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全新长篇小说《登春台》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这是格非暌违四年的力作,作品中的人物都身处现代文明进程中,巨量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填满生活的缝隙,格非以小说的形式,在社会学基础上对人类和自我等命题做出哲思性探讨。
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层层嵌套、可以形成闭环的圆。在《登春台》里,聚焦了四十余年里四个人的命运流转,主人公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分别从江南的笤溪村、北京的小羊坊村、甘肃云峰镇、天津城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他们供职于同一家物联网公司,展演着自己的故事。小说以四个人物的姓名为题分为四章,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结。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所评论的,“格非更自由,更哲学。”这种自由与哲学,散布在小说的各个角落。据出版社介绍,《登春台》的书名取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喻指一种盛世气象,暗合了小说开篇俯瞰众生、凝神沉思的视角,也延续了格非创作脉络中对现代文明之下的个体的关切。
“《登春台》有尼采意义上的永恒轮回式的时间结构,也有拉图尔意义上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空间结构。连植物都是行动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民安读完《登春台》之后,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物联网不仅是一个公司,而且是一个新的世界法则。”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