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莫斯科恐袭之际,西方第二战线直指东方!

深度|莫斯科恐袭之际,西方第二战线直指东方!

00:00
10:33

莫斯科恐袭将美西方再次推向台前,现在更大层面上是将特朗普拉入俄乌战争的阴谋,而一直以来欧美的政治正确运动也将矛头直指中俄伊朝。但唯一不变的是资本从毛细血孔里逐利的本性。

大家还记得2021年3月闹得沸沸扬扬的新疆棉事件吗?直至今日西方还是会拿莫须有的新疆棉为借口制裁中国。

讽刺的是,根据香港南华早报3月21日的报道,欧盟在今年1月和2月从新疆进口棉花同比增长200%。

2023年的1月和2月欧盟27个成员国从中国新疆进口了9800万美元的棉花,而2024年的数据是3.12亿美元。

进口最多的欧盟国家分别是波兰、比利时和荷兰。不光是棉花,在中欧贸易中争议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的进口规模也有显著扩大。

这一现象和欧盟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的多次贸易制裁确实形成了讽刺至极的反差。

但是搞笑归搞笑,有2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是西方一直在强迫世界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二是现阶段各种形式的贸易制裁是欧盟拉平和中国贸易竞争差距的唯一方式。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对新疆棉的指控有着不小的漏洞。所有的结论来自于间接推测而不是直接证据,那些所谓的新疆受害者的采访也是漏洞百出。

但是绝大多数西方公司都在新疆棉事件后选择制裁新疆棉,而不是像西方故事说得一样站出来让理智的光驱散黑暗。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为了钱能理解不磕碜。

现在西方政治正确大行其道,企业如果政治不正确就会被舆论喷到地心,这点即使是能源巨头们都不得不低头,又何况时尚业。

但是现在政治正确运动已经偏离了其原本的道路,屠龙的少年成了巨龙本身,导致反感政治正确的不单只是激进的保守派,还包括了平和的中间派。

政治正确确实正确,但是正确就一定要矫枉过正吗?正确就一定代表着普罗大众的想法?对政治正确的激进追求是多数的声音还是一小搓的噪音?那些正确的人是真的正确还是在用正确谋利?

戎评倾向于政治正确已经被腐化,屠龙的勇士成了自己曾经反抗的不公,信息时代放大了所有声音,让看似无害的正确获得了不该获得的声量。

可惜的是,这些只是个人的猜想,没有学者敢顶着政治正确的压力中立的研究这些,因为即使是研究这些也会被打成不正确。

不幸的是,欧洲本身确实是棉花消费大户,但是欧洲消费的是棉花制成品,而不是棉花本身。

欧洲本土的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都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留在欧洲本土的要么规模不大,要么是走高端路线的。所以欧洲时尚公司要么不在乎棉花成本,要么把市场完全外包到欧洲以外的地方。

中国本身既是世界排名前三的棉花出口国,也是世界排名前三的棉花进口国。所以禁了中国新疆的棉花对于全球化生产的欧洲企业来说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可以轻易在世界市场上找到替代品,即使这对于他们口口声声关心的新疆人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欧盟都明白,但是正如政治正确绑架了西方社会一样,政治正确也寄希望把这些规则强加给中国。而制裁中国也是西方的政治正确,所以没人在意这其中的荒谬。

沙特和日本就是两个西方双标的完美例子,沙特现在还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日本一直对穆斯林执行连严苛都说轻了的管控。西方以此做文章,但是从来没敢到制裁的地步,因为沙特和日本对于西方经济至关重要。

这是一场荒诞不经的现代闹剧,新疆到底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强加于中国的西方规则,重要的是强加于社会的政治正确。

所以我们看到波兰的进口规模最大,波兰社会的政治正确思潮并不强烈,同时波兰本身和欧盟中的西欧国家有不小的经济贸易矛盾。波兰不在乎也可以不在乎什么正确不正确。

棉花在中欧贸易中的比例并不大,所以欧盟可以毫无压力的以莫须有的罪名制裁新疆棉花。棉花只是中欧繁多交易商品中的一项,可悲的是,发生在棉花上的事现在大概率也会发生在其他商品上。

无论是棉花及其制成品,还是锂电池、光伏、电动汽车,在这些领域西方公司在事实上和中国公司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而这些领域本身的政治影响力又不容小觑,所以贸易制裁是现阶段欧盟几乎唯一的解。

理论上,发达国家通过产业升级完成经济升级和社会蜕变,把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只留下技术门槛更高的高精尖产业,再通过优质的教育让本国劳动力转移到高精尖产业。

产业升级后,相关产业的利润上升了,资本市场又有更多的现金可以交易了,大家都开心,但是这只是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

然而西方的现实是低端产业确实出去了,高端产业也确实留下了,但是劳动力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从低端走向高端。于是从西方普通人的视角看,是外国人抢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意。

同时,西方的企业在产业升级后的竞争力并没有高到可以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占到绝对优势。就比如光伏产业,欧洲研发设计中国生产的公司不在少数,但是欧洲公司还是竞争不赢中国公司。

这就导致西方产业看着确实高级,但是这些高端产业无法消化那么多就业岗位,而升级后的老产业又竞争不赢中国同行,这时中国公司抢了本国生意和工作的印象就根深蒂固了。

同时,西方高端产业创造的价值也没有高到可以弥补低端产业的损失。就比如农业,欧盟在每个农业领域都有补贴,但是单是2023年欧盟就内部农业争端没少吵架。这还只是欧盟内的差距,放大到欧盟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差距更加吓人。

所以即使新疆棉漏洞百出,西方依旧选择以此为由头制裁来自中国新疆的棉花,因为愤怒的选票明显比虚无缥缈的理智要真实。

欧盟经济发展停滞是老毛病了,很多代欧洲政治家尝试过振兴欧洲经济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欧洲企业只在某些高度细分领域占有优势,但是在更普遍的大领域都处于落后地位。

欧洲在二战前的经济优势集中在其先完成工业革命同时拥有大片殖民地可以作为市场,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因为产能的现实差距和市场的缺失导致欧洲再也回不到二战前的巅峰。

当中国经济开始崛起时,中国低廉的成本和不输欧洲的研发能力使得欧洲再也无法利用其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壁垒来应对竞争,甚至于一些欧洲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也开始被中国反超。

但是这不代表着欧盟的创新能力不行,相反现代绝大多数的高精尖领域的顶尖学者有不少在欧洲大学,就比如现在最火的AI。欧洲的问题在于创新成本相比中国和美国都高太多。

这就导致欧洲企业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要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是中国企业占优,还不光是价格。

就拿新能源举例,欧盟是最先提出有具体时间表和执行计划的绿色能源转型计划的,但是现状是欧盟在2023年宣布推迟该计划,同时该计划涉及的大公司也都推迟了转型计划。

欧盟的新能源计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新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二是新的绿色交通运输工具。欧洲公司在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无疑是有能力完成这个计划的。

但是欧盟马上就发现,在风电和太阳能领域,中国公司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更有优势。不仅便宜皮实,还是可以大规模供应。相比之下欧洲公司的产品不仅贵采购规模还被限制。

在电车领域,欧洲公司远比中国公司更早的推出概念车型和量产车,但是经年累月构建的壁垒让欧洲车企懈怠了,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盖过了西方车企,而西方车企的新能源研发却困难重重。

绿色能源的可行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无论是依赖风电水电太阳能,还是用电车和电驱高铁替代油车和燃油机车作为主力交通工具。

而且中国的经度和纬度跨度极大,导致中国国内可以覆盖全球绝大多数的气候条件,这让中国的可行性验证结果更有说服力。

那么对于欧盟来说,要想达成自己的绿色能源转型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是直接找中国买。但是欧洲涉足能源和交通的企业大多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这些公司不可能任由中国公司抢走自己的生意。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一直高举绿色大旗的欧盟对着能解决自己转型困境的中国企业发起高强度贸易战,而未来我们肯定也可以同时看到有欧盟国家会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大开绿灯。

我估计有不少朋友不理解为什么欧盟既要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又要在吃亏的行业大打贸易战。这其实是西方的惯常战术,目的是通过贸易战施压来换取其他地方的退让。

但是贸易保护只能护住一时,护不住一世,想要在贸易中占优只有不断创新。请记住,傲慢才是最大的敌人。否则在未来的莫一天,上演在欧洲的闹剧也会重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善游记者

    喜欢本期对资本本性和政治激进问题的挖掘,洞见颇深,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