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陕西省委书记,毛主席称其为“陕北才子”,1967年被迫害致死

他曾是陕西省委书记,毛主席称其为“陕北才子”,1967年被迫害致死

00:00
05:52

1935年9月,经过几番周折,陕北被确定为长征最终的落脚点。但鲜为人知的是,促使党中央做出这一最终决策的,是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贾拓夫。贾拓夫是陕西神木人,1926年,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年仅14岁的贾拓夫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当地的革命组织。两年后,贾拓夫由于表现出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并在不久后调入陕西省委负责组织及宣传工作。在省委工作期间,贾拓夫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陕西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33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陕西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贾拓夫不得不孤身一人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到达上海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贾拓夫被留在党中央工作,后又随党中央一同转移到了江西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贾拓夫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征程。1935年7月,红军长征行至川西高原,由于此前历经长途跋涉,红军的粮草严重不足,贾拓夫临危受命,担负了筹粮的重任,他巧用计策,广泛发动群众,在极短的时间内筹集到了六十万斤粮食,极大地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对于转战万里的红军来说,最重要的是尽快确定最终的落脚点,重新创建根据地,从而保留革命的火种。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党中央曾多次确立过长征的终点,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不得不重新变更。直到红军到达哈达铺后,长征的胜利才最终出现了曙光。在哈达铺,红军的侦察兵缴获了一批报刊,其中的一份《山西日报》上,明确记载了陕北红军的活动情况。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找来贾拓夫,询问陕北的情况。贾拓夫仔细介绍了陕北的革命形势、风土人情等信息,并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希望中央红军能到陕北扎根立足。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做出了进军陕北的决策。1935年9月,党中央派出先遣队,向陕北进发,贾拓夫再度临危受命,作为向导,跟随先遣队行动。在贾拓夫的带领下,先遣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终于在甘泉找到了陕北红军,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贾拓夫重新回到陕西省委工作,担任宣传部长一职。在任期间,他撰写了许多反映党的政策和革命形势的优秀文章,被毛主席亲切的称为“陕北的才子”。西安事变爆发后,贾拓夫出任陕西省委书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2年,贾拓夫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他忠实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边区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得边区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有力的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还为为西北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西安解放后,时任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贾拓夫,被任命为西安市委书记兼市长。由于连年战乱,西安的经济几乎濒临崩溃,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贾拓夫到任后,多措并举,很快就解决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飞涨问题,并在短时间内稳定了金融和物价,这对于西安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贾拓夫再度履新,调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此时正值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贾拓夫将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在他及李富春等人的呕心沥血下,“一五”计划最终顺利完成。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贾拓夫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他的人生也因此受到了波折。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贾拓夫因旗帜鲜明的反对“浮夸风”,被免除了职务,下放基层工作。十年动乱开始后,贾拓夫受到了冲击和迫害。1967年5月的一天,贾拓夫被强行带走,不久后竟离奇死亡,令人惋惜不已。直到23年后,党中央拨乱反正,贾拓夫的名誉才得以恢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