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佛教经典中,《心经》可以说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书。它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心经》凝练了大般若经的诸多智慧,更是因为它的流传非常广泛,哪怕对佛教毫无了解,也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句子来——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句。可以说,《心经》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入人心,其中包含的智慧,更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说到《心经》,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家喻户晓的高僧——唐代的玄奘法师,《心经》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译本就是由他翻译的。而他也正是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的原型。小说中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现实中的玄奘法师也许没有遇到小说中的妖魔鬼怪,但他的经历一点也不输给小说中的人物,甚至可以说,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更为精彩。
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偷渡玉门关,在历经两年多的跋涉之后,到达印度,游历印度诸国,学习佛法。在之后的十余年中,他与印度本土高僧辩论佛法,每次都能获胜,甚至成为全印度佛学界的知名学者,备受当地人礼遇。当时印度的十八大国国王,甚至奉他为国师,希望他永远留在印度。但玄奘法师一心希望将所学佛法带回中国。最终他从印度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并在接下来的生命中,一直从事佛经的翻译事业。玄奘法师先后翻译了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余卷,其中《心经》是文字最简短,也是佛理最为精简深邃的一部。
《心经》全文一共只有260个字,算上题目,也才268个字。也许你会有疑问,《心经》的题目明明只有2个字,怎么会有8个字呢?因为《心经》并不是这部经书的真正名称,它的全称叫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后来简称为《心经》。
那“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什么意思呢?“般若”是梵语,意思是“智慧”。那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智慧呢?那是因为“般若”代表的是最高的智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智慧有所不同。般若指的是一种能看透万事万物真相的智慧,也是一种能看懂世间一切世俗之法的智慧,这个词蕴含了一种高妙深邃的含义。在佛教中,有“五不翻”原则,就是有五种情况,会保留梵语的表达,不翻译词语的含义,而“般若”这个词因为代表的含义高妙,为表示对于它内涵的尊重,所以不翻译成“智慧”。
“波罗密” 是梵语音译,意思是“到彼岸”。《心经》的题目里,波罗密之后还有个“多”字,波罗蜜多也是梵文词的音译。那么,“波罗密多”的意思主要就指,通过自身修行的方法,度化一切苦厄,让世人离苦得乐,达到涅槃的境界。
《心经》的“心”代表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指“心要”,也就是说,心经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髓核心,能代表大般若经的中心要义,是大乘佛法的心要。可以这样说,整个佛法是以大乘佛法为中心,而大乘佛法中,以般若波罗密法为中心,而《心经》则是般若波罗密法门的中心要义。
《心经》的“经”呢,指的是记录的佛所说之法,佛经的开头都是以“如是我闻”开始,所以说经是指佛亲口所说。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指的就是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去往彼岸的真正的智慧。那么这种智慧到底是什么呢?通过了解《心经》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心经》的要义首先是“空”,“空”是般若经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指万事万物的特征都是具有无常的、无自性的,也就是空性的。围绕“空”这个基础概念,《心经》中还引出佛教的很多其他核心概念,比如“诸法空相”等等。这些核心概念,包含着佛教的智慧思考、认识世界的方法、修行领悟自身的方法。而了解了这些概念、方法、道理,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平静安定,也能够启迪我们思考的智慧,让我们重新认识、理解世界。可以说,了解《心经》,就是真正打开了大乘佛教的智慧之门。
非常好的音频,娓娓道来,宛如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