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传统商业设施更新导则》,重点对传统商圈和传统商业设施更新改造进行引导。其中在传统商圈方面,北京鼓励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功能融合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
《导则》从拓展国际知名度、加强商业活跃度、提高交通通达度、提高消费舒适度、保障城市安全度五个维度提出了传统商圈和传统商业设施的更新目标。
目前,北京市正在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圈体系。《导则》明确,国际消费体验区以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京津冀为目标,建设成为承载首都多样国际交往功能的聚集地和引领城市高位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消费中心重点面向全市及京津冀城市群消费人群,建设成为具有突出商业实力、特色消费活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地区活力消费圈重点面向地区消费人群,依托15至30分钟慢行范围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社区便民生活圈重点面向社区居民,以5至15分钟步行服务范围实现全市城镇社区级商圈全覆盖。
在传统商圈和传统商业设施更新改造方面,北京鼓励商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功能融合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倡导商圈结合自身优势和人文特色、市场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传统商圈在改造升级过程中,需要突出特色场景,注重商圈整体风貌塑造,增强商业活力氛围。硬件方面,商圈要加强和轨道、公交站点的衔接,合理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完善停车设施。
传统商圈更新改造还要注重空间环境的提升,完善夜间照明、安防、休憩和无障碍及适老化等服务设施,鼓励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对接,将文化、主题、艺术与商圈建设融合发展,打造互动式、沉浸式消费场景。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商圈主体还需完善商圈统筹管理机制,鼓励成立商会、协会联盟等组织,实现规范化管理、高效率运营和常态化监督。
针对单体商业设施的更新,《导则》提出,根据消费需求适当调整增加餐饮、娱乐、休闲、亲子等业态比例,结合数字技术,导入代入式、沉浸式、体验式业态,引导多业态复合经营,推动传统消费业态转型升级,释放消费新活力。建筑主体更新改造中,应合理布局商业空间,统筹利用好地下空间,内部装修注重创意主题元素的表达,营造特色主题场景等,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提高商业设施的可识别性。
此外,单体项目在改造过程中,应通过升级设备管理系统、健全公共安全系统、提升智慧服务系统、强化信息应用系统等手段健全商业设施的智慧应用系统。导视系统应做到信息准确直观,交通导向准确,购物导向清晰。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关注建筑全寿命期内建筑绿色发展性能,推动建筑绿色发展。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