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苏联历史上 ,赫鲁晓夫跟戈尔巴乔夫,是唯二两位被部下赶下台的领导人。
但这两人退休后的生活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
赫鲁晓夫下台后被软禁监视,郁郁而终。
戈尔巴乔夫退休后却能招摇过市,活到91岁。
为什么同为失败者,两人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之所以会在下台后,被勃列日涅夫等人严防死守。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赫鲁晓夫这个人曾经在宫廷政变中,上演过绝处逢生的戏码。
谁也不敢保证赫鲁晓夫下台后,会不会再上演一次王者归来。
赫鲁晓夫一生,总共经历过两次宫廷政变。
除了1964年那次我们耳熟能详的政变之外,1957年的时候,赫鲁晓夫也遭遇过这样的事情。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共的权力就落到了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卡冈诺维奇和贝利亚等前朝老臣身上。
这几个人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联手弄掉了斯大林的白手套,人神共愤的锦衣卫指挥使贝利亚。
贝利亚
贝利亚垮台之后,这三人之间又爆发了新一轮的权力斗争。
按斯大林生前的安排,马林科夫才是正儿八经的政府一把手。
但是赫鲁晓夫却是担任着政府第一书记,按苏联的游戏规则,党凌驾于政府之上,以至于马林科夫反倒受制于赫鲁晓夫这个二把手。
一个有名无实,一个有实无名,双方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直到1956年,打破僵局的变量出现了。
那一年 ,苏共召开了著名的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发表了争议性极大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执政路线。
众所周知,斯大林在世时期,曾发动过惨无人道的大清洗运动。
最早的大清洗是在1934年,以斯大林接班人基洛夫的死为导火索发起的,这场运动持续四年,前后牵连人数高达60多万。
本质上,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斯大林针对农业集体化反对者的一次全方位、多阶层的暴击。
1938年,在国内高压锅即将爆炸之际,斯大林就叫停了大清洗运动。
可这并不意味着真的云开月明了。
斯大林
事实上,大清洗的政治气氛一直笼罩在苏共高层头上,动不动就会有官员莫名其妙消失,搞得同志们惶惶不可终日。
直到斯大林死去,大家才算喘了一口气。
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这帮新班子成员,当年也是在斯大林恐怖威压下过来的,当然不愿意再来一次这样的事情。
新班子上台后,其实就已经有序地调整政策,审理冤案。
但赫鲁晓夫为了争权夺利,为在苏共党内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居然在秘密报告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
很多人都说,这是为了正义,为了公理,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
他献祭掉社会主义的大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他自己的政治声望。
赫鲁晓夫这个举动,彻底惹恼了斯大林时期的一批老臣。
他们也不尽认同斯大林的做法,但却决不允许别人这样全面否定斯大林。
1957年,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布尔加宁等一大批前朝老臣,联合马林科夫在政治家会议上共同发难,要求赫鲁晓夫下台。
莫洛托夫
赫鲁晓夫眼看局面不利于自己,只好宣布暂时休会,明天再议。
马林科夫等人并没有当回事,政治局大部分委员都在他们这边。
再议?再议也是这个结果。
然而,他们注定要为这次轻敌大意,付出惨重的代价。
赫鲁晓夫那篇秘密报告不是白发的,他的确成功捕获了许多中低层党员的芳心。
只要召集这些人, 办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到时候马林科夫那帮人就要变成少数派了。
马林科夫
说干就干, 赫鲁晓夫连夜派遣飞机到苏联各地,把委员们接来莫斯科开会。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直接逆转了战局,把马林科夫等人全都赶出了中央。
赫鲁晓夫为什么不能翻身?
1964年那次宫廷政变,其实情况跟1957年差不多。
都是一小撮苏共高层勾结起来,把赫鲁晓夫变成少数派。
那这次赫鲁晓夫为什么没有咸鱼翻身呢?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的赫鲁晓夫已经失去了全苏联的人心了。
就算他再来一次,也是白费。
赫鲁晓夫挤掉了马林科夫等人后,就开始对苏共的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结果这些改革由于策略失当,把苏联社会各群体,全都得罪了个遍。
首先是农民阶层,这帮人是斯大林体制的最大受害者。
当初国家为了筹措工业化所需的原始积累,搞出了个集体农庄,可着劲地压迫农民。
这些年别看苏联发展得蒸蒸日上,实际上农民一直都在温饱线上徘徊。
赫鲁晓夫为了改善苏联的农业,发动了著名的玉米种植运动,组织老百姓到西伯利亚去种玉米。
结果由于忽视了俄罗斯的气候环境,种出来的玉米都不结果实。
不仅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 ,还导致苏联农业产出进一步下滑。
此外,由于赫鲁晓夫好大喜功,向外吹牛说苏联的肉产量节节攀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一日胜过一日。
苏联各级官员为了讨好领导,大搞数字灌水,通过屠宰农民耕田用的牲畜,来满足上级下发的指标,结果导致农民的境况雪上加霜。
改革的受益者不念他的好,改革的受害者更是恨不得吃了他。
赫鲁晓夫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废除苏共党内干部终身制。
过去的苏共干部都是活到老干到老,可赫鲁晓夫却硬性规定,高级干部不能连任超过两届。
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每次换届都要换掉三分之一。
这老同志们可就不高兴了,大家还打算为苏维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你怎么能打击同志们的革命热情呢?
不仅是反对派,就连改革派也造了赫鲁晓夫的反。
只因赫鲁晓夫在改革期间,经常想一出是一出,动不动就朝令夕改,让改革派们也感到无所适从。
所以,1964年赫鲁晓夫被政变后,苏联上下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掀起来。
换作是斯大林突然下台,早就闹翻天了。
但出于对老领导辉煌事迹的忌惮,勃列日涅夫等人对还是赫鲁晓夫严防死守,避免他死灰复燃。
勃列日涅夫
刚开始的时候,政变团伙答应得好好的,赫鲁晓夫依旧可以保留现有待遇,汽车、司机、别墅、服务员等等一切不变,每个月还能领五百卢布的特殊退休金。
可有一次,勃列日涅夫等人在红场给宇航员庆祝时,赫鲁晓夫恰好想去郊外转转。
勃列日涅夫等人得知消息后,深感不安!转转?该不会是想来红场踢场子吧!
接着他又让人严密监视赫鲁晓夫,绝不允许他靠近市区。
后来觉得还是不保险,干脆让赫鲁晓夫搬离莫斯科,任何人要见他都必须得通报。
就连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南斯拉夫大使,申请见一见赫鲁晓夫,苏联政府也一口回绝!
尼克松
软禁中的赫鲁晓夫异常痛苦,据他孙子回忆,赫鲁晓夫下台后经常私下痛哭。
赫鲁晓夫也明白,自己的生前事怕是没什么指望了。
但他害怕同志们抹黑他的身后名,晚年要求写一本回忆录,但遭到同志们的拒绝。
然而赫鲁晓夫依旧不屈不挠,跟监视他的克格勃斗智斗勇,硬是把这本书写完,并在他死后送到美国出版。
1971年,写完回忆录的赫鲁晓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走了,走的悄无声息。
没有哀悼,也没有葬礼,有的只是报纸角落里的一句:特殊退休金领取者赫鲁晓夫逝世。
惬意的戈尔巴乔夫
与赫鲁晓夫不同,另一个政治失败者,戈尔巴乔夫的退休生活却惬意得多。
赫鲁晓夫倒台之后,苏共老同志们反攻倒算,再次恢复了死而后已的干部终身制。
勃列日涅夫这么搞,可坑惨了后面的戈尔巴乔夫了。
1982年—1985年间,苏联由于干部老龄化原因“四年丧三皇”。
苏共的老同志们一看,不能再这么下去,这次的领导得找个年轻一点的。
他们环顾了一周,最终找到了最年轻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
笔者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坑了戈尔巴乔夫呢?
因为此时苏共高层里,全都是七老八十的老骨头,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年轻一辈的寥寥无几,这就是干部老龄化带来的青黄不接。
戈尔巴乔夫这一辈人被压得死死的,他如果不是抱上安德罗波夫的大腿,根本不可能挤进政治局。
戈尔巴乔夫上台初期,对面坐的都是大他一辈的老资历,你说他的话能管什么用呢?
更要命的是,他想要找一个同辈分的盟友都做不到啊!
戈尔巴乔夫
也正因如此,戈尔巴乔夫针对官僚国企的经济改革,根本推不下去。
国企那些腐败官僚背后的保护伞,追根溯源还不是政治局这帮老家伙吗?
孤立无援的戈尔巴乔夫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群体: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慕西方”群体。
叶利钦
这些人是跟戈尔巴乔夫一辈的年轻人。
但跟戈尔巴乔夫不一样的是,他们被老同志压得没有了上升的通道。
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你不给孔乙已们路走,孔乙已们就会让你无路可走。
这些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对现行体制十分不满。
这时候他们看敌对阵营那套东西,就怎么看怎么香了。
最终他们成了西方思想最忠实的信徒,恐怕就连正儿八经的西方人,都没有他们那么虔诚啊!
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年轻时跟他们打过交道,但是交情不深。
毕竟他是前途远大的苏共干部,可不是那种无路可走的孔乙已。
面对老同志们的压制,戈尔巴乔夫想到了把这些人拉进政坛给自己助拳。
所以,在经济改革失败之后,戈尔巴乔夫就搞起了政治改革。
提出“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意见多元化”等口号。
别看他这个化那个化的,其实目的就一个,那就是给叶利钦们松绑。
叶利钦们也不负戈尔巴乔夫所望,进入政府高层后,就把老同志打得没有招架之力,迅速窃取了苏共最高权力。
叶利钦
1991年, 不甘失败的老同志发动八一九事变,绑架戈尔巴乔夫,企图垂死挣扎。
结果被叶利钦镇压了下去。
戈尔巴乔夫虽然被救了出来,但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你的权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共产党给的。
而老同志们再怎么样,他们也是共产党政权的守护者。
老同志们没了,你自己的权力根基也跟着没了。
你又不是慕洋派的自己人,大家本来就是各怀鬼胎互相利用而已!
现在人家已经夺权成功,新的王朝根本就不会有你的位子。
如果说,赫鲁晓夫还有10%的翻盘机会,那戈尔巴乔夫连1%都不会有。
你的权力根基已经消失,新王朝的统治者都是慕洋派,你根本翻不起风浪。
所以,叶利钦对他挺宽容的,给钱给车给房子,就连戈尔巴乔夫出来竞选总统,叶利钦也不加阻止。
虽然俄罗斯政府给戈尔巴乔夫留了体面,但他却一点都不体面。
90年代,由于休克疗法的冲击,俄罗斯汇率大暴跌,戈尔巴乔夫手上的退休金贬值成了废纸。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因为索罗斯闪击俄罗斯汇率,导致大量银行破产,戈尔巴乔夫仅剩的八万美金存款也化为泡影。
索罗斯
为了讨生计,戈尔巴乔夫开始写《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一书,书里面极力抹黑苏联,向西方讨得了一碗残羹剩饭苟延残喘。
后来他又多次出演与苏联解体有关的电视剧,自己扮演自己。
那个红色国家最后的尊严,居然被你换成了碎银几两。
真是可悲啊!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