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屡陷舆论困境,如何破解?

“预制菜”屡陷舆论困境,如何破解?

00:00
09:04

去年以来,有关“预制菜进校园”“预制年夜饭”的话题频频引发舆论争议。今年全国两会上,争议不断的预制菜产业再次成为讨论热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预制菜”的争议核心,仍是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和消费者知情选择权问题,菜品是否预制,关键是得提前让消费者“预知”。而目前预制菜并无相关国家标准,因此对其进入学校、社区、养老院等须格外审慎。

预制菜产品不能让消费者被动选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预制菜产品大规模涌入市场,甚至进入学校。但这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2023年,预制菜话题多次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从“预制菜进校园”到“袁记云饺使用预制菜”再到“辛巴称老干妈为预制菜”,接着又是“春节预制年夜饭”。网络上对于预制菜的观点也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有人认为,预制菜有其便捷性和普惠性,因此值得推广;但也有网友评论称,是不是预制菜,商家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在谈及预制菜市场时指出,尽管该市场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但行业标准尚未完善,整体成熟度有待提高。鉴于食品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安全,她建议国家和企业联手制定行业标准,并敦促行业从业者以更高的责任心研发和生产预制产品,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与体验满意度。

她强调,校园儿童的饮食健康不容忽视,要为预制菜进入校园加把“锁”——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儿童、青少年食育措施的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落实食育的各项工作要求,逐步实现食育与饮食实践的融合。郁瑞芬说,相信食育课程将教会孩子们哪怕是面对预制菜也能主动选择,从而让校园午餐更营养、更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大约85%的预制菜最终通过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流向消费者餐桌。同时,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78.1%的消费者反映商家使用预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在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须提前告知时,商家为降低成本、回避风险,选择了不告知。

他认为,应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的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告知方式应完整,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商家可通过溯源平台电子告知,同时也应备存纸质版信息。告知内容应全面,同时结合消费者关注重点,对供应商情况、防腐剂、保质期、营养价值等做加黑加粗标识。此外,预制菜的产品标签和信息应当尽可能详尽,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所购买的预制菜的具体信息,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要重视过敏原和添加剂的声明,预制菜中可能含有多种添加剂和潜在过敏原,因此需要在标签上清晰地标示出来,以便消费者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健全预制菜标准体系,加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认为,由于与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未出台,导致其产品生产、经营过程缺乏统一规范。实践中,有关“预制菜进婚宴、进校园”的问题引发热议,一方面,由于标准缺失等原因,行业鱼目混珠,不利于预制菜产业的规范发展和推广;另一方面,一些预制菜食品被曝光添加了违禁添加剂,带来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隐忧。

她建议,一方面应研判、发布预制菜的国家标准,提高预制菜的行业准入门槛。建议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行业协会探索建立相关规则、标准,倡导预制菜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加强对预制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监督。预制菜涉及原材料多、环节多、品类多、安全风险高,需要强化对其的全过程监督,建立有记录、可追溯的生产体系。

皮剑龙也表示,预制菜“从田园到餐桌”,涉及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低,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8月,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家,于5年内成立的企业占比达 47.3%。然而,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预制菜溯源管理体系,以记录预制菜产品信息。他提出,应加快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

要审慎推进预制菜进校园、社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预制菜市场的迅猛扩张,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一是容易破坏我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千家万户各具特色的美食基因和厨艺文化。二是影响饮食习惯。预制菜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容易让人形成依赖和惰性。尤其要注意,在预制菜领域,一个厂家代工生产多种风味和品牌的产品,容易让预制菜千篇一律,导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同时,对于线下餐饮,预制菜只需简单地加热或者翻炒就可食用,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对坚持现场制作的商家而言,易形成不正当竞争。

他认为,中华美食是中华民族的世界名片,不应该因千人一面般的预制菜而被温水煮青蛙式地泯灭;强制标准的缺失,导致推行预制菜的法制条件还不成熟;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技术经济成本难以被消费市场接受,因为必须全冷链、全封闭运营,才能保证食品安全,而这必然导致成本上升。因此,应审慎推行预制菜。

丁佐宏建议,首先,要切实保障社会大众对于预制菜消费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其次,预制菜进学校、进社区须谨慎而为。“在统一国标形成之前,预制菜进学校或社区必须审慎对待,严把质量关。”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学生家长代表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和关切,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障好学生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