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乱世中保持真我丨人间世译文

如何在乱世中保持真我丨人间世译文

00:00
07:01

《庄子·人间世》其一译


庄子也不总是讨论些宇宙、生死之类被惠子笑作“大而无当”的命题,这一篇,他来到了世俗社会。本篇的篇名当读作人间(jiàn)世,“间”是介入、参与的意思,而不是“人世之间”的意思。从篇名就可以看出,本篇讨论的是行走人间的保养法则,也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全篇由七个寓言故事组成,前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带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分别是打算去劝谏暴君的颜回、即将出使齐国的叶公,以及获邀出任太子老师的颜阖,三人在临行前都去请教他们最信任的老师。而老师没有传授他们加官进爵、步步高升的官场宝鉴,反而是循循善诱、谆谆告诫他们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只有认清形势、小心应对,才有可能万军丛中过、片甲不沾身,有去有回、保全性命。


借故事里老师们的箴言,庄子得出了一个颇为幽默的结论,那就是,要想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赤裸裸、血淋淋的官场游戏中全身而退,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当官。这就好像教一个学生说,考试不丢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别去考试;或者对一个散户说,投资股票不赔钱最好的方法就是别进股市。那么,不去当官做什么呢?庄子说,直接躺平,做一根快乐的废柴吧!


所以,在讲述了三个官场故事之后,庄子又奉上了两则“大树”寓言。这两棵大树的共同特点是木质疏散、难担大任,哪怕被砍了当柴烧,樵夫还嫌费刀,于是,他们都免遭刀斧加身,得以终其天年。


大树的寓言之后,庄子又由树及人,进一步提出,身逢战国这样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乱世,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普通人身上,你瞬间就成了炮灰。因此,当战火烧到了家门口,光是躺平已经不足以保全性命了,这时候,最好是像第六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支离疏一样,身体有点儿残疾,这样不但不必担心被官府抓壮丁,还能申领一笔残疾补助。王权争夺之下,宫阙万间都作了土,更何况是我等升斗小民,千万别在这个时候逞能,怀抱什么经世济民的宏图大志了。这样的结论与其说是一种反讽,不如说反映了普通人在巨大的社会变局中的深深的无力感。在本篇的最后,著名隐士楚狂接舆带着一首《凤歌》上场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是一首劝孔子归隐山林的歌,更是一首沉重的乱世悲歌。


第一个故事堪称庄子“内篇”中最具诚意的故事,因为它有问有答,有方法有实践,画面感十足,几乎可以拍成个小短剧。故事的主人公颜回既聪慧贤明、又安贫乐道,是孔门三千弟子中孔子的最爱。他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他住在最破败的小巷子里,吃粗饭、喝凉水,只保持最基本的温饱,别人都为这种生活忧愁,颜回却能乐在其中,因为他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


话说有一天,颜回去跟老师辞行。听说自己最倚重的学生要走,孔子很不舍,便问他要去哪儿。颜回说:“学生要到卫国去。学生听说卫国的国君虽然年富力强,可处理起国事来却乾纲独断、刚愎自用,做决定的时候常常很草率,而且从来都不觉得自己会做错。他还把人命当成儿戏、整天滥杀无辜,尸体常常横七竖八地堆满整座城池,就像野草填满了大泽一般。卫国的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宛如人间炼狱。我曾听老师教诲过,‘治国去之,乱国就之’,礼教昌明的国家根本不需要我们,应该离开它,可政治黑暗、病入膏肓的国家,就应当拿出舍我其谁的精神前去支援,这就像哪里病人最多,哪里就是医生的战场一样。学生愿从老师的教诲中找到治国之道,以身犯险,希望可以救卫国万民于水火之中。”


颜回这番话,忧国忧民、铿锵有力,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绝,谁听了能不动容!那么,孔子会如何应答呢?我们留待下一讲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竹露清河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