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解读】应化非真分:修无我之心,看世间万物

【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解读】应化非真分:修无我之心,看世间万物

00:00
06:19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解读


最后一品经文《应化非真》中,佛点明了《金刚经》中最重要的理念,正是佛说法的最后一段:“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来自前半句:“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要如何为他人讲说《金刚经》的精髓呢?首先,不取于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执着于事物的相,这个相不仅是万事万物的外在之相,还有我们在之前提到过的,佛身之相、佛法之相,还有不执着于我们自己内心的虚妄之相。


那么不执着于“相”的前提是什么?就是我们知道万事万物的出现都是无自性的、也是偶然的,也就是本质为空。因为本质为空,所以万物有相。因为万物有相,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世间诸相而烦恼、执着。


其次,如如不动。这里的“如如”是什么意思呢?如如又叫做真如、如实,指的就是真正的真理,一切存在的本质,也是一切法的本质。另外,如如还有一层含义,指的是诸法虽有差别,但本质相同,所以都是平等的。那“不动”呢?这就是我们面对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或者说方法,要平等看待世间诸法,同时心中没有动摇。


什么叫做动摇呢?就是我们明白空的道理是什么,相的道理是什么,当我们真正遇到事情时,心中也不应该被事物之相左右。就像我们知道钱财也是世间之相,但如果钱财不够用,我们心中也会失去平静,感到焦虑;我们知道世间众生、他人也有相,但如果我们被他人说了不好的话,心中也会感到难过委屈。这些情绪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身上,扰乱我们的心神,让我们不能得到平静。所以佛说,不动,并不是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情绪、感受,而是我们不能被这些情绪、感受带着走,不能因为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被这些事物之相所左右。


这段话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金刚经》最广为流传的一句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一句里所说的“有为法”,就是世间真实存在之法,真正存在的万事万物。这些万事万物所表现出来的样貌,其实就像梦幻泡影,看似实有,本质上又是虚无,像露水、闪电一样,看似存在,其实转瞬即逝,这里正呼应了之前讲过的,世间万事万物有虚有实,又非虚非实。


而我们面对这世间诸相应该怎么做呢?佛说,应作如是观,就是说我们要看破世间之相,放下自我的执念,用心去观照世间的一切,能看到、能懂得,更能领悟其中的缘由,不随世间诸相而动心劳神,这样才能于诸相之中,获得真正平静安宁的菩提心。这就是《金刚经》的精髓,也是空的道理的精髓之处。


到这里,《金刚经》的内容讲解就正式结束了。这次解读是对《金刚经》内容的最基础的讲解,希望大家在讲解中,可以了解《金刚经》这部传统经典的魅力。佛经的内容包含很多道理,每个人经历不同,感悟不同,便能从中读出不同的道理,有不同的领悟。希望这次的讲解能为大家打开一扇可能性之门,找到自己的通往智慧生活之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