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到底是如何颠覆我们对因果关系的坚信?事实真的必然牵连事实吗,或只是心理习惯所致?这一理论对科学家、哲学家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有多深远?
02:07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挑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04:08 因果关系的困惑:太阳晒和雪融化之间的秘密联系是什么?
06:09 因果关系的信念与经验的观察
08:10 休谟的因果关系观点:经验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12:12 经验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探讨
14:12 休谟与康德的比较分析
全文逐字稿
上一讲我讲了休谟认识论的原理,就是心灵中只有知觉,以及由这个原理推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存在皆不可知。由这个原理他还推出了另一个重要结论,就是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一讲我给你讲他这方面的思想。
在认识论上,休谟最著名的理论是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论证了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个理论之所以出名,第一因为是他首创,第二因为后果严重,第三因为至今无人能够驳倒。
在休谟之前,因果关系的存在几乎是一个公理,不论哲学家、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对之都深信不疑。哲学家们大多相信,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必然和普遍的秩序,理性能够把握这个秩序,获取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而因果关系被看作是这种知识的典范。一般来说,科学研究也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试图通过由果及因的探究,寻找事物的规律。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根据因果关系来推测自己行为的结果,规划自己的行动,否则会寸步难行。因此,否定因果关系,不但对传统形而上学是一个摧毁性的打击,而且似乎动摇了人类知识的根基,可谓惊世骇俗,休谟以此给他之后的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
一、经验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观念
休谟首先承认,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似乎都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面的,凭借因果关系,我们才能够超出我们感官的证据做推论。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在荒岛上发现了一只钟表,他就会断言曾经有人到过这个荒岛。一切关于事实的推理都是这种性质的,即假设有一种联系存在于眼前的事实和由此推出的事实之间。但是,这种联系具有必然性吗?问题的关键在这里。
所谓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实必然引起另一个事实,两个事实之间有一种由原因产生结果的必然联系。因果关系是关于事实的知识,一切关于事实的知识都来自经验,不能由理性推导出。理性只能判断一个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不能判断两个事实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可是,经验同样不能让我们发现这种必然联系。在所谓因果关系的场合,我们看见的是两个不同的事实,以及它们经常相伴或者相继出现,并没有看见它们之间的那种必然联系。
我来举一个例子。太阳出来,雪融化了,你看见的是太阳晒和雪融化这两个不同的事实,以及这两个事实的先后出现,并没有看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你凭什么推断太阳晒是雪融化的原因呢?你也许会搬出显微镜,说通过显微镜可以看见水分子在太阳照射下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以此来证明太阳晒和雪融化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是,休谟会告诉你,你看见的只是太阳晒、水分子的运动、雪融化这三个事实,所以只是在太阳晒和雪融化之间增加了一个水分子运动的事实,仍然没有看见这三个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此类推,不论你把实验做得多么精细,同样的困难依然存在。总之,你只能看见一个个事实以及它们的相伴或者相继出现,永远不能看见那个叫做因果关系的秘密联系。
休谟指出,我们自以为有因果关系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语言的误导。原因这个词本身就有这个涵义:它是引起别的东西的一种东西。他进一步追问说,凡事必定有一个原因吗?原因和结果是相对的名词,当我们把一个东西设定为是一个结果之时,也就设定了原因是它的相关项。但是,这只是词义上的规定,并不能证明事实上每一个东西必定有一个原因。打比方说,我们在词义上规定,每个称作丈夫的男人必定有一个妻子,但这并不能证明事实上每个男人都结了婚。*
二、从过去不能推断未来
休谟进而指出,由于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从过去不能推断未来。人们常常从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假设未来会符合过去,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信念之基础上的,因为在过去的经验中看见某些事实的恒常集合,就断定未来也会如此。休谟责问道,过去的经验只能说明过去,有什么理由把它们扩展到未来,扩展到尚未发生的事实上?两个事实经常相伴出现,这种情形重复得再多,也不能说明未来必然如此。
从过去的经验推断未来,这样的命题永远只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即使你天天看见太阳升起,你也不能据此断定明天太阳一定升起。如果有人说,太阳明天升起只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人们会觉得他很可笑,但是,从认识论上说,正确的是他,而不是嘲笑他的人们。我们也许可以反驳休谟说,虽然科学已经预测总有一天地球会毁灭,太阳不再升起,但那将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决不会发生在明天。我相信休谟会提醒我们说,他谈论的不是明天事实上会发生什么,而是关于明天会发生什么的一切判断具有什么性质。
对于未来事实的一切预测都根据过去的经验,一切经验都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因果关系不具有必然性,这就决定了任何科学预测都只是或然性的判断,预测多么准确也不能摆脱这个性质。
休谟设想有人会对他说:我的实践驳倒了你的这种怀疑。然后回答说:作为一个实践的人,我完全同意从过去的经验推测未来;但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我有好奇心,就想追问这个推论的基础。也就是说,作为哲学家,一定要认真追问认识的根据,而在实践中,哲学家也是人,只能遵照常识生活。
三、习惯性的联想
不存在因果关系,可是,人们怎么会产生如此牢固的因果关系信念的呢?休谟说,这有心理上的根源。心灵从外界接受印象,形成观念,心灵只知道这些印象和观念,并不知道外界对象之间的关系。由于某些对象经常相伴或相继,心灵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在相应的观念之间发生联想,看到其中一个出现,就期待另一个也出现,并且相信其间有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所谓因果关系只是观念与观念之间的一种习惯性联想,根源于一种心理习惯,丝毫不能说明外界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切关于事实的推论都依据经验,经验只能提供或然性,不能提供必然性,这是休谟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过,他承认,或然性的推论形成了人类的大部分知识,并且是人类一切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或然性的推论,包括因果关系的推论,不是严格的知识,一个恰切的名称叫信念。信念自有其力量,常常会以和感官或记忆所呈现的观念的同样方式作用于心灵。
四、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导
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习惯性联想,只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休谟指出,一切关于事实的认识都是如此,都是依靠习惯确立的,实际上都是信念。这个情况不可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满足于习惯这个人性原则,只要人性不变,这个原则就永远会保持它的作用,使我们依据经验做出各种推论。
不但如此,我们还必须看到,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导,只有它可以使经验有益于我们。我们依靠习惯确立了因果关系的信念,期待未来发生的事情会与过去相似。如果没有习惯的作用,我们除了直接呈现于记忆和感觉的东西而外,对其他东西就会一无所知;我们就会根本不知道如何使手段适应目的,如何运用我们的自然能力来产生任何结果。如果这样,一切行动都会立刻停止,大部分的思维也会停止。因此,习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的条件。
我们不能把生存大事交给理性去处理,因为理性的作用是迟缓的,而且很容易陷入错误。习惯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本能相似,可以独立于理性的费力演绎之外迅速做出推论,而且较少错误。以一种类似于本能的倾向来保障人类生存,这是大自然的智慧。
即使在最受怀疑论困扰的时候,休谟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相信自然比怀疑论强大,能够及时抵消怀疑论的力量。他说:“自然会永久维持它的权利,最后它总会克服任何抽象的理论。”在理论上,他坚持怀疑论,确信经验不能提供任何必然性知识。在实践上,他满足于一种健康的常识,相信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经验所提供的或然性知识已经够用了。说到底,知识是为人类服务的,没有必要为知识是否百分之百的真理而太较真。
休谟的认识论,我就讲到这里。他的特点是把经验论贯彻到底,得出了怀疑论的结论。为了让自己安心,他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削减了怀疑论的锋芒。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就是人类究竟能否获得具有必然性的知识。在他之后,康德是力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哲学家,我以后在讲康德时再具体讲述。下一讲,我给你讲法国哲学家卢梭的思想。
雪融化,不单是太阳嗮的,是气温升高。
休谟说世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只存在相随相伴的2个事实。学的逻辑也是这么学的。原来是信念!当我第一次听到,万事皆空因果不虚。觉得非常契合我的心里,感觉很舒服。非常有道理!似乎教训不学习的孩子,找到一个心里的落脚点了。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可能考不上大学,这是或然。一个学生不学了一定考不上大学,这是必然的。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我断定人类寸步难行。举个栗子,我不上班,要求老板给我发工资。
大师的课👍能再多讲几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