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和太空经济碰撞,哈工大校友造出20颗卫星,打开万亿市场

中国速度和太空经济碰撞,哈工大校友造出20颗卫星,打开万亿市场

00:00
12:58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大多数人眼里,卫星导航系统是非常高大上的玩意儿,一般来说也只有那些顶尖强国才玩得起。但如今,卫星系统的民间化已经成为了未来的趋势。

2024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帮助一家中国的民间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公司发射了一枚长度达到了43米的火箭。

这个火箭上携带着整整11颗卫星,而且这次的发射计划也圆满成功,属于时空道宇公司的11颗卫星已经全部都进入到了卫星轨道中。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民间航空体系建设工程已经进入到了快车道。时空道宇公司的那位创始人,也是哈工大的校友,将正式开始逐梦规模达到万亿的太空市场。

哈工大校友创办太空公司

先来了解一下这次发射的时空道宇公司,这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18年。

有人说,时空道宇就是中国版SpaceX,这话说得也没有错。

时空道宇主营的业务就是全球航天信息通讯工程的民用化,目标是推动中国卫星产业链深入到每一个中国家庭。

该公司在成立的第四年,也就是202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过九枚小型号卫星了。

再带上2024年2月3日所发射的这11颗卫星,该公司在外层空域所拥有的卫星总数达到了20颗,已经基本成了体系。

在2024年2月3日的这次卫星发射任务完成以后,时空道宇公司也成为了现在世界上仅有的第六家拥有独立建设并运营商业卫星系统的民间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搞星座整轨部署的商业航天企业。

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时空道宇公司已经与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就是著名的Space X公司站在了同一条赛道上,同台竞技。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兴奋的成绩。

建立这家公司的人叫王洋,王洋拥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哈工大,在2004年到2005年王洋还曾经在华为担任过工程师。

后来从华为辞职进入了中科院的卫星创新研究院当了三年的星务软件工程师,所以时空道宇对太空技术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

而且它在2014年的时候就创办了中国国内的第一家商业航天公司,这就是著名的上海欧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说,从2014年开始,时空道宇的梦想就是搞通讯卫星民营化、商业化。

如果他的梦想能够完成,就意味着未来太空将不仅仅只是各个国家政府才能够控制的限制性领域,普通人也有上太空的可能性。

而王洋的时空道宇公司发展速度能够如此之快,主要也是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来自于政府以及其他民间科技公司的大力支持。

包括上海格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吉利公司在内的各个新兴企业,都和时空道宇公司有所合作。

所以,时空道宇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

不过,不管是马斯克也好,时空道宇也好,目标都是航天技术民用化,这是为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上太空的权利

实际上,现在航天技术的民用化、家庭化、社会化是大趋势,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依托各个国家所主导的科研机构,航天技术工程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

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的航天技术发展一度走上了快车道,但这种发展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大力出奇迹。

最典型的就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航天计划。苏联和美国就像赛跑一样,先后向太空个发射卫星火箭探测器。

在这期间,双方都调动了大量的资源搞自己的航天工程,但当时他们在航天技术领域所获得的成果,只有极少数一部分能够用于民间。

因为那时的航天工程仅仅只服务于军事和政治。

美苏两国疯狂的搞航天技术发展,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在这一技术领域压过对方,争夺世界霸权。

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航天工程更是进入到了冷却期。美国失去了对手,没有人能够在航天技术领域和美国相提并论,于是美国的科学家和美国的国家宇航局就开始懈怠。

直到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才算是重新盘活了国际航天事业这潭死水。

可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再像之前一样哐哐砸钱搞航天技术,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国家,都存在经济方面的问题,无法像中国一样集中力量搞航天技术发展,反而是商业航天的发展更快一些,因此NASA选择了和民间合作。

比如,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全球星公司、轨道通讯公司、一网公司,其中搞得最好的就是Space X公司。

这家公司与美国国家宇航局有深度合作,可以得到NASA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在盘算着要送人上太空,送人去火星了。

对中国来说,我们当然没有美西方国家的那种资金问题,中国的航天技术也一直是以国家主导为主。

可这并非是常态,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美西方国家的航天技术商业化确实起到了奇效。

欧美的那些资本家也是真的吃航天这一套,愿意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巨额资金的注入之下,欧美的航天事业焕发新生之态。

对中国来说,搞航天技术民用化、商业化,同样也可以调动中国社会的大量资金注入到航天技术领域中。这对我国的航天发展有利无害,也能够让我们长期保持世界级优势。

更别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未来的目标肯定是征服星辰大海。

在地球资源迅速消耗的今天,太空移民或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所以以后我们不可能只像现在一样,把少数经过训练的宇航员送上太空,把越来越多的只掌握有初级技术知识的普通平民送上太空,也是太空移民的必须。

那么,把太空技术民间化,让老百姓提前适应,也符合常理。

航天技术才是未来

航天技术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只要是有远见的国家,不管是靠国家主导,还是靠民间科技公司主导,都在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美国那边推出了阿尔忒尼斯计划,想重新把宇航员送上月球,送上火星,甚至NASA还搞出了极具有前瞻性的要在月球建立前哨基地的计划。

欧洲的航天局、俄罗斯的航天部门也都有类似的计划。

不过现在来看,我国在航天技术层面上已经占据了先机。

经过了近20年的技术积累,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速度极快的阶段,原先很多积存的技术都已经开花结果了。

中国已经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天宫空间站,而天宫空间站也是独立于国际空间站以外的一个新型空间站。

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不依靠别国的支持,自主设计生产国际空间站的国家。

同时,在2023年的时候,我国的载人登月飞行器的发动机也已经通过了点火试验,证明该系统进入了成熟阶段。

随后我国的国家宇航局就开始向外界对载人登月的飞行器和登月轨道飞行器进行名字征集。

我国的载人登月飞行器和登月舱分别被取名为梦月和揽月。这些消息无不证明,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也已经进入到了快车道。

科学家们预计,在2030年之前我国就可以实现载人登月的成就。那么,在由国家培养的宇航员登陆月球以后,下一步就是登陆火星。

然后想办法把更多的人送上月球,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甚至是资源勘探站。如果能够有效的开采月球资源,对缓解地球上的资源危机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而对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大量原本服务于航天的一些技术现在也已经到了民用化的阶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看到一些航天技术的存在。

早在2023年8月份的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就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展现出了一些已经转化为民用的航天技术成果。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所发布的数据来看,从1992年开始,已有超过4000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果转化为了民用。

这些原本服务于航天工程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家的各行各业,比如各种各样的智能小家电。

所以就算是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也应该支持国家发展航空航天科技。因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的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同样有利无害。

参考文献:

[1] 张景熙. 亚运中国星:赋能亚运智慧出行 [J]. 卫星应用, 2024, : 40-44.

[2] 侯冰,张景熙. 星地融合、终端直连“卫星+通信”产业一体化生态展望 [J]. 中国航天, 2023, : 38-42.

[3] 张景熙,金媛,Benney.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建设进展及应用展望 [J]. 卫星应用, 2022, : 24-28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