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三彩马及牵马胡俑:西域的风还是吹到了大唐

博物院|三彩马及牵马胡俑:西域的风还是吹到了大唐

00:00
04:44

黄沙漫漫中,一位大眼睛、高鼻梁的胡人牵着马儿,从遥远神秘的西域古国走来,踏入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

唐太宗末年,近万户胡人入居长安,他们曾生活在边疆,善骑射,有丰富的养马经验,因而常被雇用为马夫或驯马师。元稹有诗曰:“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长期以来,唐墓中大量三彩胡俑的出土,正是此种风气的写照。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品或工艺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多以汉人为主,而像唐三彩中诸多的胡人形象,实属历代少见。

三彩马及牵马胡俑,唐代文物,马高77.8厘米,俑高63厘米。陶制明器,1930年河南省洛阳唐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该唐三彩马、鞍、辔俱全,剪鬃、缚尾,口悬绿镳,体态沉稳矫健,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昂首直立,双耳生风,两眼炯炯有神,处处透射出健壮之美。

马釉色艳丽,以红棕、白、绿为基本色,其中马身釉彩为红棕色,浓密的白色马鬃顺畅地伏在粗壮而有力的颈部,马面和背部呈白色,和其他色泽相互映衬,在光照下有流光溢彩、富丽堂皇之感。马身饰物雕琢精细,刀工娴熟,几近完美,且施釉均匀,无釉流痕,体现了当时艺匠高超的审美意识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牵马俑为一胡人,高鼻深目,神态自如,表情庄重。他头戴白色毡帽,身着紫红色圆领右衽袍,腰系行囊,下穿小口窄裤,足穿尖靴,双手握拳作执缰牵马状。其造型惟妙惟肖、雄姿勃勃,静中有动感。他似在驯服战马,又似整装待发,即将踏上凶险未卜的征程。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是社会奢靡之风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厚葬之风的产物。作为明器的唐三彩,体现了盛世风采,并全面而直观地反映了盛唐时期的政治局面,及其雄浑博大的时代风貌。

早在1898年前后,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时,铁路的工人在郑州、洛阳至西安的铁路沿线就挖到了大批的古墓葬,其中唐墓中出土了数量惊人的三彩陶器,有人物、动物和器皿。唐三彩这才初次向现代的人们露出了神秘的面容。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基本建设中,洛阳、西安等地再现数目惊人的唐三彩制品。

河南地区三彩器物中出土最多、影响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马和骆驼。它们不仅是中原地区与西域文化交流发展的见证,同时也传达了丝绸之路上商业往来的信息。三彩器传播到国外后,对当地的陶瓷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日本和朝鲜。可以说,唐三彩曾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辽阔的土地上风靡一时,留下了我国古代盛唐时期富丽恢弘、热烈向上的精神风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