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本来面目

第三节 本来面目

00:00
18:30
第三堂

  我们下午讲到这个“知”,说明生命这个作用——知性。所以你看《楞严经》,是从见闻觉知这个方面入手,去了解心性本体的作用。而《楞伽经》则直接从种性,阿赖耶识入手讲到种性的问题。佛说人性的分类,像出家修道的人,有些始终是小乘声闻、缘觉种性,不是大乘菩萨种性,很难变动。所以人性的转变,要靠自己修行才能够完全转变。《楞伽经》里有一个名称叫“自觉圣智”,除非大彻大悟转变了,才可能修行而成佛。重点是种性形成个人的习气、个性、思想,它的作用完全不同。所以修行是改变自己,真改变了自己就是大英雄,成佛了。生命是靠自己控制,也就是“自觉圣智”。你看我们谁也改变不了谁,那是要自我觉悟的,有渐修顿悟的不同。《楞严经》最后有伟大的说明,不但心性本体不生不灭,如来自性,物质的本体,物理的本能也是不生不灭。我们只能大概介绍一下知性。
  那么这个知性在生命里头,究竟是个唯物还是唯心的作用?我大概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又反复再说八个识的作用,大家好像也知道这些名相,只记了名词,没有去用功研究。我认为你们研究的话,要把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搞清楚,再把《百法明门论》搞清楚,这是完全要从学理,从科学方面入手,是倒过来研究的。
  譬如说心性起作用“缘生性空”,缘生是讲物理、物质世界,人世间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变化,是心物一元互相变化。本体是真空,所以要先从第八阿赖耶识开始研究。譬如讲到第八阿赖耶识,玄奘法师归纳得非常好,心性本体第八阿赖耶识看不见,摸不着。在一般经典里经常提到,“心不见心,识不见识”哦!你说我心在哪里?你自己能够见到自己的心吗?心不见心,识不见识。中国禅宗祖师们非常有意思,这些都不谈,就是要你见本来面目。世界上哪一个人见过自己面孔长什么样子?我们大家一定说都见过的,镜子看得明白。镜子里头看的不是你哦!看得也关于不明白。天下没有一个镜子绝对准确的,而且以光学来讲,镜子的相跟我们左右相反的,肤色不同,所以镜子的影子也不是你。禅宗祖师叫你参一个话广——“如何是你本来的娘生面”,你妈妈所生的你是什么样子?你去找,找不出来自己面子是怎么样的!所以心不见心,识不见识。
  要明心见性是干什么?能够见到本来面目。相对的反射你见到了,因为你见到镜子中的自己。譬如前天讲到洞山祖师,他过河的时候见到自己水里头的影子,他悟道了。影子不是我,我也不是影子。以洞山祖师见道的因缘来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走路、讲话、做事一辈子,都是我们的影子在做。譬如我们大家从台湾、香港、上海到这里来,都是影子在做;你究竟在上海,还是在台湾,还是在香港呢?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 方得契如如
  这是洞山祖师悟道的偈子,前天你们写过应该背来。“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都是影子,都不是我。“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他说你应该这样去修行,“方得契如如”,才达到佛的境界。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这是讲知性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讲了半天不是在说道理,而是要大家真的认识修行要从安那般那修呼吸入手,才可以很快即生证果的道理。这个重点你要认识清楚。所以先从知息入、知息出开始。
  现在用很短的时间,先听一下大家这两天修行有没有什么问题,鼻子塞了啊、心痛啦还是什么?这两天听过以后,自己修持的经验,觉得什么是最需要问的问题。现在我问你们,你们一定想不出来,等一下过了以后,一定是很多问题要讨论的,这是习性。譬如我们很多人怕冷、怕热、怕风,那是体能的问题,需要自己医药保养跟调整。还有非常重要的是要自己研究,用安那般那体会自己的身体、习性。第八个缘叫做什么依啊?根本依,是气的问题。所谓气就是根本依加一个习惯,是心理的。至于怎么去转变它,与医学的道理很密切了。如果懂了以后,中西医配合走来,用方法可以治疗,也有方法可以改变自己。所以我说本师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给我们的,是真修行的经验,也就是这两个重要的法门,一个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另一个是修白骨观。
  
  佛在《增一阿含经》里头归纳起来,教我们修行的方法,共归类十种,就是十念。每说个方法里又分化出很多修持方法,第一念佛。第二念法,念法就是把佛说的一切经典的道理参透后产生的方法。第三念僧,念大阿罗汉僧、圣贤僧,譬如我们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先照祖师们的经验就是念僧。四念戒,戒律的戒,不是一般所讲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是起心动念都是为善去恶,每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就有八万四千条戒,念念回转,念念持戒。五念施,布施,把一切放出去丢掉,“念出散”也就是念布施。六念天,就是念三界天人。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欲界里头天人的身体不是我们这样,所以研究天人,佛所讲的很奇妙。欲界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靠妈妈生的,从下面出来的。上界的天人是男人生的,在男人头顶上,肩膀上就出来了,一出生就等于我们人世间六七岁那么大。讲出来都很奇怪,很神妙。所以这六个方法,属于宗教性的多。
  下面的科学性的。第七念安那般那,念呼吸法。第八念休息,放下,一切都要放,大休息。祖师们常常都叫大家放下,谁能真放下大休息?《楞严经》上佛说两句话“狂心顿歇,歇即菩提”。我们把一切妄想、烦恼、善恶、是非统统放下的时候,你就证到了。这八个字中文的翻译很高明,“狂心顿歇”,一下都放下,“歇即菩提”,就到家了,也明白了。可是我们做不到,所以密宗里红教有个禅定休息法,等于禅宗一句话“放下”。
  第九念身,其实我们大家都爱自己,念身体,此身本来不净。所以佛教的基础四念处,念身不净就是修白骨观、不净观。念身不净,包括安那般那的认识气与脉,都与念身有关。
  第十是念死。死了以后这个父母所生身体的四大分化,根据佛在《增在阿含经》的记录,都综合起来。其实我们一上座,两腿一盘,眼睛一闭,假定当下即死;死了就是死了,死发以后不管天下怎么变,你放心,太阳照样出来,社会永远在运转,与你一点都没有关系。你走了或不走,对人生,对社会,对父母家庭孩子,也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上座就死了,就放下,念休息。
  然后上座修白骨观,最好一上座就假定自己已死,这个全身肌肉、内脏,一切都布施给饿鬼所有众生吃了,连白骨都你化成灰尘,虚空了,很简单。白骨观的第一观,人本来有这样一天,不过观现在就是。这里有个白骨架子摆在这里,白骨是地大,上面绕了很多电线一样的经络,生了很多的肉,就变成漂不漂亮这么一回事。这是白骨观,然后观这个白骨还要你掉,最后我们断气死了,火大没有了,烂了、臭了是水大变化。水大干了以后一切都没了,最后骨头风化掉,空了,连这个架子都没有了,这是修白骨观。
  
  假使你上座就念死,修白骨观,就是这个骷髅架子,里头有气往来,有生命的活动,这就是我们的本相。这个骨架子等于我们盖房子一样,泥巴贴起来,外面包一张皮,就变成一个人,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先念死,念白骨,你很容易轻松。安那般那呼吸,气就在这个里头走,最后化光、化空。所以我说宋徽宗那句诗很好,“生死徒劳木作皮”,为了这个骨肉,还动用几块木板钉拢来,把他包着埋下去,这是人类玩的事。所以世界上像西藏人的天葬,给鸟吃了;还有丢在水里头的水葬;如果一把火烧了,火葬,是印度传过来的,现在习惯了,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佛教的名言“一火能烧三世业”,过去、现在、未来一把火都清净了,火化以后变成灰。
  在十念法里头,刚才讲一上座就念死,如果工夫到了,你看很多的祖师,修到了最后,预知时至,知道时间到了两腿一盘,给大家讲声再见就走了。
  讲到念死修法,念安那般那配合白骨观,会很快上路的。不过话是那么讲,诸位能不能真做到呢?就靠自己了。我们讲过很多次,以我的经验,修法就是那么简单。老实讲,当你身体难过病痛的时候,就直接修白骨观。譬如感到胸口闷,你就观想这个白骨,把身体一切布施众生,假想自己吃了其他很多生命了,该还账,该吃回的都拿去吧!你一观白骨的时候,身心很容易轻松了。真观想成功,并没有怎么用力啊。最后连骨头也拿去啃掉,那也还得很痛快。
  修白骨观配合安那般那这两个修法,在《达摩禅经》叫“二甘露门”,最宝贵的。我们今天把安那般那、不净观先告一个段落,等一下我们再转入知性与心性的关系,实际上是连贯的,稍稍变一个说法罢了。
  现在你们休息的时候,可以讨论了。重点是讨论这几天讲的,讨论要抓重点问题,现在有疑问的提出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