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漩涡纹戈:充满艺术色彩的神秘古兵器

博物院|漩涡纹戈:充满艺术色彩的神秘古兵器

00:00
05:05

在殷商时期的战场上,戈是一种常见的长柄格斗兵器,它既能刺杀又能勾啄,是士兵们的重要武器。然而,当我们今天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件漩涡纹戈时,却很难将其与血腥的战场联系起来。因为它身上所散发的,更多是一种艺术气息。戈身上的漩涡纹如同水中涟漪,又似天空中云彩的变幻,给人一种既神秘又梦幻的感觉。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件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1954年,郑州市在挖掘人民公园青年湖时发现了一处商代文化遗存,后将叠压在二里岗文化层之上的商代后期文化遗存命名为郑州商代人民公园期文化遗存,简称商代人民公园期。本文的主角——漩涡纹戈,就是属于人民公园期的商代后期兵器。

它通长20.3厘米,宽7.2厘米,通体呈青绿色,表面光滑细腻,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光泽。戈身修长,刃部锋利,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铸造技艺。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戈身上的纹饰。

漩涡纹戈内两面各有一纹饰,一面为漩涡纹,与郑州二里岗出土的陶文接近。一面为“回”字向四面各出一箭头样的纹饰,郑州二里岗文化四期出土的戈内部也有相近的纹饰。由此可推断,人民公园期与商前期二里岗文化是有裔承关系的。但从这件戈的形制看,与二里岗文化的戈还是有一定差别,而与安阳殷墟二期的同类戈形制相似。因此漩涡纹戈虽然出土于郑州,但从文化类型上看,却属于安阳商代后期的殷墟文化。

漩涡纹戈内一面为漩涡纹

一面为“回”字向四面各出一箭头样的纹饰

郑州商城自盘庚迁殷之后直至东周期间再没有发现人类居住的遗存,这名手执漩涡纹戈、生活在商城边上的士兵守卫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三千多年过去,漩涡纹戈不再如当年一般明亮锋利,不再如当年一般充满杀气,厚厚的绿锈遮盖了它的锋芒,恰如绵绵不尽的时间掩埋了曾经的往事。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藏品管理部副主任石晓霆介绍,戈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勾兵,成熟的戈一般有援、内、胡三个部分。从戈的发展趋势看,戈早期改进的着重点在于增强戈、柲的结合。增加阑,减小内的宽度,使内明显窄于援,以增加戈与柲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戈能更牢固的固定在柲上。这样的改进在漩涡纹戈上得到了体现,这是漩涡纹戈与商代前期戈的较大区别。

漩涡纹作为戈身上的主要装饰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漩涡纹可能代表着商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在古代社会,人们往往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因此在制造武器时也会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力量的加持。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这件充满神秘色彩的青铜器,不仅是一件冷兵器,更是一件集工艺、艺术与历史价值于一体的珍贵艺术品,也是一扇通往古代社会的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人们的智慧、情感和信仰,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