中间部位,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枢纽,它们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所需要的精华、水液,然后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如果脾胃功能受到损伤,那么水液就会堆积在人体内,形成病理性的湿气,正所谓“脾虚生湿,水湿内停”。

为何说湿气重则百病生?

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是在疾病过程中又常互相影响,外感湿邪,易伤及脾脏,导致脾虚,脾虚则湿邪内生,水湿停聚,又容易招致外湿侵袭。另外,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很少单独致病,通常情况下都会夹杂其他的邪气,例如湿邪遇风变成风湿,湿邪遇寒变成寒湿,多种邪气与湿邪夹杂,往往会发展为慢性疾病,缠绵难愈。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1.头身沉重:湿气侵袭人体,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头部,你往往会感觉到头昏,头顶像裹了一层厚厚的毛巾,身体困重,四肢发沉,特别容易疲倦,夜间影响睡眠,白天不解乏;严重的会出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2.消化异常:湿邪停聚脾脏,影响脾胃运化,则会出现胸闷腹胀、食欲欠佳,口淡、口黏、口渴但不想喝水,长期大便不成形,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

3.皮肤油腻:面部容易长痘、晨起满脸油光;平时头发油腻,脱发严重。平时爱起湿疹等。

4.舌苔厚腻: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也为脾之外候”,所以湿气重、脾虚的人舌头一般比较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可能会比较腻。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

【清淡饮食】

清淡、适度、均衡的饮食可健脾养胃;不可一味追求减肥而节食;其次不可嗜食寒凉、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增加脾胃负担。

【适度运动】

适量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健走等可激活一身阳气,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的排出;但是运动过程中要切忌暴汗损伤人体津液。

【起居防潮】

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也会导致湿气侵袭我们的身体,所以日常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如: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涉水淋雨;夏天不直接睡在地板上;不要穿潮湿的衣物;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房屋经常打开门窗通风。

【中医调理】

泡脚:每晚睡前1小时,用40℃左右温水,没过脚踝,泡脚15-20分钟,至身体微微汗出,使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艾灸:可选用以下穴位进行艾灸,足三里、中脘健运中焦;气海、关元、膏肓补益肾气、固本培元;百会、神阙升举阳气,阴陵泉、三阴交健脾祛湿。以上穴位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抵抗湿邪侵袭。自觉长期腹泻、周身湿冷的患者还可进行长蛇灸、培元灸等方式散寒除湿。

拔罐:火罐的运用广泛,大多用于治疗痹症;拔火罐能起到祛风通络除湿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火罐宜拔在人体肌肉丰厚的部位,孕妇、肿瘤、高热、昏迷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不宜拔罐。

香囊:芳香类的药物辛香温燥,能化湿醒脾。寒湿者可选用藿香、佩兰、木香、豆蔻等药品,研磨制作成香囊佩戴或放置于卧室床头;孕妇和皮肤过敏者禁用。

药膳:可选用瘦猪肉、茯苓、芡实、莲子、山药、炒白术、陈皮、黄芪等药物煲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困重的人群。

针灸、艾灸、中药、拔罐、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均需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这些疗法安全、方便、疗效可靠。薛医生提醒,由于每个人病情、体质不同,如果您出现上文提到的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咨询相关中医专家,对您的体质、病情进行辨证后进行规范的调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