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过去,因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房倒桥塌,曾经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然而世界上却有两处奇观,一处是山都被冲没了,却纹丝不动的隧道;一处是河道改了路线,却屹立不倒的大桥。
如此反差着实令人惊叹,这么这两处奇观都在哪里?到底是良心工程还是另有玄机呢?
传统隧道的问题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隧道不过就是从山的中间穿一条洞那么简单。
以现代开山机械的工作效率,这根本算不上一项浩瀚的工程。
然而就是这条短短的隧道,却迟缓了人类在过去几千年里的发展历程。
人们不知道开凿隧道的难度,也摸不清开凿隧道的方向。
想要翻山越岭,要么需要一双现代做工的好鞋,要么只能像愚翁那样把山挪开。
当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人们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当灌满了柴油的大型钻机取代了人们手中的凿子和铁锹,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取代了以往肉眼估算的时候,一个新的时代就来临了。
等穿山隧道修建完成后,人们发现里面不仅可以安置照明灯,而且隧道下方的道路又宽敞又平整。
以往需要花几天功夫才能翻过的大山,现在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
过去翻山的时候,由于道路崎岖,很多地方只能人行,因此无论是到山的另一头赶集还是做生意,都不能携带太多的物品,这就给常出远门的人带来了生活的不便。
隧道修通之后,人们甚至能够赶着大车、开着汽车从隧道中穿越大山,不仅节省了路程还增加了载重,只是,这些人工隧道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初的隧道只是简简单单打穿山体,在内部搭上一些固定上方的架子就完事了。一旦周遭发生地震,那些依附在洞壁上的石块很容易从上方掉下来引起坍塌,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等到水泥的发展历程达到一定程度,施工人员就在隧道建好之后,在隧道的内壁上重新用水泥搭建起一个固定框架。
有了这个类似吸管一样的水泥框架,内部垮塌的事件得到了遏制,不过这又引来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隧道内部本来就又湿又冷,水泥干硬的周期相当漫长;另一方面当雨季到来,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又会从隧道外边把整个洞口堵住。
由于隧道都是依山而建,洞外的垂直角度根本无法抵御顺流而下的泥石流。
为了避免隧道被泥石流堵住,相关部门只能每逢雨季就派人专门守护在洞口,这样不光消耗了人力、财力,更令过往的行人胆战心惊。
那么有没有一种好的解决办法来消除隐患呢?
另一种隧道——隧道明洞
在某地发来的一张照片上,人们无不吃惊的看着眼前奇怪的一幕。只见整座大山都被冲走了,但是隧道却依然孤零零的位于原处。
人们不禁感叹如今科技的发达,竟能造出如此坚硬的怪物。但是也有人发现问题,为什么这座山竟然能够被冲的一干二净,甚至连渣滓都没有留下。
细心的人很快就能找到了答案,原来这里面的玄机就是——隧道是在大山以外的地方事先修建好的。
如今模具在工业4.0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工程师只要把用精密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导入计算机,然后根据计算机内部安装的测绘软件,就能迅速得到隧道内部相关参数的结果。
无论是石头的质地,还是隧道的高度,长度甚至当地土壤渗水的情况全部都能被考虑到位。
同时功能强大的功能软件还会把所配套的模具以三维立体的形式生成出来,便于施工人员更加直面的进行操作。
有了模具施工图,想要为隧道量体裁衣打造模具就容易多了。这种模具被称为隧道明洞,顾名思义就是区别山体内部的暗洞。
当它们被钢筋和混凝土浇筑成形后,剩下的工作就是传送到事先开凿的隧道中去就可以了。
由于是一体结构,它们异常坚固,能够抵挡住洞内碎石的下落。另外工作人员会在隧道内壁和模具外壁之间使用特殊膨化剂进行回填,这样无论附近发生什么样的地震,隧道内部都将保持安安稳稳。
但是这样的方式依然无法解决山体滑坡所造成的危害,那么聪明的工程人员就会把模具延伸到隧道之外,甚至专门在两山的夹缝中安装这样的模具。
然而光秃秃的模具依然没有办法抵挡从山上掉落的碎石,那么工程人员就反其道而行之,专门为模具修建一座人造的“山”。
这座山从外表看起来和天然形成的山没有任何区别,然而它们的存在却延缓了周遭泥石流下落的趋势。
每逢雨季来临,人们会惊奇的发现,无论天上下着多大的雨,雨水和泥石流仿佛是商量好的一样,它们沿着模具的边缘向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流去。
这就是模具的功劳,这种人造的隧道明洞不仅解决了山体隧道的安全问题,而且竟然能够维系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本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然而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他们的存在就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当人们修建公路、打造隧道的时候,很多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就被切割成零零碎碎的几个部分。
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山间公路上时常出现司机晚上视觉受限,无意中撞上穿越马路的野生动物的情况。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轻则动物死亡,重则车毁人亡。人造山体的修建相当于给动物们在公路上方搭建了一座“桥”,这不仅保证了人类和动物各行其道,更维系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谓是一件功德。
然而世界上还有一座桥,当河面已经因故改道的时候,它竟然能够依然停留在原位处。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良心”工程呢?
不动如山的的乔卢特卡大桥
在上世界前半叶,美国为了修建连接南北大陆的快速公路,就在洪都拉斯的乔卢特卡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桥。
随着时间的迁移,原有的大桥逐渐的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交通任务,洪都拉斯政府就想要在河上重新再建一座桥。
然而这个时候美国不愿意出钱,洪都拉斯就只能采取国际招标的形式,从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建筑公司。就这样,日本的安藤ハザマ株式会社漂洋过海来到了拉丁美洲。
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一向以认真、严肃著称,他们不仅考察了乔卢特卡河的上游的危地马拉高原,而且还一路向下追踪到了乔卢特卡河的末端——加勒比海。
在这段距离里,日本工作人员详细的标注出了河道的每一处弯转区域和漩涡地点,然后计算每一段河流的精密流速。
然后他们搜集当地气候资料,汇集出最近十年内海洋飓风所发生的时间,距离以及风力大小,通过这些数据,他们又计算出这些外因对河流变道的影响情况。
等这些工作完全做好之后,他们设计出一座类似美国金门大桥的新乔卢特卡大桥。
日本人的目的很简单,在尚处于经济极度膨胀的时候,他们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建筑功夫,为将来在美洲大陆上揽下更多的工程做铺垫。
经过15个月的奋战,新的大桥在老桥的附近造好了。激动地洪都拉斯老百姓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体验这座新造的桥。
对比着这两座同样名字的桥,日本人内心当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尽管老桥比新桥早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在他们内心当中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超过了美国。
不幸的是,从泰国刮起的金融风暴迅速收割了日本的韭菜们。日本人哪料到经济崩溃来的如此之快,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生的积蓄就被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一扫而空。
安藤公司挺军美洲的计划立刻化为一场梦破灭了,但这座新修的大桥却在1998年为日本的建造技术打响了广告。
当金融风暴在亚洲肆虐的时候,大西洋上同样刮起了自然界的风暴。一场飓风引起巨大的海啸,瞬间就使洪都拉斯这个半岛国家被冲的七零八落。
一时间,乔卢特卡河河水暴涨,美国于1935年修的乔卢特卡大桥瞬间就被冲垮。
日本那座新修建的大桥却顶住了洪水和上游漂流物的冲击,依然完好无缺的挺立着。
也许是坍塌的老桥阻挡住了上流冲下来的漂流物,它们越聚越多竟然在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大坝。
大坝导致了河流改道,竟然绕过了不远处的新桥,从它的附近流过去了。
洪都拉斯花费数亿美元修好的大桥还不到一年功夫就孤零零的躺在河流旁边,每当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无不笑的前仰后翻。
也许是懒得重新挖掘河道,至今这座桥水分离的奇观依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来好奇的游客进行参观。
这两处奇景,既是暗藏玄机更是良心工程,这些蕴含着高科技的项目正一刻不停在地球上留下人类文明前进的刻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