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字塔”火爆网络,专家揭秘:自然形成的山体,神奇但不神秘

贵州“金字塔”火爆网络,专家揭秘:自然形成的山体,神奇但不神秘

00:00
03:18

近日,贵州省安龙县境内几座形似“金字塔”的山体引发网络关注,这些山体由于植被稀疏,露出了山体的本来模样,呈锥形,看上去像是人工建筑,类似埃及的“金字塔”结构,令网友们惊叹不已。

A贵州“金字塔”火爆网5.png
山体呈“金字塔”形(图源:天眼新闻)

公开资料显示,在历史上,南明永历朝廷曾经播迁安龙,有网友猜测这些“金字塔”形状的山体可能是古墓。

A贵州“金字塔”火爆网6.png锥形山体引来网友猜测(图源:大皖新闻)

3月16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院)教授周秋文说,安龙金字塔山体就是自然形成的,并非网友调侃的人工修建、古墓遗址之类。

岩石为什么表现出一层一层的特征?

周秋文解释称,安龙县的这些山体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这些山的岩石是距今约2亿多年前(三叠纪早至中期)的白云岩,这种岩石是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当时整个贵州大部分区域都在海底。这些白云岩是在海洋环境下由水中溶解的矿物质重新结晶形成的。由于气候、地质构造等环境因素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得岩石形成过程反复中断后又重新开始,所以形成的岩石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

A贵州“金字塔”火爆网2.png专家解释成因(图源:天眼新闻)

山体为什么是锥形?

周秋文说,山体形成锥形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地貌区的岩石具有可溶蚀性,流水垂向溶蚀作用持续进行会使得位于顶部的岩层被大量溶蚀,而底部岩层溶蚀程度相对较轻,因此就形成了顶部尖锐、底部宽大的尖顶形态,而横竖两个方向的溶蚀作用同时进行则造成了山体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态。

A贵州“金字塔”火爆网1.png专家解释成因(图源:天眼新闻)

岩石为何呈人工砌筑块状特征?

周秋文说,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质作用除了溶蚀形成一些大型的山体外,也会将层状岩石溶蚀成小块,形成类似于人工开凿的块状岩石。原因在于,岩石本身也有一些小的裂缝,这些裂缝中流水的溶蚀作用慢得多,所以这些岩石并没有被完全溶蚀掉,只是对岩层造成了分割,形成块状岩石。

A贵州“金字塔”火爆网络.png专家解释成因(图源:天眼新闻)

著名的万峰林就是圆锥形山峰

实际上,锥形山在贵州并不稀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的万峰林名声在外,万峰林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就是圆锥形山峰,两万多座山峰不是连绵不断,而是锥形的山体落在地上,形成壮观的景象。徐霞客曾在游记中写道,“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A贵州金字塔.jpg万峰林(图源:多彩贵州网)

据安龙县政府网站介绍,安龙县位于黔桂两省区结合部,永乐年间,成为黔、桂、滇三省交会区重镇,明清之际成为贵州西南重镇,是贵州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在安龙建都四年,是贵州历史上唯一建过皇都的地方,故有“龙城”之称。有招堤、明十八学士祠、兴义府试院、南明永历皇宫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天眼新闻、大皖新闻、安龙县政府网站、多彩贵州网

编审|郑宗敏 姚咏祺(实习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